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antuan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及其与临床表现、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择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81例,根据北美有症状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NASCET)标准将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5级,根据区域软脑膜评分( regional lepomeningeal score,rLMC)将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分为3组,然后进行颈动脉狭窄程度与侧支循环代偿程度之间,以及侧支循环代偿程度与梗死灶体积、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出院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

颈动脉狭窄程度与侧支循环开放程度呈正相关(r=0.724,P<0.01);侧支循环开放程度与脑梗死病灶体积(r=-0.313,P<0.01)及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r=-0.504,P<0.01)呈负相关,与出院3个月后ADL评分(r=0.370,P<0.01)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不利于中度侧支循环开放(OR=1.361,95%CI=1.145~1.902,P=0.029),高脂血症不利于中度(OR=1.050,95%CI=1.011~1.219,P<0.01)和高度(OR=1.048,95%CI=1.010~1.225,P<0.01)侧支循环开放。

结论

供血动脉狭窄程度较重者,侧支代偿较好;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是影响侧支循环建立的危险因素。良好的侧支代偿血流可以减少梗死灶体积并改善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慢病毒介导的神经元特异性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过表达对大鼠海马电点燃癫痫的抑制作用。方法成年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癫痫模型组(EP)、空载慢病毒注射癫痫模型组(Lenti-pSyn-EGFP,LV-EGFP):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部位注射LV-EGFP病毒5 μl和SST重组慢病毒注射癫痫模型
目的探讨抑郁情绪在居家不出与认知功能间的中介效应,为生命质量提高提供干预。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720名社区老年人应用精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R)、中文版居家不出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ES)进行调查分析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得分为(3.95±4.12)分,居家不出状态得分(4.26±1.23)分,认知状况得分(21.52±4.04)分,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为3
目的探讨米氮平对体质量减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with weight loss,FD-WL)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72例消化内科连续就诊的FD-WL伴抑郁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米氮平组、帕罗西汀组,治疗8周,分别于用药前、用药2周、4周、6周、8周后检测尼平消化不良指数症状量表(NDI-症状量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目的观察异氟烷麻醉后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额叶神经元GRP8、ATF4、CHOP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SD老龄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ISO组吸入1.5%异氟烷维持麻醉2 h,SAL组腹腔注射Salubrinal(1 mg/kg),ISO+SAL组腹腔注射Salubrinal(1 mg/kg)后吸入1.5%异氟烷维持麻醉2 h,C组只吸入30%空氧混合气。分别在异氟烷麻醉后24 h进行Mor
目的探讨醒智益脑颗粒对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大鼠脑组织Nogo及OMgp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12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O中毒组和醒智益脑颗粒治疗组,每组40只。中毒组和治疗组大鼠均用动物氧舱法建立急性CO中毒模型并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大鼠在此基础上给予醒智益脑颗粒灌胃治疗。各组大鼠分别在染毒后1 d、1周、1月及2月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穿梭箱实验进行神经行为学
目的探讨自闭特质群体疼痛共情的特点及神经加工机制。方法收集自闭特质高分组21例和低分组22例,完成疼痛共情任务并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及正确率,脑电仪同时记录其ERP数据。结果(1)行为学结果显示,两组被试的人际指针反应问卷得分在观点采择[(23.71±4.16)分,(26.95±3.24)分]、共情性关心[(24.10±4.04)分,(26.36±2.82)分]以及个人痛苦因子[(24.19±3.59
目的探讨学龄期睡眠呼吸障碍(SDB)患儿注意认知缺陷的特征及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选取6~8岁SDB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各20名,进行采用持续性操作测试(CPT-AX)(Go/Nogo)。记录SDB患儿与正常儿童行为学和ERP数据,比较两组Fz导联N2、P3的波幅和潜伏期。结果行为学数据显示,SDB组与正常组CPT-AX测试正确个数[(36.10±4.69)个,(35.05±3.49)个],反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