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临床症状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证素分布及证候特点

来源 :西部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_m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证素分布及证候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的中医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2019-nCoV临床研究系统收集16家新冠肺炎定点治疗医院的确诊患者,对纳入的患者进行证素提取和证候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从634例新冠肺炎患者中共得到病位证素合计827次,常见的包括肺、表、脾;病性证素合计1475次,常见的包括湿、热、痰、阴虚、毒、气虚、外风;常见的临床证候为痰湿蕴肺、痰热蕴肺、热毒郁肺、湿毒郁肺、风热袭表、脾虚湿盛、脾气亏虚、肺热阴虚。结论:痰、湿、热、毒、风在新冠肺炎致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常见虚实夹杂,患者常出现上焦肺燥热阴虚,中焦脾气虚湿盛的病理特点。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山西交通行业新兴业态发展前景,逐一分析智慧交通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化、数字化是大势所趋,一流的管理必须靠一流的信息化支撑。推动“全业务流程、全管理体系”的信息化,是迈向现代企业的必经之路。实现信息化建设“从点到面、从量到质”的大提升,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转型发展打好基础,从而达到实现智慧交通的目的。
基于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猖獗之势,从古文献中提取并总结中医抗疫的认知与辨诊治疗思维。中医对疫病的记载始于殷商,《皇帝内经》的记载提示此时中医药诊疗疫病已初具雏形,《伤寒论》奠定了“寒疫”的诊疗思路,随着时间的推演,明清时期的《瘟疫论》与温病学说进一步完善了疫疠的中医辨证论治系统。结合现今中国以及中医药海外的抗疫现实,揭示中医药指导治疗传染流行性疾病的指导意义,为中医药的进一步发扬传承提供古
《孙子兵法》强调“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清末名臣李鸿章的北洋海防战略,在甲午战争的硝烟中宣告失败。在其与日本的战略博弈中,“伐谋”上战略重心模糊不定,“伐交”上政策运用片面呆板,“伐兵”上作战准备消极被动,教训极为深刻。
三焦—膜腠是气、液流行的通道,通达上下内外,联系五脏六腑,其结构与人体管道系统、膜系统、间质系统存在相似性。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各脏腑的间质组织病变为特征,出现多系统损害,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其主要病机为外感寒湿疫毒之邪,阻遏三焦—膜腠,从而导致气机升降、津液布散失司。本文基于“三焦—膜腠”系统,探讨中医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识,为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提供理论思路。
本文针对特效动画镜头在动画电影中扮演的重要作用深入的展开了研究,从特效动画镜头表现对受众以及动画电影的影响,不同特效镜头的作用及种类特点以及特效动画镜头在沉浸式动画电影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并从镜头的定义、种类、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提出特效动画镜头无论是在动画电影中还是动画短片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的观点。在动画制作中为了烘托剧情以及表现人物形态以及人物运动,一些镜头语言的表现能够很有
中国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它包含着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规范追求、科学智慧的结晶和丰富的审美理想。民俗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道德教化思想,民主、平等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团结协作、先公后私的集体思想等,是儿童个体行为、道德规范和人格塑造的重要影响源。民俗文化作为一种课程形式进入学前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培养儿童的文化认同感,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渗透道德教
<正>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阅读是其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水平的重要目标之一。对此,很多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创新,分级阅读教学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国外很多发达国家的普及程度较高,在我国却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从我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学工作者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
期刊
学位
社会工作是从国外引进来的,在进行本土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发生冲突。当产生于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工作服务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时候,就会暴露出很多伦理难题,包括专业关系与熟人关系之间的冲突、案主自决与专业权威带来的冲突等。社会工作强调“人在情境中”,这一视角可以作为应对农村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的突破口,并在把握农村“熟人社会”突出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通过与村民建立本土化的专业关系、坚持案
自治是社区治理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导向,自治强调的是自主治理,而非自行治理。具体来说,社区治理不仅需要通过制度赋权,使社区群众享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自治权力,也需要通过机制赋能,使包括基层党组织、基层行政力量、社会组织在内的其他治理主体拥有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共治渠道。综合来看,在自治空间里有效实现多元共治,才是社区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的题中之意。多元共治是社区治理实现社区善治的路径,如何实现共治,如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