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已成为当前新课改的重点之一,小学数学课堂也只有通过改革,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教学模式改革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了教学方法改革,指出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探索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性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c)-0000-00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不断深入,很多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在进行积极改革,来适应新课改的需求,以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高、独立意识强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的学生。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是小学数学老师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索,寻求到了一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希望能够给小学数学老师提供参考。
1 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比较落后、单调: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主导课堂,学生是配角;课堂上只注重学生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等。这些教学模式上的问题导致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不能取得较好的成果,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对数学教学取得良好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1 转变师生角色,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对教学提出的一大要求。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自身角色,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主导者的角色,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知识的探讨者,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或者进行协作探索,自己得出答案,教师再对学生所得出的答案进行评价,指出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错误并帮助学生及时改正,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知识不断增长,能力不断提高。
1.2 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知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为了增长学生的知识而灌输知识,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通过教学让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还应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不断扩展学生的思路,积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思考并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1.3 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要想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首先应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无味,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成为阻碍学生取得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2 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2.1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
情景教学是当前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小数数学的课堂教学可以使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应用题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来讲解应用题。比如在讲解关于买文具的应用题中,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在教室中模拟购买文具的情景,让学生在购买文具的过程中体会到题目的真正含义,加深对数学的认识,将其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2.2 进行生活化教学,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化教学是指把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让学生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中学习数学,这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让学生认识正方形时,笔者曾给学生展示了一些正方形形状的物体的表面,待学生对正方形的基本性质与特征有所了解时,接着给学生展示一些圆形的,比如硬币的表面,三角形的,比如三角尺等等,问学生这是不是正方形。学生在笔者所创设的情景中,能够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中学习到数学知识,并且对数学充满兴趣。
2.3 分配学习小组,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当今时代,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具备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对个人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进行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5-7人,其中应该包含不同学习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教师应该适时对小组进行调整,使全班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不断提高。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种自由、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可以充分进行交流与沟通,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群体合作中解决问题,增长知识。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对本组的讨论进行总结和概括,这样可以实现所有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概括能力。
3 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
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通常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个老师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在这种教学手段下,课堂气氛比较严肃,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对本来就很抽象的数学更加不能提起兴趣。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应该及时更新教学手段,实现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手段的有效结合。
多媒体手段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图文结合、集视听于一体等优点,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抽象的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把抽象的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可以增进学生的理解,加强学生的印象,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总之,要想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数学教师应该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对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措施进行积极探索。教师可以在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改革,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变革,使用生活化教学、情景教学、合作学习等新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手段上进行创新,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是教学手段更为丰富多彩,对学生更加有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性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c)-0000-00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不断深入,很多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在进行积极改革,来适应新课改的需求,以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高、独立意识强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的学生。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是小学数学老师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索,寻求到了一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希望能够给小学数学老师提供参考。
1 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比较落后、单调: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主导课堂,学生是配角;课堂上只注重学生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等。这些教学模式上的问题导致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不能取得较好的成果,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对数学教学取得良好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1 转变师生角色,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对教学提出的一大要求。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自身角色,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主导者的角色,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知识的探讨者,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或者进行协作探索,自己得出答案,教师再对学生所得出的答案进行评价,指出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错误并帮助学生及时改正,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知识不断增长,能力不断提高。
1.2 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知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为了增长学生的知识而灌输知识,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通过教学让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还应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不断扩展学生的思路,积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思考并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1.3 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要想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首先应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无味,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成为阻碍学生取得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2 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2.1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
情景教学是当前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小数数学的课堂教学可以使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应用题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来讲解应用题。比如在讲解关于买文具的应用题中,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在教室中模拟购买文具的情景,让学生在购买文具的过程中体会到题目的真正含义,加深对数学的认识,将其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2.2 进行生活化教学,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化教学是指把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让学生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中学习数学,这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让学生认识正方形时,笔者曾给学生展示了一些正方形形状的物体的表面,待学生对正方形的基本性质与特征有所了解时,接着给学生展示一些圆形的,比如硬币的表面,三角形的,比如三角尺等等,问学生这是不是正方形。学生在笔者所创设的情景中,能够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中学习到数学知识,并且对数学充满兴趣。
2.3 分配学习小组,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当今时代,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具备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对个人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进行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5-7人,其中应该包含不同学习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教师应该适时对小组进行调整,使全班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不断提高。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种自由、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可以充分进行交流与沟通,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群体合作中解决问题,增长知识。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对本组的讨论进行总结和概括,这样可以实现所有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概括能力。
3 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
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通常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个老师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在这种教学手段下,课堂气氛比较严肃,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对本来就很抽象的数学更加不能提起兴趣。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应该及时更新教学手段,实现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手段的有效结合。
多媒体手段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图文结合、集视听于一体等优点,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抽象的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把抽象的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可以增进学生的理解,加强学生的印象,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总之,要想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数学教师应该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对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措施进行积极探索。教师可以在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改革,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变革,使用生活化教学、情景教学、合作学习等新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手段上进行创新,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是教学手段更为丰富多彩,对学生更加有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