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行动导向的教学,解决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分离的问题。这对于营销人才在职业工作中要能应对复杂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激烈的市场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以工作范围为课程内容的组织边界、以工作过程为课程内容的组织逻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的实施原则。这是一种以“三个一致”为特征的课程组织模式,即: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充分体现高职“行动导向”教学教育改革的需求。这些改革及成果的运用和实践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行动导向 工作过程 职业能力 典型任务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2-038-01
a一、“行动导向”的概述
“以行动为导向”既是一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与学习方法。具体来说,行动导向的教学具有以下三层含义:首先,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在今后职业工作中的“行动能力”。这种“行动能力”,包括在职业工作中完成相关工作任务的能力,即学生要学会如何工作;还包括在职业生涯中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即学生要学会学习以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典型表现形式的任务引领式的学习领域课程。有着其针对来源与企业实践、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学生在完整、综合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职业成长体验;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关键(核心)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教学或学习过程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进行。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都包括计划、实施和结果评估整个完整的行动过程。在行动导向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或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按照这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来进行。也即,在行动导向的教学中,是让学生通过“行动”(做)来学习,学生在学校就要学会如何工作;同时,教师的作用由单向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行动的指导、咨询和评估者;学生由主要通过记忆、理解来学习转变为通过行动(实践)来学习。学生所有的知识都与实际的工作过程相联系,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被运用和掌握。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课程开发的步骤
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典型表现形式的任务引领式的学习领域课程。有着其针对来源与企业实践、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学生在完整、综合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职业成长体验;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关键(核心)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体步骤可以为:目标职业群→职业调研/职业资格研究→核心岗位群→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学习情景(课程内容)设计→最后教学组织设计。
四、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不再把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而是把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这就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要有较强的企业实践能力
新的教育教学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职业经验,了解企业背景,熟悉工作过程,掌握工作要求和质量标准。这也就要求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不断深化自身的职业能力。
2、要具体课程教学设计的能力
教师要有课程开发和整体设计能力,能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适合于教学、具有教育价值的学习内容,并通过整体教学设计(也包括学习情景的设计),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到工作过程中去。
3、要对专业、课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
新的课程改革教师不再是一个人上一门课,更不再是用传统上法上好一门课就算完成任务了,它需要教师全面了解专业、了解培养方案、了解课程体系、了解指定课程、了解能力目标、了解上课对象、了解专业内项目间的关系、了解大项目内小项目间的关系,对教师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思维定式将是一次彻底的变革。因为一项完整的工作任务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门课程了,可能需要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也可能需要几位教师联合承担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有良好的合作能力。
4、要有全新的课堂现场导演能力
新的课程改革将要求课堂现场不再是教师一个人表演、主演,而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团队“合演”,更是由学生主演,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本质性变化,因此现场的课堂把握、分组组织、方向引导、项目训练、知识总结、考核评价等都对教师本人的现场控制和现场导演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教师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更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
五、行动导向教学对实训环节的要求
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课程教学按“够用”、“实用”的原则来构建全新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体系,采用课堂讲授与实训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在实训环节,学生不仅要分析相关企业经营管理实例,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或组成小组、或独自开展相关项目的调查分析,以真正掌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与解释数据的有关方法、步骤和工具。这一改革,不仅解决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学了不能用的问题,而且这门课程在第一学期就开设,使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学习“行动导向”的学习方法。
另外,通过市场营销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我们发现许多典型工作任务难以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或模拟的形式进行教学,但是却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即使那些能够通过学生亲自实践进行教学的典型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也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学院要求所有教师都要研究和掌握案例教学的方法,并且每个教师都要参与相关课程的案例开发,在教学中大力采用案例教学。
六、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意义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行动导向的教学,彻底解决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分离的问题。特别是,由于学生必须通过实践来学习,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这对于营销人才在职业工作中要能应对复杂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激烈的市场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营销能力是商科乃至其它各专业学生都应具备的能力。因此,在市场营销专业率先进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不仅是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需要,也将对商学院其它专业改革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对市场营销专业和其它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行为”、“活动”与“行动”辨——“行动导向”教学管见[J].职教通讯,2003(1)
[2]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
[3]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突破[J].职教论坛,2004(24)
[4]杨群祥.高职院校实行导师制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
关键词:行动导向 工作过程 职业能力 典型任务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2-038-01
a一、“行动导向”的概述
“以行动为导向”既是一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与学习方法。具体来说,行动导向的教学具有以下三层含义:首先,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在今后职业工作中的“行动能力”。这种“行动能力”,包括在职业工作中完成相关工作任务的能力,即学生要学会如何工作;还包括在职业生涯中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即学生要学会学习以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典型表现形式的任务引领式的学习领域课程。有着其针对来源与企业实践、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学生在完整、综合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职业成长体验;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关键(核心)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教学或学习过程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进行。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都包括计划、实施和结果评估整个完整的行动过程。在行动导向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或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按照这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来进行。也即,在行动导向的教学中,是让学生通过“行动”(做)来学习,学生在学校就要学会如何工作;同时,教师的作用由单向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行动的指导、咨询和评估者;学生由主要通过记忆、理解来学习转变为通过行动(实践)来学习。学生所有的知识都与实际的工作过程相联系,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被运用和掌握。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课程开发的步骤
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典型表现形式的任务引领式的学习领域课程。有着其针对来源与企业实践、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学生在完整、综合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职业成长体验;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关键(核心)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体步骤可以为:目标职业群→职业调研/职业资格研究→核心岗位群→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学习情景(课程内容)设计→最后教学组织设计。
四、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不再把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而是把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这就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要有较强的企业实践能力
新的教育教学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职业经验,了解企业背景,熟悉工作过程,掌握工作要求和质量标准。这也就要求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不断深化自身的职业能力。
2、要具体课程教学设计的能力
教师要有课程开发和整体设计能力,能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适合于教学、具有教育价值的学习内容,并通过整体教学设计(也包括学习情景的设计),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到工作过程中去。
3、要对专业、课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
新的课程改革教师不再是一个人上一门课,更不再是用传统上法上好一门课就算完成任务了,它需要教师全面了解专业、了解培养方案、了解课程体系、了解指定课程、了解能力目标、了解上课对象、了解专业内项目间的关系、了解大项目内小项目间的关系,对教师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思维定式将是一次彻底的变革。因为一项完整的工作任务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门课程了,可能需要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也可能需要几位教师联合承担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有良好的合作能力。
4、要有全新的课堂现场导演能力
新的课程改革将要求课堂现场不再是教师一个人表演、主演,而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团队“合演”,更是由学生主演,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本质性变化,因此现场的课堂把握、分组组织、方向引导、项目训练、知识总结、考核评价等都对教师本人的现场控制和现场导演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教师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更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
五、行动导向教学对实训环节的要求
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课程教学按“够用”、“实用”的原则来构建全新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体系,采用课堂讲授与实训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在实训环节,学生不仅要分析相关企业经营管理实例,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或组成小组、或独自开展相关项目的调查分析,以真正掌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与解释数据的有关方法、步骤和工具。这一改革,不仅解决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学了不能用的问题,而且这门课程在第一学期就开设,使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学习“行动导向”的学习方法。
另外,通过市场营销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我们发现许多典型工作任务难以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或模拟的形式进行教学,但是却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即使那些能够通过学生亲自实践进行教学的典型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也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学院要求所有教师都要研究和掌握案例教学的方法,并且每个教师都要参与相关课程的案例开发,在教学中大力采用案例教学。
六、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意义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行动导向的教学,彻底解决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分离的问题。特别是,由于学生必须通过实践来学习,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这对于营销人才在职业工作中要能应对复杂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激烈的市场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营销能力是商科乃至其它各专业学生都应具备的能力。因此,在市场营销专业率先进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不仅是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需要,也将对商学院其它专业改革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对市场营销专业和其它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行为”、“活动”与“行动”辨——“行动导向”教学管见[J].职教通讯,2003(1)
[2]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
[3]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突破[J].职教论坛,2004(24)
[4]杨群祥.高职院校实行导师制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