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在生活中他们难免会因为过度的兴奋而淡化了自己安全的意识,而安全的活动场地,正确的玩法。和老师、家长的及时提醒与教育引导,都会减少幼儿安全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安全教育 安全意识 自我保护 避免 事件发生
引言:幼儿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幼儿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针对于3—6岁的幼儿,他们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对周边事物的好奇,不能清晰地看到周围环境中潜伏的危险因素,缺乏对行为结果危险性的预测,更不会正确、及时地应对各种突发的危险的事件,从而酿成严重后果。因此,对幼儿实施“安全教育”理当成为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应当紧紧围绕“珍爱生命, 安全第一”这一永恒的主题寻求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途径。
一.分析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
从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现状来看,有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就是给幼儿上安全教育课;或者说,幼儿在园时不停的要求幼儿这样不可以,那样不允许。只关注幼儿在园内的安全教育,而忽视与幼儿安全和发展有直接关联的家庭因素等;安全教育活动犹如“流行风”,不能有始有终地开展,有的则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切实地开展。有的则是说说就过了,没有长时间的坚持开展,更多的是幼儿在园开展了,回到家中爸爸妈妈又不进行教育了。导致了幼儿安全意识的薄弱,安全自我保护能力的低下,幼儿发生安全事件的提高。
二.确保安全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提高幼儿安全防范意识
3—6岁的幼儿正是身心发育的阶段,针对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和理解能力差、认知水平有限的年龄特点,以幼儿生活为主线,充分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制定安全教育计划,利用每周的安全教育活动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游戏、情境表演、故事、训练、实践活动,把各种抽象、单调的自我防护知识有机地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树立起安全意识,习得自我保护的简单知识和方法。
1. 创造安全的环境,让幼儿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安全的环境,可以为幼儿的生活增添许多欢乐,可以将环境中的不安全处巧妙地隐藏。如:将直角的墙面、桌面、台面可以设计成圆角或运用软木包装,减少幼儿磕伤的程度。设置幼儿专用楼梯和扶手确保安全等等。总之幼儿园里所有的环境都应该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让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2.通过直觉体验、抓住契机、随机教育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发生小意外时教师要及时的抓住契机并随机教育让幼儿自己说一说受伤的感受,为什么会受伤?怎样做才不会受伤?再在这里玩时,应该注意什么?这种体验会有助于幼儿理解自我保护的意义。但是光有这种体验是不够的,还要能够让幼儿看见并及时关注到,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采用张贴“大眼睛”“一米线”作为警示,即形象,又贴近幼儿的生活,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看到这些“大眼睛”“一米线”,就自然引起了注意,减少对自己身体的伤害。还可以在班级里设置安全活动区,开设安全角,通过游戏训练幼儿遇到困难如何救助的方法。
3.通过模拟、预想、逃生演习,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时,不仅要让幼儿懂得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做了有危险,还应让幼儿懂得当危险发生后,该如何去处理不安全问题。可以开展每季度一次全园性实践模拟演练和每月一次的班级实践模拟演练。将着火、地震、食物中毒、流鼻血怎么办?等等幼儿园里的常规演练变成了幼儿应变突发事件时的应变演练。让幼儿根据所学的安全防护知识,逐渐形成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等,达到防治相结合的目的,提高幼儿应急能力。
三.注重幼儿的情感安全教育。
幼儿的情感安全教育是忽略的问题,随着大灾难后对少年儿童的心理辅导,情感安全已成为安全教育的新焦点。教师更要关注幼儿情感上的安全经验。可以运用拥抱、微笑或身体接触;关爱幼儿的言语及适合幼儿恢复心理伤害的游戏;故事等等,这些都会给幼儿确定的安全感,并确定自己是受关爱的;让安全工作和安全教育能真正地为了幼儿,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园一致的幼儿行为安全教育。
家长来自不同工作岗位,从事着不同工作,教师要充分发挥家长这一教育资源,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自护习惯,才能避免伤害。
1.开展安全讲座活动
为了让幼儿们适应未来社会,让他们能及早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逐渐锻炼社会能力,自觉抵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可以邀请当地公安局、消防队警察叔叔和消防员叔叔来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了相关的讲座。通过讲座,幼儿会了解到自护自救知识,在面对突发事件,他们会有更多的从容。具有较高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安全生存。
2.开展家园互动安全知识竞赛
幼儿园可以以班为主,积极主动邀请家长参加全园性质的互动安全知识竞赛,竞赛的题目涉及幼儿在园一日安全,家庭安全以及交通安全。形式可以采用幼儿喜欢的卡通式提问,抢答,家长答题等等 。
结论:让幼儿从小了解安全常识,具备一定的自护能力是教师的主要教育内容,教师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不是剥夺幼儿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无所作为"。因此,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幼儿安全知识,不仅让幼儿知道哪里有危险,更应该让他们知道如何征服危险,在征服危险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作为幼儿教育一线的工作者们会更加努力,创设更加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让幼儿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12年9月
[2]章韵清《幼儿安全教育读本》2012年7月希望出版社
【关键词】安全教育 安全意识 自我保护 避免 事件发生
引言:幼儿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幼儿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针对于3—6岁的幼儿,他们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对周边事物的好奇,不能清晰地看到周围环境中潜伏的危险因素,缺乏对行为结果危险性的预测,更不会正确、及时地应对各种突发的危险的事件,从而酿成严重后果。因此,对幼儿实施“安全教育”理当成为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应当紧紧围绕“珍爱生命, 安全第一”这一永恒的主题寻求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途径。
一.分析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
从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现状来看,有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就是给幼儿上安全教育课;或者说,幼儿在园时不停的要求幼儿这样不可以,那样不允许。只关注幼儿在园内的安全教育,而忽视与幼儿安全和发展有直接关联的家庭因素等;安全教育活动犹如“流行风”,不能有始有终地开展,有的则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切实地开展。有的则是说说就过了,没有长时间的坚持开展,更多的是幼儿在园开展了,回到家中爸爸妈妈又不进行教育了。导致了幼儿安全意识的薄弱,安全自我保护能力的低下,幼儿发生安全事件的提高。
二.确保安全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提高幼儿安全防范意识
3—6岁的幼儿正是身心发育的阶段,针对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和理解能力差、认知水平有限的年龄特点,以幼儿生活为主线,充分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制定安全教育计划,利用每周的安全教育活动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游戏、情境表演、故事、训练、实践活动,把各种抽象、单调的自我防护知识有机地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树立起安全意识,习得自我保护的简单知识和方法。
1. 创造安全的环境,让幼儿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安全的环境,可以为幼儿的生活增添许多欢乐,可以将环境中的不安全处巧妙地隐藏。如:将直角的墙面、桌面、台面可以设计成圆角或运用软木包装,减少幼儿磕伤的程度。设置幼儿专用楼梯和扶手确保安全等等。总之幼儿园里所有的环境都应该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让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2.通过直觉体验、抓住契机、随机教育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发生小意外时教师要及时的抓住契机并随机教育让幼儿自己说一说受伤的感受,为什么会受伤?怎样做才不会受伤?再在这里玩时,应该注意什么?这种体验会有助于幼儿理解自我保护的意义。但是光有这种体验是不够的,还要能够让幼儿看见并及时关注到,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采用张贴“大眼睛”“一米线”作为警示,即形象,又贴近幼儿的生活,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看到这些“大眼睛”“一米线”,就自然引起了注意,减少对自己身体的伤害。还可以在班级里设置安全活动区,开设安全角,通过游戏训练幼儿遇到困难如何救助的方法。
3.通过模拟、预想、逃生演习,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时,不仅要让幼儿懂得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做了有危险,还应让幼儿懂得当危险发生后,该如何去处理不安全问题。可以开展每季度一次全园性实践模拟演练和每月一次的班级实践模拟演练。将着火、地震、食物中毒、流鼻血怎么办?等等幼儿园里的常规演练变成了幼儿应变突发事件时的应变演练。让幼儿根据所学的安全防护知识,逐渐形成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等,达到防治相结合的目的,提高幼儿应急能力。
三.注重幼儿的情感安全教育。
幼儿的情感安全教育是忽略的问题,随着大灾难后对少年儿童的心理辅导,情感安全已成为安全教育的新焦点。教师更要关注幼儿情感上的安全经验。可以运用拥抱、微笑或身体接触;关爱幼儿的言语及适合幼儿恢复心理伤害的游戏;故事等等,这些都会给幼儿确定的安全感,并确定自己是受关爱的;让安全工作和安全教育能真正地为了幼儿,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园一致的幼儿行为安全教育。
家长来自不同工作岗位,从事着不同工作,教师要充分发挥家长这一教育资源,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自护习惯,才能避免伤害。
1.开展安全讲座活动
为了让幼儿们适应未来社会,让他们能及早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逐渐锻炼社会能力,自觉抵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可以邀请当地公安局、消防队警察叔叔和消防员叔叔来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了相关的讲座。通过讲座,幼儿会了解到自护自救知识,在面对突发事件,他们会有更多的从容。具有较高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安全生存。
2.开展家园互动安全知识竞赛
幼儿园可以以班为主,积极主动邀请家长参加全园性质的互动安全知识竞赛,竞赛的题目涉及幼儿在园一日安全,家庭安全以及交通安全。形式可以采用幼儿喜欢的卡通式提问,抢答,家长答题等等 。
结论:让幼儿从小了解安全常识,具备一定的自护能力是教师的主要教育内容,教师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不是剥夺幼儿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无所作为"。因此,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幼儿安全知识,不仅让幼儿知道哪里有危险,更应该让他们知道如何征服危险,在征服危险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作为幼儿教育一线的工作者们会更加努力,创设更加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让幼儿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12年9月
[2]章韵清《幼儿安全教育读本》2012年7月希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