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36评分在颈源性头痛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inlei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在颈源性头痛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后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自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应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的3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SF-36评分的变化情况,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明确VAS、SAS及SF-36评分之间的关系。

结果

10周随访期后,患者VAS评分从治疗前的(7.70±0.88)分下降至(3.30±1.12)分,SAS评分从(62.47±4.59)分下降至(49.20±6.48)分,SF-36评分从(38.50±4.15)分升高至(78.64±6.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AS评分与SA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720,P=0.012),与SF-36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850,P=0.001);SAS评分与SF-36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940,P=0.000)。

结论

SF-36评分可作为颈源性头痛患者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低钠血症是神经外科患者常见的电解质紊乱类型之一,常见于颅脑术后患者,如脑肿瘤手术、垂体手术、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脑外伤手术等。低钠血症容易引起患者意识水平下降、癫痫发作、脑水肿,故应及时治疗以最大限度减少脑损伤。这其中,正确认识低钠血症发生的原因并准确进行诊断、治疗极为重要。笔者现围绕近年来神经外科患者低钠血症的病因及其对应的治疗方式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Sestrin2过表达在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从出生24 h内的SD大鼠中提取并体外培养的原代海马神经元以2×104个/mL的密度接种到6孔板后,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空载体组、Sestrin2过表达组,后3组采用氧糖剥夺法制备成缺氧复氧模型,后2组于缺氧复氧处理前分别转染含空载体及Sestrin2过表达基因的慢病毒。缺氧6 h复氧20 h后采用活性氧(R
目的通过分析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动物模型中信使RNAs(mRNAs)及微小RNAs(miRNAs)差异表达谱明确HIE发病过程中关键miRNAs及其调控途径。方法18只新生7 d 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氧缺血组及假手术组,每组9只;并进一步按照造模后不同时间分为0 h、1 d、7 d 3个亚组,每个亚组3只。缺氧缺血组大鼠采用改良Rice法制作HIE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189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情况将患者分为END组(NIHSS入院72 h-NIHSS入院时≥2分,n=51)和非END组(NIHSS入院72 h-NIHSS入院时<2分,n=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游离血红素对神经元死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实验一:将24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5 mmol/L血红素组、10 mmol/L血红素组,每组6只。后2组分别注射20 μL 5 mmol/L、10 mmol/L血红素溶液至纹状体制备成脑出血模型,生理盐水组注射20 μL生理盐水。12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组
目的利用磁共振神经成像(MRN)技术评估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神经安全性。方法自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于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健康体检人群中选择志愿者30例行MRN检查,测量其L2~S1神经根发出于硬膜囊起始点位置、神经根与硬膜囊夹角,测量L2~L5神经根与同侧硬膜囊边缘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2、L3、L4神经根均起始于对应上位椎间盘平面以下;70%的L5神经根
目的探讨亚满意球囊扩张联合Enterprise支架治疗复杂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2月至2018年9月采用亚满意球囊扩张联合Enterprise支架治疗的70例复杂症状性ICAS患者,观察术后30 d内围手术期脑血管病事件[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出血等]或死亡情况,以及30 d后随访期内病变血管供
β样淀粉蛋白(Aβ)和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代谢受到自噬的影响。AD发病早期,Aβ和tau蛋白的产生可经雷帕霉素靶标依赖性和非依赖性途径诱导自噬促进其清除。与AD相关的转录因子EB、载脂蛋白E4等也可调节自噬参与Aβ和tau蛋白代谢,影响AD病程。本文围绕近年来自噬在Aβ和tau蛋白代谢中的作用及与AD密切相关的自噬调节因子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