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与通感隐喻意义构建的认知分析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53892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感不但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一种隐喻。通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其思维与认知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感官域之间特征的相似性是形成通感隐喻的认知基础;而且通感隐喻是从基本低级的认知感官域到复杂高级感官域的投射。
  [关键词]通感 隐喻 概念隐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0-0059-02
  一、引言
  “synaesthesia”一词源自希腊语,“syn”意为“融合”,“-asesthesia”意为“感觉”,顾名思义就是感觉融合、感觉互通的意思。通感又叫“移觉”,指在描述客观事物时,通过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味觉、嗅觉、听觉、视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交错、沟通,彼此转换挪移,将本来表示A感觉的词汇挪用来表示B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作为一种修辞现象,通感早已存在于古今中外的诗歌与其他文学作品之中。被称之为“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应是我国正式引进通感研究的第一人,在他的《七缀集》里辟专章对通感加以阐述:“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如piercing cry, sweet music, hot debates; 冷眼,眼睛尖,等。”王寅教授指出,“通感,就其本质而言也是一种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自从Lakoff 与Johnson创建了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以来,不少学者重新对日常语言的种种表象进行反思,探究其语言背后的认知与思维过程。本文欲以概念隐喻为理念框架,通过逐步分析通感的特点,从而揭示其语言的特点。
  二、概念隐喻与通感
  人的五官是相通的,某一感官所受到的刺激会给另一感官带来类似的感受。从认知的视角来看,通感是在两个或多个感官之间进行的映射。其中源域和目标域所表示的概念分别属于不同的感官。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文中,Lakoff 和Johnson(1980)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隐喻无处不在,它不仅存在于语言中,也存在于思想与行动中,人们用以思考与行动的概念体系在其本质上是隐喻的。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人们常用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形成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概念隐喻是通过一个概念域来理解另一个概念域,通常表现为“A is B”的形式,目标域是通过源域来理解的。通感的认知方式隐含着这一工作机制。概念隐喻理论运用源域(source domain)与目标域(target domain)之间的映射(mapping)及意象图式(imageschemas)来解释隐喻现象。Lakoff 和Johnson 认为隐喻是一种 “跨域映射”(a cross-domain mapping)。
  但是通感毕竟不是普通的隐喻,其源域与目标域的基点是感觉,两域均为感觉域,感觉域表现的意象自然不同于一般隐喻意象。通感中源始域与目标域之间不是简单的词义特征相似性的影射,而是概念系统中感官域之间特征相似性的影射。这种相似性究其实质就是从不同感官域中所体验到的美感的相似性。
  三、通感隐喻的认知分析
  通感可以看作概念隐喻,通感背后包含着隐喻性的认知和思维过程,下面试从认知的视角分析通感现象的特点。
  (一)通感隐喻其于源始域与目标域的相似性
  Ortony(1993)指出,所谓相似性,就是指两个事物具有共同的属性。换言之,若对象A与B共享了某一特征,则A相似于B。而隐喻中的相似性,就是指源始域与目标域这两者之间具有某种类似或相仿的特征或特性。人类在要表达的两种事物之间寻找它们的共同属性,然后进行抽象属性加工,把所要表达的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突显,借用源始域形象,加强目标域的表达效果。人们通过比较不同事物间的相似性来认识事物的特征,从而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我们人类世界,认识抽象事物,建构知识体系。通感就是以相似性为基础,在构建过程中从一个感官系统向另一个感官系统映射,即从源始域向目标域的映射,是以一种较低级简单的感官域的经验来理解另一高级复杂感官域的经验。较低级简单的感官域的部分特点被映射到目标域上,目标域借助于源域而得到部分理解。这种相似性有的是常规性的,也有的是创造性的,通过制造两域间的相似性,使话语被听者满意接受,巧妙拉近彼此心理距离。如:
  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在袅袅空中的余音。许多女人会笑得这样甜,但他们的笑容只是面部肌肉的柔软……(钱钟书《围城》)
  源始域“甜”、“余音”与目标域“笑意”之间具有很好的隐喻相似性;这一相似性既起到了类比“笑意”的作用,又架通了“甜”、“余音”和“笑意”之间的桥梁,从而融为一体,使作者出神入化地展现了唐小姐的笑意,使人见之于目,闻之于耳,品之于舌。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参照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形成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从而激活大脑中理解该句所需要的认知方式。通感隐喻的源始域都来自最基本最低级的感官的生活体验和对基本自然及社会现象的体验及观察,与目标域之间有很强的相似性,起着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的映射作用。
  又如:
  Soft music like a perfume and sweet light Golden with audible odours exquisite Swathe me with cerements for eternity.
  听了肖邦的乐曲后, 诗人西蒙斯情感涌动, 所有的感官参与其中,触觉(soft)、嗅觉(perfume)、 味觉(sweet)、视觉(light)、视觉(golden)、触觉(swathe))官能相通,创造了艺术语言特有的意境,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音乐之美,淋漓尽致地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句子中意象于多个感觉域间流动,构筑出新颖独特、旖旎多姿的境界。之所以会展现如此绚丽多姿的音乐境界,是因为作者能将不同的感官当作类似的感官来看待,并发现各个感官某一特性上的相似之处。相似,使隐喻成为可能;相异,使隐喻的本体与喻体的碰撞每每闪现出亮点。相似点越隐蔽, 隐喻的生成越容易出彩。   (二)通感隐喻从低级感官域向高级感官域影射
  通过对19世纪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文学作品中的通感现象的调查和研究,Ullmann (Ullmann 1964:86)发现通感是呈向上的等级分布(hierarchical distribution),即感觉是从低级感官移向较高级感官,较简单感官向较复杂感官移动的。他将调查中的六种感官由低级、简单到高级、复杂依次排列为:触觉、温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视觉。在通感中,最为普遍的是由触觉域向听觉域的映射,其次是由触觉域向视觉域的映射。其中以融合了空间感觉、触觉、色觉、听觉等多种感觉的视觉最为复杂。据心理学的统计,正常人大脑贮藏的感觉信息,80%来自视觉,10%来自听觉。如:
  (1)促织灯下吟,灯光冷于水。(刘驾《秋夕》)
  (2)Cool the sound of the brook.(H.W. Longfellow)
  以上两句诗中,诗人用“冷”“COOL”这种低级的触觉感官来描写“灯光”、“BROOK”这些高级的视觉感官,以此来烘托出作者的寂寞的心情。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4)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贾唯孝《登螺峰四顾亭》)
  朱自清用渺茫的歌声来形容荷花的清香,用听觉表达嗅觉。花香本来是诉诸嗅觉,但作者用有缥渺的歌声来表达,给人以嗅觉兼听觉的感受。清香与歌声两个同属美好的事物的意象优美地交错相融在一处,把当前那种优雅与宁静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贾唯孝进一步地诠释听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嗅觉里的印象。
  (5)He was quietly dressed in accordance with his age and station.(他向来衣着整洁素雅,合乎他的年龄和身价。) quietly 本是修饰听觉的,这里却用来修饰了视觉,从而把Edward Burton 整洁素雅、文静、不张扬的外表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6)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槀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戴圣《礼记.乐记》)这句话的主要意思说:声音感动于人,令人心想其形状如此。把音乐由听觉转化为视觉,说明概念映射是从比较熟悉的源域“听觉”映射到不太熟悉的目标域“视觉”。
  在通感中,人们常用较低级的感官中的概念去表达一些较高级的感官中的概念。通感是艺术的体现,它是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物化的结果。通感是在作者的大脑中经过幻化而产生的不同的感官之间的相互沟通,它往往表现为心理上的幻觉,甚至是错觉,因此通感有时与现实并不一致(汪少华,徐健)。
  四、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知通感不仅仅只是一种单纯的修辞手段,这也是一种概念隐喻。概念隐喻基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存在于人类的意识与思维之中,对语言的理解基于潜意识存在的概念隐喻,这是一个无意识的、自然而然的过程。在通感隐喻这样的语言下,人们获得了一个崭新的语言视角,主体的感受得到升华,语言本身也因此而意味隽永。
  [ 参 考 文 献 ]
  [1] 钱钟书.七缀集. 通感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 汪少华,徐健. 通感与概念隐喻[J]. 外语学刊,2003,(3).
  [3] 王寅. 认知语言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 Ortony, A. Metaphor and Thought[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 Ullmann. S Language and Style[M]. Oxford,Basil Blackwell,1964.
  [责任编辑:钟 岚]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这就要求
期刊
[摘 要]受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习俗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哈萨克族大学生在思想方面表现出一些自身的特点,客观认识哈萨克族大学生思想状况,采取有效对策来加强哈萨克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哈萨克族大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哈萨克族大学生 思想状况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7-0058-02
[摘 要]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的现状,根据当前高职高专教育的先进理念,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核心课程电力电子技术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构建“感知、学习、应用、总结、提高”五位循环的教学模式,强调工学结合,锻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实施的效果看,项目引领教学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理实结合能力均有了明显程度提高,从
[摘 要]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与科技支持与服务。区域经济对高校学科以及专业建设具有重要影响,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与区域经济接轨,在区域经济的熔炉内不断提升学科特色及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持学科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 学科 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李毅中近日表示.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存在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改制方式单一.绝大多数企业采用出售方式:二是改制不规范现象比较普遍.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也越来越少,对比大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工程设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土地的利用率。传统的建筑的特点多以对称性
商务部颁发两个重要文件2004年我国先后出台了两个规范性文件:2004年5月25日<全国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纲要>(商务部2004年颁发);2004年7月14日<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
中国的学术浮躁与学术腐败盛行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某种退步,是政治权力紧紧抓住对中国科学技术至关重要的科学家、学者的人事权不放手的必然结果.
深化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困难和问题。在分析形势和现状的基础上,着眼创新提升,围绕关键环节,对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路和措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