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聘我在北大任教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online2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嗣禹,(1905-1988),湖南常宁人,著名的历史学家、汉学家、图书文献目录学家,中国科举制度与朝贡制度理论研究的奠基者与创始人。早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师从国际汉学泰斗费正清,1942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来成为费正清的得力助手与长期合作者,是1972年中美建交后,随同费正清第一批访华的美国历史学家之一。本文作者彭靖博士系邓嗣禹先生的外孫,以下内容是邓先生在北大任教时的一些经历和往事。
  我为何选择北大
  1946年,我在芝加哥大学教了6年书,按例当休假一年。这时,北大校长胡适先生聘请我去北大讲学,我于是将书籍带回国,想一去不复返。过去数年,为美国培育人才,总是有“奶奶抱孩子,是人家的”的感想。回国途中,船经日本,有一天停留,于是由横滨登陆,到东京联合国代表团,拜访吴文藻、谢冰心、王信忠、刘子健、徐中约等师友。我因为在芝大曾替某教授教远东史,包括日本。又每日订阅《纽约时报》及其他杂志一二种,所以对于历史背景、远东局势,有相当的了解。因此吴文藻先生推荐,想聘我任中国代表团高等顾问,月薪为美金800元,这是联合国官员的待遇。那时被战败的日本国民,尚未能跟联合国的人员随便来往。所以住在中国代表团内,花费很有限。一年会有相当的积蓄。故表示予以考虑。
  我回到上海,小住数日。等候船返湘省亲,其间去南京中央研究院,拜访傅斯年先生,又被告知可以去北大,因此是否去任中国驻日代表团高等顾问,尚在举棋不定中。他拍拍胸膛说,“听我傅斯年的,你一定要去北大,毫无犹疑的余地。外交工作,有啥意思。去北大,去北大!”经此一番督促,即决定放弃去日本的幻想。
  初入北大
  大概是8月中旬,我由老家湖南去北大,拿出胡适先生的名片,上写“郑毅生秘书长,介绍我的朋友邓嗣禹先生。”郑先生少年精干,满面笑容地迎接。稍为寒暄,即领去见代理教务长杨振声(教务长汤用彤在美国),及史学系主任姚从吾,我跟杨先生曾在芝加哥认识,请他讲演过,吃过饭,领教过他所嗜好的杯中物。姚先生久仰其名,初次见面,即知为忠厚长者,讷于言,而敏于行。以后有关工作及生活事务,都是麻烦姚先生帮助。他从不厌烦,但对于有暖气设备的房间要求,他无法满足,因当时煤电十分短缺。幸好有一位天主教神父,我与他在芝大远东图书馆曾有数面之缘。此次去找他,他欣然愿意跟我同住,费用平均负担。他的住宅,有房三四间,有煤炉,很暖和,我非常高兴。
  斐文中盯了我一眼,喝一口茶,很高兴地开了话匣子,几位同事马上手端茶碗,或口含香烟,赶过来,围着他静听。他说1939年春,平津局势险恶,知难保“北京人”的安全。几经秘密商量筹划,将“北京人”慎重包装,深夜从协和医院取出,用汽车运至塘沽,打算搬上美国小军舰,运至美国保存。拂晓,汽车抵塘沽海岸,日本宪兵探知有异,派飞机追赶,并开枪惊骇。司机及押运者停车,忙将“北京人”,投至海中。适逢海潮澎湃,转瞬无踪无影。斐文中长叹一声说:“可惜得很,恐怕我们永远找不到北京人的下落了。”这时我看表,已超过了休息时间,就赶紧去上课了。斐教授的口才好,一听之后,可使人毕生难忘。以后对“北京人”的下落,他虽有不同的说法,然在那一天,我听到的就是这样。   除此以外,在北大同事当中,我还有一位很好的朋友——政治外交专家崔书琴,哈佛大学博士。因为我们是先后同学,有共同的师友,一见如故。有次月薪领到以后,我把钱搁在手提包中,问他哪家银行利息高、稳当?他说你把钱交给我,我替你存在银行。即照办,以后每月如此,称他是我的义务财政部长。此后每礼拜六,差不多总在崔家打牙祭。下午三四时许,北大、清华、燕京的教授们,其中有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文学家,以及政治新闻学家等,去他家打麻将或桥牌,共10余位,打得非常认真,几乎不谈别的事情。
  其他的朋友,有沈从文夫妇,我也常去沈家聊天。曾昭抡、俞大绂等教授,因为俞大絪的关系,他们待我很客气。去俞家闲谈,古今中外,皆可接触。谈太平天国的事,如数家珍,他们是曾国藩的亲戚,从小就听惯了。清华大学的金岳霖,每见面必举双手作揖为礼。经济系教授陈振汉、崔书香夫妇,我们在哈佛时同学、同游玩。燕大师友顾颉刚、邓之诚、齐思和、聂崇岐、翁独健、吴世昌、周一良、王钟翰等等,不胜枚举。
  在与天主教神父同住时,常和他谈西洋政治哲学,很有意思。他一贯的理论,是中国从古就受了印度、希腊、罗马的影响。可是我们的生活习惯与饮食口味不同,并且每日坐三轮车往返,也有相当的麻烦。故住到春暖时,我便请求搬出去,请姚从吾系主任在北大找房间。姚主任让我住红楼一间课堂,因其中粉笔尘土,相当的污脏,我不太满意。但见西洋史教授杨人夫妇也住在一间较小的教室,黑板仍在,也就随遇而安。吃饭又成问题,遇刮大风、下大雨的时候,出外找饭馆,很不方便。后经郑天挺设法,将松公府的厨房厨子,让给我们使用。同在一起吃饭的还有季羡林、苗剑秋等。季先生久留德,精梵文与印度哲学。苗先生久留法,云南人,很会说笑话,增加吃饭的兴趣。有一天适逢假期,我们让厨子休息一天。胡适先生请我去他家吃便饭,有胡太太、图书馆馆长毛子水,共四人,一盘红烧猪肉、一半荤半素,及一素菜、一汤,老实说,他们平时所吃的不见得比我们好。因为我们饭团的人多半是光棍,或家室在别处,故讲究吃。
  与胡适校长的交往
  北大有民主作风:全校教职员的月薪,上自校长,下至工人,完全公开。各人的收入,大家皆知道,院系会议,不管等级高低,凡能与会的人,皆当仁不让,有发言权,有表决权。全校一律以“先生”称呼,不冠以校长、学长等头衔。不像有些外国大学,每一学系只有一正教授。正教授说:“我的意见是如此。”别人再不敢置一词。
  刚来北大时,胡适先生恐我孤单,遇美国学者来访,非请客不可时,常请我及其他久住美国的人作陪。记得有次在南池子欧美同学会吃西餐,饭后胡适先生说:“敝校长月薪美金34元,邓正教授29元。其他一二位不言而喻。来来来,我们大家掏腰包,把钞票拿出来,付饭费。”
  在芝大教书数年,那时见校长难如登天,有次教育部长蒋梦麟想见他,我请美国一参议员帮助,才能约好一次见面的时间。可是北大校长的办公室,等于教职员的俱乐部,全校教授,皆可进见校长,毋庸预先约定时间。有一次我去造访,见接待室有一玻璃柜,其中陈列一些蔡元培、鲁迅等人的历史文物。一进室内,工友照例倒茶,其中已有数人在坐,彼此随便谈天,开玩笑,胡适先生亦参加闲谈,并略言及徐志摩跟陆小曼的恋爱故事。我莫明其妙,好像香港广东饮茶的地方。这时,忽然谈笑沉寂下来,向达先生说:“胡先生,您把北大所有的图书经费,用去买《水经注》。我们教书的几无新材料作研究工作,学生无新教科书可读,请问这是正当的办法吗?”他面孔表情,相当的严厉。胡先生笑着说:“我用北大图书馆经费买几部善本《水经注》,是确实的。要说我把所有的图书经费,全用在买《水经注》上,以致学生无新书可读,那是不确实的,哈哈。”我看形势,不免有一番舌战,赶忙起立告辞。胡适先生照例送出接待室,拿出一小笔记本,问我有什么事,他要记下来办理,我说无要事,以后再来请安。
  当时北大的规矩,大学毕业生,要做一篇毕业论文,派我指导十几个学生,他们的程度参差不齐,很难当作“填鸭”式的,在短期内培养起来,作出一篇够学术水准的论文。好在他们都乐意埋头苦干,有的写出来也斐然成章。有的从前未做过学术论文,无法一步登天。结果一半及格,一半要继续修改,即算不及格。
  离开北大
  1948年五六月,物价越涨越高,钞票一天一天的不值钱,局势愈后愈紧张。左思右想,再去看胡适先生,一进办公室,不管别人说什么,马上开门见山。“胡先生,抱歉得很,一年例假已到期,我想回美国教书,请您原谅。”他表示惊异,说:“去年我请马祖圣、蒋硕杰跟你三人来北大教书,希望你们三位青年教授,把在美国教书的经验,施之于北大,提高理科、经济跟历史的标准,采严格主义,盼在三五年之后,能使北大与世界名大学并驾齐驱,为什么你刚来了一年就要离开,请打消此念头。”我再说:“我已考虑了很久,跟同学同事们相处得非常之好,实在舍不得离开北大。然人是要吃饭的,而且我要吃得相当的好,再三思维,别无办法,只好辞别心爱的北京,再去给别人抱孩子。”胡适先生了解情景,他看看其他的同事说:“各位在座已很久了,此事一言难尽,我请你取消辞意,以后再谈,如何?”
  消息很快的传满校园,传说我将要离开北大,已买好飞机票。傅乐素、严倚云两位讲师请客,我所指导做论文的学生,皆来参加,有好几盘菜,皆不离鸡蛋,炒鸡蛋,炸鸡蛋,蒸鸡蛋加虾米,木须肉,西红柿鸡蛋汤。严倚云等会做菜,皆很可口。我问为何有这么多鸡蛋?他们说:“每人每周有三个鸡子儿,作为营养料。现在全拿出来,为先生送行,以报答您的辛苦教育之恩。”我听了,很受感动。
  后来,去买飞机票,三次未成功。有人提议,送点礼物,可以生效,我不愿意。书琴说,我叫你的小同乡周教授同你去买。一到机场柜台,我说:“我已经来过三次了,未买到票。此次若不成功,我要告诉交通部长俞大维。”售票员生气:“你最好請俞部长到这儿来,看看此处拥挤的情形。”说罢,跟别人打招呼了。周先生请我去旁边坐一坐,休息休息,让他去办。他客客气气,说几句好话,不到十分钟,把票买好了。我要对他永远表示感谢。
  去飞机场以前,未告诉任何人。不知何故,去送行的,有我所指导做论文的全体同学,不管及格与否,皆来送行。我们合照一张相片。他们齐声说,邓教授,祝您一路平安,一路福星。我感激得流泪,说不出话来,匆匆登机而别。若在美国,绝无此幸运。约半个月以后,接到北大寄来的一大信封,内容是一张继任聘书以示好感。
  (责任编辑/齐 风)
其他文献
1914年春,毛泽东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其间曾担任“学友会”的总务兼教育研究部部长职务,实际主持“学友会”的日常工作。1917年,学校教师开办了一所“工人夜校”,但因多种原因未能坚持下去,毛泽东决定由“学友会”接替将夜校继续办下去,并扩大招生范围。1917年10月30日,毛泽东亲笔撰写了一则颇具特色的《夜学招学广告》:  列位大家来听我说句白话。列位最不便益的是甚么,大家晓得吗?就是俗语说的,讲了写
我小时候上学时,老师教导,写作文常得引名人语录。名人语录像陈年火腿,味浓纯厚,身份尊贵;借味做菜,起头收尾,无不应验。然而小时候教学,价值观甚窄,只允许引用圣贤语录;孔孟可以,韩愈苏轼等也行,王阳明就得斟酌了,至于“反动人物”,其语录是断断引不得的。  语录不敷使用,怎么办?编,比如大家随便来个:“高尔基曾经说过,粮食是穷人的命根子。”“列宁曾经说过,学习时投入多少,长大后会收获多少。”“马克思曾
1982年,我在辽宁一家杂志社做编辑时,有一天,我拆开一封作者来稿,铺开稿纸一眼掠去,便被优美的文字和充满激情与内涵的内容打动了,其中的情节描写、故事内核等等,都甚为精彩。直觉告诉我,这是一篇发表后可能引起全国读者强烈反响的好稿件。讀到最后,呈现出作者的通联,作者:管谟业;笔名:莫言……  当年,莫言在全国文学圈还没有太多名气,我心想,莫言这个笔名有特点,好像深藏想要说而未道破的语言。此人非寻常。
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纸老虎”概念的领导人是蔡和森。1922年9月20日,蔡和森在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发表了《武力统一与联省自治——军阀专政与军阀割据》,第一次使用了“纸老虎”概念。  第一个提出“反动派是纸老虎”论断的中共领导人是恽代英。1922年9月25日,恽代英在《东方杂志》第19卷第18号上发表了《民治运动》。文章不仅将慈禧太后、袁世凯、张勋等中国近代史上的反动势力比喻为纸老虎,同
胡宗南,一个出生于浙东宁波镇海县陈华埔朱家塘村的普通农家子弟,一个黄埔军校一期的高材生,一个一生以“剿共”闻名于世的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一个桀骜不驯、睥睨天下,却被人评价为志大才疏的“西北王”,一个蒋介石平生最信赖、最倚重的嫡系爱将,有着许多鲜为人知颇为另类的逸事。  狂傲少年  胡宗南,天资聪颖,智商极高,但是开发较晚。他14岁(很多人在这个年龄已经步入中学了)才开始进入孝丰县城高等小学读书,1
1972年秋,我被分配到广西钟山县党校(那时叫“五七”干校)工作,第一件事就是去县供销社买了两个搪瓷大碗,花帮灰里,好到食堂打饭吃。  两个大碗一个打饭一个打菜,分工合理。但端着排队,就尴尬了,为何?碗太大,四两米饭只及碗中三分之一处,一份菜也就铺个碗底。  已经买了,就得用。时间长了发现也有益处:碗大里灰(白色不行,反差大),会使炊事员产生错觉,尤其有一位眼神不咋好的,赶上哪天阴天光线暗点,屋里
摘要:形成于藏传佛教“后弘期“时期的噶举派,在西藏佛教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此教派派系繁多,支系庞杂。学术界单独对噶举派寺院及主要人物的研究成果较少。然而,这些寺院及历史人物在西藏佛教发展史上一度成为最关键、最可靠的力量。本文以噶举派史略等文献专著为中心进行梳理及综述,试阐述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及焦点的争论方面做一些简要说明。  关键词: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人
李烈钧小时候非常聪慧,贯通经学,1902 年以武宁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江西武备学堂,1904 年被清王朝选派赴日本留学——先入振武学校,再入士官学校习炮科。1905 年8 月,李烈钧在东京神田俱乐部听到孙中山的革命演说并为之倾服,由此开始了革命生涯。  革命党人不争功  民国成立后,李烈钧出任江西都督,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深得民众拥护。袁世凯曾用200 万元为李烈钧祝寿,并提出
1958年1月的一天早上,我刚走进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院的领导笑眯眯地走进我的办公室,拍拍我肩膀,神秘地说:“杨峰呀,你今天有重要任务,请你马上到邕江(有“南宁的母亲河”之称)水上公安分局报到。”  我马上乘车赶到邕江水上公安分局,分局办公室里坐满了人。我这才知道,伟大领袖毛主席今天要游邕江,我的任务是陪同毛主席游泳。  领了任务的我,像喝了蜜糖水一样,心里甜滋滋的,心情异常激动,心想:今天
摘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包含着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内容,彰显出的精神文化内容非常丰富,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活动的窗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遇到了各种新的挑战,需要各个层面更好地扛起保护与传承的责任,这样才能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更好的丰富、延伸与发展,对于更好地满足新时期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篇文章以土家族手舞为例,对如何更好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