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物理非常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且物理学科本身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也十分强,因此相应的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具备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在这样一种状况之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了关键。本文主要探讨了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应用思维导图为高中物理教学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思维导图;高中物理教学
一、关于思维导图的阐述
一般情况下左右脑是不能同时思考的,为了证明左右脑能够进行应用,英国著名学者托尼·巴赞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的一种新型笔记方法,它是利用文字、符号、图画等载体,运用画图的方式,以一个主题为中心,把知识网络、章节结构、解题思路等以放射性的形式勾画出来,既能准确、清晰地表达我们的思维,又能组织概念,勾勒知识结构图,把它应用到物理教学中,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也有利于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复习知识体系、理清解题思路等。
思维导图作为图形工具,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手段,吸收了信息技术、教育学、脑科学等领域的新成果,具有组织结构、生成组块、思维引导、利于记忆等优势,给我们提供有效的思维图形工具,使用正确而快速的学习方法,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
二、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
思维导图的主题词通常被放置在绘图过程的中心点,根据中心部位的差异凸显,以及中心主题词汇联想的概念、图形结合不同色彩进行曲线绘制。以知识概念其分支为主,围绕不停重复工作。最终能得到的就是一种类树状构造的思维导图。能够将本身较为枯燥乏味的概念变成具有冲击力的彩色图形,具有组织性,还方便记忆。这样的优势是思维导图的特点,与大脑处理方式比较较为吻合。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课程讲的是现象,高中物理课程讲的是理论。这就是二者之间的区别所在,反差较大。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相对来说比较复杂,而且学生学起来相对比较枯燥,给教学增加一定的难度,因为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一)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必备步骤,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预知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可以准备教具、预设练习,并且前瞻性地预测教学效果。传统的设计提纲都是通过线性罗列条款,这种方式既不形象,又不容易直观地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化地整理知识,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
(二)有利于学生整理课堂笔记
记录和整理物理课堂笔记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往学生往往采取诸如1、2、3、4这样的直线型方式记录课堂笔记。这样“线性思维”的记录笔记,学生如果不及时将课堂所讲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话,仅仅是对老师讲解内容或书本知识的机械复制,并没有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思维导图允许学生自由联想,按照大脑思维的结构进行放射性的“网状思维”,将老师讲解的知识记录下来,并且将这些核心内容之间的联系用线条连接起来,使思维重点、思维过程,以及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清晰地呈现在图中。这样的课堂笔记不仅能够迅速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而且整堂课的授课过程被形象地记录在图中,便于课后复习,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有利于学生构建物理知识体系
概念是物理学科知识的基础,然而在概念、定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多数表现为当时明白理解,过后就会模糊不清,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特别是不能够形成概念网络,更不能够深刻地理解概念间的联系,缺少对知识的整体认知构建。建立准确的物理知识网络非常重要,“思维导图”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每个章节都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画出物理概念、规律及其之间区别、联系的思维导图。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后,学生可以共同总结、完善思维导图,也可以把讨论过程制作成思维导图,这样再回过头来复习时,不仅会对本章、本单元的内容一目了然,而且可以对整个学期的整个学科的内容了然于胸。
根据知识模块绘制思维导图,有利于使用者从整体上了解、把握本单元的重要概念和知识体系。把看似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用分层级的线条连接概念,可以提示知识重点,搭建多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能快速促进知识的整合,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记忆效率的功效。
(四)有利于学生展现解题思路
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思考框架,能优化学习过程,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人脑生而具有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能力的特性,思维导图一方面能够显示出思维的过程,另一方面有利于理清層次,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可把所学内容以树状结构表示,记住关键词,突出重点,节省时间,增强记忆效果。尤其是针对一些学生基础薄弱、思维能力较差的情况,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头脑中的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既提高学习兴趣,又培养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思维导图在教学方面能起到很大作用,让学生充分明白,也让老师充分掌握学生的思维,这样可以对学生更了解,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当中提倡自主学习主要是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新知识的获得,采用自主学习方式的好处就在于能够推动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开发和促进,并在实现过程当中始终将学生自身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不脱离现实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罗胜.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心态的培养[J]中国教师教学研究,2014,11.
[2]陈利军.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2015,01:24-25.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思维导图;高中物理教学
一、关于思维导图的阐述
一般情况下左右脑是不能同时思考的,为了证明左右脑能够进行应用,英国著名学者托尼·巴赞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的一种新型笔记方法,它是利用文字、符号、图画等载体,运用画图的方式,以一个主题为中心,把知识网络、章节结构、解题思路等以放射性的形式勾画出来,既能准确、清晰地表达我们的思维,又能组织概念,勾勒知识结构图,把它应用到物理教学中,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也有利于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复习知识体系、理清解题思路等。
思维导图作为图形工具,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手段,吸收了信息技术、教育学、脑科学等领域的新成果,具有组织结构、生成组块、思维引导、利于记忆等优势,给我们提供有效的思维图形工具,使用正确而快速的学习方法,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
二、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
思维导图的主题词通常被放置在绘图过程的中心点,根据中心部位的差异凸显,以及中心主题词汇联想的概念、图形结合不同色彩进行曲线绘制。以知识概念其分支为主,围绕不停重复工作。最终能得到的就是一种类树状构造的思维导图。能够将本身较为枯燥乏味的概念变成具有冲击力的彩色图形,具有组织性,还方便记忆。这样的优势是思维导图的特点,与大脑处理方式比较较为吻合。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课程讲的是现象,高中物理课程讲的是理论。这就是二者之间的区别所在,反差较大。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相对来说比较复杂,而且学生学起来相对比较枯燥,给教学增加一定的难度,因为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一)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必备步骤,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预知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可以准备教具、预设练习,并且前瞻性地预测教学效果。传统的设计提纲都是通过线性罗列条款,这种方式既不形象,又不容易直观地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化地整理知识,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
(二)有利于学生整理课堂笔记
记录和整理物理课堂笔记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往学生往往采取诸如1、2、3、4这样的直线型方式记录课堂笔记。这样“线性思维”的记录笔记,学生如果不及时将课堂所讲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话,仅仅是对老师讲解内容或书本知识的机械复制,并没有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思维导图允许学生自由联想,按照大脑思维的结构进行放射性的“网状思维”,将老师讲解的知识记录下来,并且将这些核心内容之间的联系用线条连接起来,使思维重点、思维过程,以及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清晰地呈现在图中。这样的课堂笔记不仅能够迅速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而且整堂课的授课过程被形象地记录在图中,便于课后复习,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有利于学生构建物理知识体系
概念是物理学科知识的基础,然而在概念、定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多数表现为当时明白理解,过后就会模糊不清,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特别是不能够形成概念网络,更不能够深刻地理解概念间的联系,缺少对知识的整体认知构建。建立准确的物理知识网络非常重要,“思维导图”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每个章节都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画出物理概念、规律及其之间区别、联系的思维导图。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后,学生可以共同总结、完善思维导图,也可以把讨论过程制作成思维导图,这样再回过头来复习时,不仅会对本章、本单元的内容一目了然,而且可以对整个学期的整个学科的内容了然于胸。
根据知识模块绘制思维导图,有利于使用者从整体上了解、把握本单元的重要概念和知识体系。把看似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用分层级的线条连接概念,可以提示知识重点,搭建多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能快速促进知识的整合,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记忆效率的功效。
(四)有利于学生展现解题思路
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思考框架,能优化学习过程,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人脑生而具有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能力的特性,思维导图一方面能够显示出思维的过程,另一方面有利于理清層次,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可把所学内容以树状结构表示,记住关键词,突出重点,节省时间,增强记忆效果。尤其是针对一些学生基础薄弱、思维能力较差的情况,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头脑中的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既提高学习兴趣,又培养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思维导图在教学方面能起到很大作用,让学生充分明白,也让老师充分掌握学生的思维,这样可以对学生更了解,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当中提倡自主学习主要是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新知识的获得,采用自主学习方式的好处就在于能够推动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开发和促进,并在实现过程当中始终将学生自身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不脱离现实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罗胜.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心态的培养[J]中国教师教学研究,2014,11.
[2]陈利军.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2015,0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