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货币区理论研究进展

来源 :经济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优货币区(optimal currency area)理论是对货币一体化认识过程及实践发展进程的反映与总结。在区域经济联系加强初见端倪时,人们开始讨论满足什么样条件的地理空间可以组建最优货币区。理论基础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芒德尔基于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之争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该理论研究了一组国家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基础
其他文献
近五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征的巨大转变,使货币政策目标决策问题又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关于货币政策目标定位的问题,分歧主要是坚持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单一目标还是坚持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并重的双重目标。坚持币值稳定单一目标论的重要依据是货币政策“中性理论”、动态不一致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国内物价持续走低。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是货币现象,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利,治理通缩的主渠道是货币政策。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的定义,以通货膨胀率低于1%作为通货紧缩的标准,那么按商品零售指数上涨率来看,1997年我
本文拟通过对苏州外资企业的问卷调查及实地考察结果,对各国企业在中国的经营行为进行比较,以总结出外商企业在中国经营的共性与个性,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
2003年8月20日,“农民增收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讨会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召开。会议由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全国农业史志编研协作组、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当代农业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长期从事农业管理工作和农村经济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等40余人出席了会议。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间经济差距总体上呈持续拉大的趋势。不仅从不同省市、自治区来看是如此,而且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来看也是如此。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和美国国际民营企业中心主办、山西苑军实业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高层沙龙”,于2003年10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研究员和山西苑军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孙二明先生共同主持了会议。30余位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周期上升阶段。GDP的增速由2001年7.3%。2002年8%,上升到2003年的9.1%。要坚持全面协调持续快速发展,就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深化改革、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上,放到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上。速度可以调低一点,但也不能下降太多。宏观经济政策要在这个总盘子下来把握。
经过连续两年8%以上的高增长后,2004年宏观经济增长形势变得较为微妙,“过热论”、“不热论”以及“局部过热论”不断地发生碰撞,莫衷一是。但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有两点认识是相对明确或已经形成共识的,一是中国经济自2002年中期以后进入到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二是局部的投资过热潜伏着较大的宏观经济风险,特别是可能造成今后几年部分行业生产过剩的巨大压力,并很可能再次重演“通货紧缩”现象。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导下,六年多来,我国股份制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国股份制企业已经从7.2万家迅速发展到近30
随着2005年中国作为WTO的成员国即将全面开放它的市场的期限的到来,如何建立符合WTO运作的金融体制和适应国际金融发展的大趋势,又一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99年11月美国通过《金融现代化法案》,标志着全球金融制度已走上多功能的发展轨道,同时也意味着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的业务界限已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资本的跨国转移愈加频繁,规模日渐增长,这促使各国不得不放松外汇管制,以自由化为基本特征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