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让思品走进生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lin1983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品德课常常停留和局限于课本中,常常阐释和重复于各种“大道理”中,让课堂显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变的缺乏兴趣,让知识远离了生活。所以从身边小事开始,思想品德课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容易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身边小事 实际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229-01
  老子曾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同样的道理,我们中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应从身边小事开始。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常常停留和局限于课本中,常常阐释和重复于各种“大道理”中,让课堂显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变的缺乏兴趣,让知识远离了生活。面对这样的课堂现状,要让思想品德课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去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应该让思想品德课贴近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生活,从身边小事开始。
  1、从身边小事开始,思想品德课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遇到相似的问题、困难或挫折,遇到相似的情境,就会产生相似的感受或困惑,也就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例如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第一课《走进父母》中谈到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书上谈到“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那怎样让学生们去体会“最伟大、最无私”,并要产生情感共鸣呢?我们可以在此播放一段视频《伟大的父母》,让同学们一起回忆是谁教会我们吃饭和穿衣,是谁教会我们说话和走路,是谁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然后紧接着视频看完后让孩子们来说说“从我们呱呱坠地到现在父母为我们付出了什么?”让他们回顾父母在生活中为我们付出的点点滴滴,很多孩子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都流下了感激的眼泪。通过这两个环节从这生活小事出发,相信学生们将更深刻的体会到了父母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2、从身边小事开始,思想品德课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某一学科有了学习兴趣,将事半功倍。为什么很多孩子对于思想品德课没有多大的兴趣,我们老师也应反思反思。当所教授的知识太过于理论,以及远离了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体会不到学习这个知识的价值,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思想品德课应该从实际生活出发,从身边小事开始,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第十一课《交往有艺术》教会学生们成功交往的方式和技巧,如礼貌待人、善于表达、学会倾听等。在讲解时我们可以创设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如“当早上遇到老师时?当食堂吃饭同学不小心把菜汤不小心溅到你衣服上时?……”来让学生们表演你会怎么对待。从身边的小事出发,让学生们参与其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育人的效果。
  3、从身边小事开始,思想品德课更容易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思想品德课的三维目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放在首位,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三观的培养很抽象,也很难把握,但是如果我们从身边的实际事例出发,从身边小事开始,就变得具体化了。例如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第八课《一念之差》要让学生认清身边危险的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就可以从他们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开始。结合本班有部分学生禁不住别人的劝说开始偷偷看言情小说,刚开始只是好奇,到后来就渐渐迷恋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最后影响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以此来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开始,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思想品德课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应该以学生身边小事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产生情感共鸣,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最终实现思想品德课立德树人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14-02  在新课程改革的旗帜下,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下面是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几个误区,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问题一:误认为“鼓励赏识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36-02  新课程给我们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带来了清新的气息,信息技术教学在不同地方和学校实施带来很大的差异性。而教材呈现的内容带有普遍性,灵活运用教材,来适应我们自己的实际环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  一、教材内容的挖掘  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中使用的主要软件软件是Word,教材只有薄薄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31-02  阅读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阅读对学生来说是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方法、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可见,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课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习惯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54-01  【案例背景】  小学美术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不可缺少而教学评价对于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来说,是重中之重。它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前一阶段的成功和失败都将成为下一阶段艺术学习和创新的基础。  《蔬果造型》这一课,笔者抓住教学评价这一环节,努力提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智力、身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都需要用心塑造培养,而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只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有正确的育人观,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就一定能为小学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为素质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 培养 小学生 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67-01  小学阶段是数学知识打基础的阶段,也是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奠基阶段。在这个关键性的学习阶段,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有效提高课堂质量,使他们能够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在农村教育的背景下,由于农村教育本身软硬件的不足,更要求教师能够开动脑筋,开发学生智力,挖掘潜力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对学生多方面进行了解和把握。本文就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课外活动进行分析和探究,从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作用和如何开展两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活动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80-02  一、拓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作用  (一)课外活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是当今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离不开互联网。中职学生作文缺乏素材、脱离生活,笔者通过平时的教学,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从网络新闻中寻找素材,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从电影中寻找素材,情感体验不同人生;从电视综艺节目中寻找素材,在娱乐精神中思考,让学生“情动而辞发”,写出真情实感。  【关键词】中职语文 作文素材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作为班主任,他们往往较多地关注了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学困生,却因为他们“差”而疏于关爱。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关键词】关爱 信任 激励 感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217-02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