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可以替代“寂静”和“平静”吗?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z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片段] 《四园诗情》:
  师:白天的荷兰是美丽自由的,那么,傍晚和夜色中的荷兰又是怎样的呢?仔细聆听老师的朗读,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范读第5~6自然段)
  生:寂静的夜晚,安详的夜晚,夜晚和白天一样美丽。
  师:这是一种宁静的美。(板书:宁静)大家再自由读课文第5~6自然段,看看文中的哪些描写给你带来了宁静的感受。
  生: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这儿一点声音都没有,很静。
  师:有汽笛声应该不“静”呀,怎么能说“静”呢?
  生:汽笛声不多,偶尔才会响一两声。
  生:远处传来的汽笛声都能听到,只有很静才能听到远处偶尔传来的汽笛声。
  师:这是以动写静。我们常说“鸟鸣山更幽”,平时也说“教室里静极了,只能听到老师的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的声音”。
  生: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我从“默默无言”感受到了寂静。
  生:谁都不叫喊吆喝,也看出很静。
  师:这里人都是低声细语,环境很安静。
  生:牛没动,铃铛一点响声都没有,所以很宁静。奶牛不但站立不动,它的神态也是严肃沉默,它大概就是前面提到的老牛。
  生:老牛仪态端庄,他们好似牛群的家长一样。
  师:这家长可能在想——
  生:奶牛在想,可不能出声,因为我是长者、家长呀。
  师:人们都怕打破这份宁静,我也不能发出声音。在这里奶牛也是懂得享受宁静的。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奶牛静立不动,挤奶的人动作轻柔,没有嬉笑,没有呵斥,有的只是相对无言的交融、默契。(生读文)
  师:夜色中的荷兰,还有哪里给你这份寂静和安详?
  生:(读),“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不再发出哞哞声……”
  师:随着晚霞的消失,夜幕的降临,牲畜的归圈,整个牧场——
  生:静悄悄的,恬静悠然,宁静无比。
  师:读着读着,这些文字仿佛就变成了一首小诗:(图文)
  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师:谁能读出这份诗意?(生读)
  师:是啊,这就是作者笔下的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反思]
  这一教学片段得到了许多老师的认可,有的认为,执教老师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引领全文,层层深入,带领学生动情地读,大胆地想,充分感受荷兰那份所独有的自由和宁静,令人心向往之;有的老师觉得“文字美,课堂美,大家都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之中”。的确,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了荷兰牧场的特点,欣赏了文本的语言之美,感受到了田园的那份诗情和画意。但是,这个教学片段忽视了文本表达上的细节,课文中表现傍晚时候牧场的静是有层次的,请看语句:
  ①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的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②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满载着一罐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归于平静。
  ③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①② 两句清晰地出现了两个表现安静的词语“寂静”和“平静”,其中的两个“又”,表现的是这两种状态因汽笛声和车船运奶所出现的短暂变化。要说有个“宁静”,则应是出现在入夜之后,当牧民不再挤奶,当车船远离牧场,当牲畜不再发出声响,此刻的荷兰才真正处于宁静的状态之中。
  可是,上述教学片段以及持肯定意见的老师,却无视三个近义词的存在,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说出各自的感受时,用一个“宁静”代替了5~6两个自然段所表现的多种安静状态的变化过程,代替了学生初步阅读时产生的独特感受。
  就这个片段的教学,我们可以抓住三个近义词进行。可以让学生在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后,先找出文中的两个近义词,说说课文是在什么语句中使用的,各自表现的是怎么样的情景,再问问学生:要是加上“宁静”一词,最合适放在哪几句话之后,为什么?然后,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恰当运用这一组近义词,表现牧场傍晚和入夜时的景象。
  (作者单位:东台市弶港镇小学)
其他文献
一、 照片里的树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好朋友,平时我经常与它合影,它是谁呢?请你睁大眼睛仔细看哦!(出示:我与树的合影)我的朋友是谁呢?  生:树。  师:没错,它就是树。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诗花园,走近一棵棵树,去亲近它,聆听它。  二、 印象中的树  师:说到“树”,你会想到什么呢?注意:既要有想象力,又要有诗意哦!(生思考)  师:树可是个大家族,有许多种类。我首先会想到柳树,在我
期刊
《兜兜龙说汉字》是《七彩语文》杂志低年级版的经典栏目,通过可爱的卡通人物“兜兜龙”,为小朋友们讲述汉字的故事,引导儿童趣味识字,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汉字文化的熏习,从小爱上汉字,亲近母语。今天,刘栋老师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杂志,让杂志上的文字活了起来,一个个汉字就像一粒粒小种子一样,在儿童的心中快乐地生根、发芽、生长。  刘栋老师今天的课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它充分体现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儿童性、语文性和启
期刊
缘起:动物是儿童天然的朋友,孩子对不同种类的动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都想去探索。《七彩语文》杂志低年级版“皮皮猴游乐园”里,就介绍过小动物的本领,张婷老师设计的“小动物,大本领”一课,依据杂志提供的资源,以动物的本领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以讲故事、绘画、饲养、图文阅读等多种实践活动,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下面,从教学实录中攫取几个片段,驻足欣赏。  一、 算一算——激活情感的“引擎”  师
期刊
一、 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  新一轮课改以来,一线的教师们是幸福的,各级各类的培训层出不穷:有继续教育学习,有远程教育培训,有“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有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及种类繁多的大奖赛观摩……众多的培训学习,让人豁然开朗,耳目为之一新。与此同时,又常听教师们抱怨:以前,我还知道书该怎么教,现在一轮又一轮的培训倒把我弄糊涂了,内心深处是犹豫彷徨、无所适从,怎一个“愁”字了得?  新课改
期刊
在“词串教学”课题结题大会上,简短的开幕式之后,上了四节“词串教学”的汇报展示课。总体看四节课,异彩纷呈,亮点很多。回想、透视这次活动的全过程,一股教研之新风,崇真务实,朴质感人,发人深省!  “崇真”;即崇尚真的语文;拒绝虚假、虚荣的语文;“务实”,即脚踏实地做、求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给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拒绝华而不实、浮夸、浮躁,不顾学生学习所得、学习负担过重的语文。  这次活动大会,由哪个
期刊
“开放语文”——这是一个不同于“××语文”的语文命题。丹阳实验小学陆国杰校长和学校语文教师团队,提出了这样一个理念,描绘了一种愿景,并在教学实践中趟出了一条若隐若现的路径。走进丹阳实小,体察“开放语文”,精神不禁为之一振。“某某语文”的热潮已经退去,按理说此时再提出一个类似的命题,即使不是拾人牙慧,也不免落入俗套。但以如此逻辑审度“开放语文”,显然失之偏颇。用心体悟不难发现,“开放语文”的思维方式
期刊
【片段一】 创设情景,读出“舒服”  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组成一个“童心”旅游团,一起乘上客机,去香港旅游。飞机缓缓降落在香港机场。我们随着导游首先来到什么地方呢?听老师范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想这是什么地方?  生:(听读后)浅水湾。  师:看(出示图片)——浅水湾就在我们眼前。置身在这样的美境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很舒服。  师:请读读第2句,你是从哪些地方得到这种感受的?  生:从“漫步在
期刊
【片段一】  当我宣布:“请出本节课的新朋友……”,张贴完没有鼻子的喜羊羊、美羊羊、灰太狼的图像时,学生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个个有着跃跃欲试的兴奋。紧接着,我抛出:“谁来:贴鼻子?”一双双小手在我眼前挥舞着,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兴奋点,我采取了“抓阄选人”的方法,由班长首抓,依次类推。  【片段二】  当班长从箱子里拿出纸条时,我问:“你能跟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抓阄的吗?”  “我把手探进了小筐里,左
期刊
在很多一线教师眼中,中年级第一课时教学是一种“保本”教学,它以考试的知识点和语文的训练点为主要教学内容,相对于第二课时的个性教学操作来说,不会出大的教学偏差,但也难有突破。因此,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常常忽略了对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那就是要从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那么,现在学生“学”的普遍实情是如何的呢?  1. “学”的兴趣:
期刊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希腊神话故事——(生齐读课题)《普罗米修斯盗火》。这里的“盗”是什么意思?  生:“盗”就是偷的意思。  师:对,“盗”在字典里解释为偷。“盗”字上面的“次”古义为涎,指垂涎别人的器皿,因此去偷去抢。有人说,在这里作者是将普罗米修斯和人人都痛恨的小偷相提并论,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既然不同意,就要在课文中找依据。普罗米修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神呢?(板书: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