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io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基础疾病、临床表现、血培养结果、超声心动图结果、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基础疾病以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及无基础心脏病为主。发热、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2)血培养仍以链球菌为主,其他菌种呈上升趋势。(3)住院期治疗无效率仍高(20.0%)。(4)治疗无效组血红蛋白与血白蛋白均明显低于治疗有效组(均P<0.05),而白细胞、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沉、中重度贫血比例均明显高于治疗有效组(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中重度贫血、低白蛋白血症、hsCRP升高均与治疗无效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近年来,IE患者以风湿性心脏病为易患因素的比例下降,病原菌仍以链球菌属为主,但呈多样化;病死率仍高;贫血、低白蛋白血症、hsCRP升高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
其他文献
1984年12月7日,美国纽约州州立大学地质科学系Francis T.Wu教授,向云南大学地球物理系师生及云南省地震局部份科研人员作了题为“美国地震研究的现状及发展”的报告。报告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