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耐盐甲基杆菌Methylobacterium sp.W-1的分离及促生潜能研究

来源 :微生物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umin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多种甲基杆菌属细菌对寄主植物有促生作用,其分布区域较广.筛选具有耐盐与促生特性的甲基杆菌属菌株可为微生物菌肥的开发提供依据.[目的]从新疆乌尔禾地区盐渍土壤中筛选耐盐促生菌,对其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及促生能力进行研究,为微生物菌肥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阿须贝无氮培养基筛选耐盐菌株,对菌株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测定,采用平板试验法初步研究该菌对拟南芥的生长影响.[结果]筛选出中度耐盐菌株W-1,经鉴定为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 sp.).菌株生长最佳无机盐为NaCl,最适浓度为1%-3%,最高耐受浓度达7%.最佳氮源为酸水解酪蛋白,产生长素最高达33.53 mg/L.溶磷能力达28.71 mg/L.菌株W-1接种拟南芥幼苗后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对其根系发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菌株W-1促生性能显著,可为生物肥料制备提供菌种资源.
其他文献
[背景]氨氮浓度会明显影响亚硝化单胞菌的活性,但氨氮浓度对吸附态亚硝化单胞菌菌种的抑制动力学尚缺乏研究.[目的]研究氨氮浓度对3种吸附态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 eutropha CZ-4、Nitrosomonas halophila C-19和Nitrosomonas europaea SH-3)的影响.[方法]以碳酸钙作为吸附基质,设定氨氮浓度为25-1000 mg/L,测定3种亚硝化单胞菌(N.eutropha CZ-4、N.halophila C-19和N.europaea SH-3
[背景]1,3-二甲基-2-咪唑烷酮(1,3-Dimethyl-2-Imidazolidinone,DMI)作为一种强极性非质子溶剂,在生产和应用过程的环境中有稳定残留问题,存在安全隐患.[目的]分离筛选具有降解DMI能力的微生物菌株,为清除环境中残留的DMI提供优良的微生物菌种资源.[方法]从DMI生产区域土壤采集样品分离DMI抗性微生物,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并对DMI降解能力进行测定.[结果]分离到最高能够耐受5%(体积分数)DMI的微生物菌株,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表明获得
[背景]环境雌激素已成为目前干扰人类和动物内分泌系统而影响健康和生殖的一类新型环境污染物,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修复被其污染的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以实验室保藏的一株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DES)降解菌沙雷氏菌(Serratia sp.) AXJ-M为对象,开展其对DES的降解特性及降解条件优化的实验研究.[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因素筛选、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相结合的方法优化Serratia sp.AXJ-M对DES的降解
[背景]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可引起动物和人类的呼吸道疾病和败血症等.本实验室前期分离鉴定一株A型Pm HN02菌株.[目的]通过对HN02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扩充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基因组数据库信息;通过毒力基因鉴定和系统进化树分析,明确该菌株含有的毒力基因和遗传进化关系,为临床预防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单分子实时测序(Single Molecule Real Time Sequencing,SMRT)技术对Pm HN
[背景]近岸海域赤潮的发生能显著改变包括真菌在内的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而影响海洋中碳氮元素循环.真菌是海洋中重要的分解者,但赤潮过程对真菌群落的影响少有报道.[目的]探明赤潮过程对真菌群落的影响,对进一步阐释赤潮对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针对2017年春季象山港硅藻赤潮,对真菌内源转录间隔区1 (Internally Transcribed Spacer 1,ITS1)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研究赤潮过程中真菌群落响应及共现性特征.[结果]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在赤潮暴发的各阶段差异显著,
[背景]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参与真菌的生长发育,逆境胁迫时保护真菌免受氧化损伤.[目的]实现草菇过氧化氢酶基因(VvCAT1)的异源表达,分析VvCAT1耐温度胁迫的功能.[方法]克隆VvCAT1,构建过表达载体pBAR GPE1/VvCAT1,转化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株Stb13中,异源表达草菇过氧化氢酶.测定温度胁迫后重组菌(pBAR GPE1/VvCAT1/Stb13)与对照菌(pBAR GPE1/Stb13)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生长情况,验证VvCAT1
[背景]马铃薯黑痣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一种典型土传病害,目前该病害生物防治的菌种资源比较有限,相应菌株生防机制的研究更是缺乏.[目的]明确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solani) JT18的拮抗菌QHZ11对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效果,揭示QHZ11对黑痣病的部分防治机理.[方法]在灭菌土壤中分别接种R.solani JT18 (CK),R.solani JT18和普通有机肥(Organic Fertilized,OF),R.solani JT18和氨基酸有机
[背景]二氯喹啉酸(Quinclorac,QNC)是一种高选择性、激素类、低毒性除草剂,主要用于防治稻田稗草,持效期长,易于在土壤中积累而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发育,而且环境中残留的QNC可对动物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并影响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丰度.[目的]从稻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可降解除草剂QNC的菌株,鉴定并明确其降解特性.[方法]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微生物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及分析鉴定菌株.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菌株的降解
[背景]野大豆具有栽培大豆所不具有的一些优良特性,这与其特有内生菌有关,已成为当下研究热点.[目的]对野大豆内生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从中筛选出具有促生和抗逆潜能菌株.[方法]以组织分离法和涂布划线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对菌株进行菌种鉴定;通过选择性培养基或比色法等对菌株进行促生特性分析,采用水培试验分析菌株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利用盐胁迫及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探究菌株抗逆性.[结果
[背景]人类活动引起的农田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镉(Cd)是最具毒性的重金属之一,能对人体和生态系统构成威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镉处理对2种油菜(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的土壤(根际和非根际)真菌群落的影响,为镉的生物修复和健康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种油菜土壤(根际和非根际)真菌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镉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结果]镉胁迫改变了土壤真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但对2种油菜土壤真菌群落的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