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科教融合创新实践

来源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wlao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教融合是国家赋予高校的新的历史使命.本文将科教融合引入一流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贯穿OFPU① 理念,引领一流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在分析国内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实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流专业人才培养科教融合实践路径:做好一流专业人才素质需求的调研,强化科教融合主导下的理论基础培育;构建科教融合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打通科教融合短板;制订科教融合相适应的科研指导体系,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打造科教融合的教学资源平台,优化综合评价体系,实现一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其他文献
从背景、时代环境、经济发展出发,还原城乡关系的演变历程,形成逻辑一致的理论框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进行总结.70多年来中国城乡关系历经“对立”→“趋好”→“统筹”→“融合”四大阶段.城乡关系演变贯穿其中的发展规律如下:宏观环境是直接影响因素;中央政府基于宏观环境变化选择相应的国家战略目标,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在目标的指引下逐步建立完善了以产业结构调整、要素配置、公共资源分配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体系,推动城乡关系战略实施,进而推动城乡关系变化.顶层设计以及系统实践促使中国城乡关系经历深刻变革并得到极大改善,
文章探讨了科普文本写作风格对公众转基因发展态度的影响.研究显示:科普文本写作风格对科普文本阅读理解和公众转基因生物技术态度产生显著影响.在控制性别、学科专业后,对科普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够在科普文本写作风格与公众转基因态度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科普文本写作风格对公众转基因发展态度的直接预测作用受到个人卷入度的调节;转基因议题的个人卷入度越低,幽默的写作风格对公众转基因生物技术态度的影响越大;卷入度越高,则更适于在科普文本中增加专家建议.此外,科普文本阅读理解和公众对转基因发展态度之间的关系也受到个人卷入度的
菲律宾以其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为世界瞩目,早在1919年菲律宾本土的华文白话游记就得以发表.进入21世纪后,中国大陆游客描写菲律宾的游记不断呈现,在书写方式上,从早期的考察观光,后来的旅游书写,到21世纪后的多种游览方式和图文并茂的表达,呈现出游记创作的丰富与发展.
21世纪以来,海外耕地投资逐渐成为跨国农业投资领域研究的焦点话题.探讨中国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分布及地缘关系因素的影响规律,有利于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深入实施.基于Land Matrix数据库的中国海外耕地投资案例数据,采用文献资料法、空间分析法和数学建模法分析发现:当前中国的海外耕地投资处于低水平,且离散性明显;中国的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已呈现“高—高、低—低”集聚的分布模式;中国海外耕地投资规模受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等因素影响深刻,其中声明宣言公报总数、首都距离、政府驻外机
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对未来卓越工程师的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起到重要作用,而教师教学评价是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中构成闭环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理工科课程思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薄弱环节.采用文献研究、调查问卷和专家咨询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同行专家和教师在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和身份特征,可以分别设计三个子系统,各子系统包含评价项目、评价标准,并通过网络层次分析法为各评价项目分别赋值权重,共同构成了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以期通过多元评价主体从不同视角给予教师教学评价反馈,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大力推进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习近平外交思想包括了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保证、历史使命、战略路径、外交布局、政治要求、精神追求等内容,为全方位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明了方向.面对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带来的新挑战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启的新征程,我们要以习近平
性别研究中关于“男性气质”的相关理论,为伊丽莎白·鲍恩的长篇小说《最后的九月》提供新的研究视角.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尔兰历史上的两大事件——土地运动和独立战争——对爱尔兰本土男性气质的构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下,《最后的九月》中的不同的男性群体的气质类型不可避免地的缺失、蜕变和扭曲,由此揭示鲍恩的男性气质观:男性气质的主张离不开道德的约束和引导;男性气质并非天生,它受不同阶级、种族、宗教的影响,在历史和社会框架中形成.
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现代国族——中华民族的建设.在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基本族情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不断推进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建设目标的实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指引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进程中的内在逻辑呈现出从“站起来”民族自觉向自为的过渡,到“富起来”初步实现民族自为与民族复兴,再到“强起来”全面实现民族自为与民族复兴的阶段性变化与演进过程.以史为鉴,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领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深入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
全球教育治理是以人类整体论和共同利益为价值导向的,多元行为体平等对话、协商、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教育事务的一种新的规则、机制、方法和活动.在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视角下,深入推进我国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参与,对我国实现面向国际的国家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当前,我国面对着全球教育治理体系的不确定性、秩序的不平衡性所带来的客观压力以及本国教育治理发展水平的制约,据此,应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指导下建构世界性的教育共同体,以此为价值追求;完善立体治理网络,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探索多维治理手段,促进教育治理
在新发展格局下,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打造“双循环”重要枢纽,增强金融资源的集聚和配置能力,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2008—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金融集聚评价体系测算金融集聚指数,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通过全样本和分区域样本可以探讨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金融集聚不仅有助于促进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会对邻近地区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从区域视角看,金融集聚对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