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工业大学是“河南模式”的首批参与高校,自2005年第一批助学贷款开办以来,共有13354名学生受惠于国家助学贷款项目。学校为实现河南省“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国家和河南省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奖、贷、助、补、勤、减免”的学生资助体系,并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作为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上下足功夫,抓住贷款宣传教育、贷后管理和资助育人这三个关口,使贷款放得出、收得回、见效益,促进国家助学贷款逐步步入良性循环。
加强政策宣传,把好贷款宣传教育关
河南工业大学充分利用学校网站、校园广播、宣传栏和微博、微信平台等宣传阵地,抓住学生入校后、毕业前两个重要宣传时间点,利用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宣传场所,建立了“学校——学院——班级——学生个人”四级宣传网络,建全了一线贯通大学四年的长效宣传教育工作机制。
工作前置,关注学生入学前。一是随新生录取通知书寄发《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宣传国家资助和贷款政策,让学生和家长不再为上不起学而发愁。二是在新生录取通知书中放置《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指南》,图文并茂、引导新生登录学生在线服务系统,在入校前完成贷款的申请准备工作,准备好相关资料,带着贷款资料来上学,彻底解决学生、家长后顾之忧。
贯穿始终,把握学生入学后。学校根据资助工作特有的时间节点,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周、宣传月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一是在春季学期贷款毕业生进行毕业确认时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周活动,通过编印《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还款指南》《贷款毕业生温馨提示》,为毕业生开展好资助政策宣传活动,向所有贷款毕业生宣传资助政策、征信知识、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指导学生进行贷款查询、提前还款、办理毕业确认。二是在秋季学期新生入学、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时,面向所有学生开展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一年级新生结合新生家长会、入学教育等环节,全面宣传在校学习期间各项资助政策及具体的申请、发放操作办法,解除家长、学生的后顾之忧;二、三、四年级则通过优秀学生报告会、班级团日活动、网站专栏、宣传栏、印发宣传卡等,宣传贷款流程,进行政策解读,帮助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开展诚信感恩教育。
持续教育,重视学生毕业后。贷款学生毕业后,对于未能及时结清贷款的学生,学校持续做好他们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创新宣传教育手段,利用网络平台,通过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平台、QQ群等新媒体手段,宣传贷款还款程序,解决学生还款问题,为学生搭建一个与学校交流沟通的便捷平台。经过多年宣传,助学贷款已经成为学生解决经济困难、实现自立自强的首选措施,学生基本实现“应贷尽贷”。自2004年以来,学校共有贷款合同29941笔,获助1.33亿元,贷款覆盖比例在11%左右,超过省平均覆盖率,位列全省高校前10名。
加强日常管理,把好贷后管理关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商业性贷款,放得出还要收得回,而回收情况关键看贷后管理。河南工业大学加强日常管理,把住贷款管理关,助学贷款累计违约率仅为1.28%,受到国家开发银行风险补偿奖励400余万元,实现了贷款的良性循环。
1.实施“六个一”,构建全方位贷后管理机制。贷后管理工作是助学贷款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通过“六个一”提高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认知,激发学院进行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切实有效地为规避贷款风险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举行一次师生培训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面向学院贷款工作负责人、资助工作学生助理、贷款学生的培训会,教会国家开发银行高校管理系统、国家开发银行学生在线服务系统、支付宝的各项功能的使用方法,解答师生在贷款申请、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使贷款管理工作人员、贷款学生了解贷款政策和申请流程,清楚贷款责任和义务。二是进行一次促膝谈心。要求各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导师)每学期至少与贷款学生谈一次心,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除因贷款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三是建立一个完善的贷款学生信息库。详细记录学生在校表现、奖惩情况、诚信状况及家庭联系方式、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门、用人单位联系方式等,便于贷后联系。四是建立一个与家长、用人单位的长期联系机制。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告知家长学生贷款及在校表现情况,希望家长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学生毕业后,提醒贷款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希望家长和用人单位督促学生按期还贷。五是建立一个激励惩罚机制。贷款管理工作被列入年度学校学生工作考核体系和学校目标考核体系,是年终评先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国家开发银行奖励的风险补偿资金大部分用于激励学院的贷款工作。六是给贷款学生写一封温馨提示信。提示贷款还款流程、还款注意事项、学校资助中心和学院负责人的联系电话,时刻提醒学生不要忘记还贷。
2.家校互动,寒暑假家访有真情。河南工业大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每年寒暑期都组织国家助学贷款调研活动。2008年至今,学校共组织504支小分队走访全国132个县市或地区对2153名贷款学生进行了家访。通过家访,学校有277名逾期学生还款或还息,效果显著。通过社会实践调研,了解学生家庭、工作、生活情况和还款意向,给学生带去学校的关心和关怀,同时为学生及家庭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家访中,学校发现有意外死亡、因病丧失劳动力等情况的贷款学生29名。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及家庭,学校研究决定从风险补偿奖励资金中支出273888.88元替他们偿还了贷款。真情换真心,此举受到学生及家的诚挚感谢。
加强引导帮助,把好资助育人关
河南工业大学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实施了“助学励志工程”,重点加强对学生精神、能力方面的帮扶工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经济脱贫的同时,实现心理脱贫、精神脱贫,实现了国家助学贷款真正的目标。
1.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第一、二课堂,引导学生自强感恩。第一课堂以思想教育为主线,加强学生对困难、诚信和感恩的理性认识。学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纳入抗挫折教育和诚信感恩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形成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品格,学会感恩社会、感恩他人。 第二课堂以校园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诚信感恩实践活动。河南工业大学响应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号召,组织全校学生参加“诚信校园行”知识竞赛、辩论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话剧比赛等活动。此外,学校通过校园网、大学生论坛等,组织学生围绕诚信、感恩主题开展讨论,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深受学生欢迎,教育效果明显。
2.结合日常管理工作,发挥模范典型作用,引导学生自立守信。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诚实守信、自强自立的人生态度,河南工业大学近年先后推出了“校园十大年度人物”“十大自强标兵”“诚信自强之星”等一批学生先进典型。同时,通过举办优秀学生宣讲团、表彰和奖助学金颁奖典礼、编发优秀学生风采录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弘扬了“自立、自强、诚信、感恩”的新青年精神。
3.结合心理健康工作,激发学生内在能量,引导学生自信健康。除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和经济支持外,学校还特别注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注重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力量。以“二五心晴”(爱我心情)活动为载体,通过课堂心理理论教育、课外集体心理团辅活动、专题心理讲座、优秀校友现身说法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增强适应社会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
4.结合就业工作,坚持勤工助学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要提高贷款学生的还贷能力,就必须提高贷款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尽快走上社会和适应工作岗位,取得一定的经济基础,还上贷款。河南工业大学实施了学生助理制度,使学生的勤工助学从单一的劳务岗向助管、助教、助研等技能组织协调岗转化,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文字写作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同时,学校全力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计划,构建学生就业创业“3+3”工作格局,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强化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为目标,以构建学生创业见习平台、创业活动平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学校、创业见习基地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学习就业创业技巧、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在“资助育人”工作理念的指导下,河南工业大学在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学生资助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学生资助工作者继续努力,切实落实好国家助学贷款这项资助政策,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惠。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责编:思 源
加强政策宣传,把好贷款宣传教育关
河南工业大学充分利用学校网站、校园广播、宣传栏和微博、微信平台等宣传阵地,抓住学生入校后、毕业前两个重要宣传时间点,利用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宣传场所,建立了“学校——学院——班级——学生个人”四级宣传网络,建全了一线贯通大学四年的长效宣传教育工作机制。
工作前置,关注学生入学前。一是随新生录取通知书寄发《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宣传国家资助和贷款政策,让学生和家长不再为上不起学而发愁。二是在新生录取通知书中放置《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指南》,图文并茂、引导新生登录学生在线服务系统,在入校前完成贷款的申请准备工作,准备好相关资料,带着贷款资料来上学,彻底解决学生、家长后顾之忧。
贯穿始终,把握学生入学后。学校根据资助工作特有的时间节点,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周、宣传月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一是在春季学期贷款毕业生进行毕业确认时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周活动,通过编印《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还款指南》《贷款毕业生温馨提示》,为毕业生开展好资助政策宣传活动,向所有贷款毕业生宣传资助政策、征信知识、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指导学生进行贷款查询、提前还款、办理毕业确认。二是在秋季学期新生入学、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时,面向所有学生开展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一年级新生结合新生家长会、入学教育等环节,全面宣传在校学习期间各项资助政策及具体的申请、发放操作办法,解除家长、学生的后顾之忧;二、三、四年级则通过优秀学生报告会、班级团日活动、网站专栏、宣传栏、印发宣传卡等,宣传贷款流程,进行政策解读,帮助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开展诚信感恩教育。
持续教育,重视学生毕业后。贷款学生毕业后,对于未能及时结清贷款的学生,学校持续做好他们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创新宣传教育手段,利用网络平台,通过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平台、QQ群等新媒体手段,宣传贷款还款程序,解决学生还款问题,为学生搭建一个与学校交流沟通的便捷平台。经过多年宣传,助学贷款已经成为学生解决经济困难、实现自立自强的首选措施,学生基本实现“应贷尽贷”。自2004年以来,学校共有贷款合同29941笔,获助1.33亿元,贷款覆盖比例在11%左右,超过省平均覆盖率,位列全省高校前10名。
加强日常管理,把好贷后管理关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商业性贷款,放得出还要收得回,而回收情况关键看贷后管理。河南工业大学加强日常管理,把住贷款管理关,助学贷款累计违约率仅为1.28%,受到国家开发银行风险补偿奖励400余万元,实现了贷款的良性循环。
1.实施“六个一”,构建全方位贷后管理机制。贷后管理工作是助学贷款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通过“六个一”提高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认知,激发学院进行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切实有效地为规避贷款风险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举行一次师生培训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面向学院贷款工作负责人、资助工作学生助理、贷款学生的培训会,教会国家开发银行高校管理系统、国家开发银行学生在线服务系统、支付宝的各项功能的使用方法,解答师生在贷款申请、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使贷款管理工作人员、贷款学生了解贷款政策和申请流程,清楚贷款责任和义务。二是进行一次促膝谈心。要求各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导师)每学期至少与贷款学生谈一次心,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除因贷款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三是建立一个完善的贷款学生信息库。详细记录学生在校表现、奖惩情况、诚信状况及家庭联系方式、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门、用人单位联系方式等,便于贷后联系。四是建立一个与家长、用人单位的长期联系机制。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告知家长学生贷款及在校表现情况,希望家长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学生毕业后,提醒贷款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希望家长和用人单位督促学生按期还贷。五是建立一个激励惩罚机制。贷款管理工作被列入年度学校学生工作考核体系和学校目标考核体系,是年终评先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国家开发银行奖励的风险补偿资金大部分用于激励学院的贷款工作。六是给贷款学生写一封温馨提示信。提示贷款还款流程、还款注意事项、学校资助中心和学院负责人的联系电话,时刻提醒学生不要忘记还贷。
2.家校互动,寒暑假家访有真情。河南工业大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每年寒暑期都组织国家助学贷款调研活动。2008年至今,学校共组织504支小分队走访全国132个县市或地区对2153名贷款学生进行了家访。通过家访,学校有277名逾期学生还款或还息,效果显著。通过社会实践调研,了解学生家庭、工作、生活情况和还款意向,给学生带去学校的关心和关怀,同时为学生及家庭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家访中,学校发现有意外死亡、因病丧失劳动力等情况的贷款学生29名。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及家庭,学校研究决定从风险补偿奖励资金中支出273888.88元替他们偿还了贷款。真情换真心,此举受到学生及家的诚挚感谢。
加强引导帮助,把好资助育人关
河南工业大学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实施了“助学励志工程”,重点加强对学生精神、能力方面的帮扶工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经济脱贫的同时,实现心理脱贫、精神脱贫,实现了国家助学贷款真正的目标。
1.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第一、二课堂,引导学生自强感恩。第一课堂以思想教育为主线,加强学生对困难、诚信和感恩的理性认识。学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纳入抗挫折教育和诚信感恩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形成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品格,学会感恩社会、感恩他人。 第二课堂以校园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诚信感恩实践活动。河南工业大学响应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号召,组织全校学生参加“诚信校园行”知识竞赛、辩论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话剧比赛等活动。此外,学校通过校园网、大学生论坛等,组织学生围绕诚信、感恩主题开展讨论,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深受学生欢迎,教育效果明显。
2.结合日常管理工作,发挥模范典型作用,引导学生自立守信。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诚实守信、自强自立的人生态度,河南工业大学近年先后推出了“校园十大年度人物”“十大自强标兵”“诚信自强之星”等一批学生先进典型。同时,通过举办优秀学生宣讲团、表彰和奖助学金颁奖典礼、编发优秀学生风采录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弘扬了“自立、自强、诚信、感恩”的新青年精神。
3.结合心理健康工作,激发学生内在能量,引导学生自信健康。除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和经济支持外,学校还特别注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注重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力量。以“二五心晴”(爱我心情)活动为载体,通过课堂心理理论教育、课外集体心理团辅活动、专题心理讲座、优秀校友现身说法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增强适应社会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
4.结合就业工作,坚持勤工助学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要提高贷款学生的还贷能力,就必须提高贷款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尽快走上社会和适应工作岗位,取得一定的经济基础,还上贷款。河南工业大学实施了学生助理制度,使学生的勤工助学从单一的劳务岗向助管、助教、助研等技能组织协调岗转化,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文字写作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同时,学校全力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计划,构建学生就业创业“3+3”工作格局,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强化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为目标,以构建学生创业见习平台、创业活动平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学校、创业见习基地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学习就业创业技巧、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在“资助育人”工作理念的指导下,河南工业大学在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学生资助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学生资助工作者继续努力,切实落实好国家助学贷款这项资助政策,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惠。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责编:思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