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及启示

来源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SKY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在应对老龄化的过程中,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不失为化解各项社会问题的有效之道.研究认为,日本作为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通过传播积极老龄化观念、制定立体化政策、建立多层次机构等举措,积极开展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基于日本的经验,研究建议,我国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可从构建开发文化、制定开发政策、建设开发机构网络等方面入手,以助力我国实现从“人口红利”向“人力红利”的转变,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飞跃.
其他文献
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产业链数字化发展成为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伴随着数字经济与产业的动态演化,产业链数字化发展呈现出三种模式:数据集成导向模式、知识集成导向模式和智能集成导向模式,三种模式分别针对不同特征的产业链,其数字化内涵也各有侧重.推进产业链数字化治理相应具体举措有:通过产业链图谱建设理顺产业链条区域分布;通过数字化能力协同评估促进产业链数字化同步;通过建设协同创新环境,激励产业链相关企业在创新转型中加速采纳数字技术.
电子游戏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不过,对于游戏共玩如何增加社会资本的研究以量化方法为主,且往往难以跳出游戏本身的边界.通过对17位《王者荣耀》游戏玩家的深度访谈,研究发现,游戏世界的确可以通过视觉化身和听觉亲密增加人际交流、促进彼此了解.游戏共玩对于桥接型社会资本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关系破冰,对于结合型社会资本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为远距离亲密关系创建情感仪式.换言之,游戏在游戏社交和整个社交网络之中皆不必然处于核心地位,其价值的最终实现往往仍需辅之以“媒介转移”,这一发现补充了既往量化研究的
以元宇宙为代表的沉浸式网络时代可被认为是数字经济从“空间内的生产”转换为“空间的生产”的体现.元宇宙的空间性不仅仅是网络物质性的隐喻和想象,还为用户的虚拟化身提供了能动性的实践可能.用户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获得社会临场感,对虚拟空间的数字可供性进行主观诠释,从而完成对元宇宙从数字“空间”到数字“地域”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去身体化”的身体在元宇宙空间中获得了全新的自我诠释机会和组织方式,进行着身份认同的创造与维系的数字实践.
雷蒙德·威廉斯的感觉结构是其文化唯物主义理论中最具原创性的概念,他把握了文化实践中结构和行动、社会与个体、经济与文化的张力,从而与其传播观形成了一种对应关系.威廉斯的唯物主义传播观在强调人类传播实践的物质性的同时,也凸显出传播在形成新的感觉结构以及勾连个人与社会从而形成有机共同体文化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对传播研究而言,要真正把握特定文化实践的感觉结构,必须打破文本主导的和实践主导的两种方法范式的分离状态,把结构分析和主观体验分析结合起来,从而走向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的传播研究范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带有特定地域惯习的文化印记.形态各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有不同的地域所属、民族所依,但作为各地区民族精神特质与心理结构的承载体,它们都兼具特定地域的民俗性、民间审美的艺术性与道德信仰的规约性.民俗性指向非遗的特定地域归属,艺术性规定了非遗的外现表达形式与特定地域的民族审美,规约性折射出特定地域民族浓郁的乡土文明.站在“文化复兴铸魂民族复兴”的历史高点,应推进各地“文化记忆”整理及数字化工程,强化地域民俗挖掘与保护;建构“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机制与非遗再生机制,推动非遗“文化力”向“市场
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经典隐喻,水舟话语通常出现在臣子或知识分子对统治者的劝谏情境中.水舟论以民心传播为底层逻辑,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代表论述,其本质是基于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对政府统治与社会发展之间互动关系的共同认知,而形成的对民心观念及民意争夺传播机制的高度概括.水与舟的关系,透露着民本思想和王权主义的不解渊源,体现在国家制度设计以及社会各方借用民意而展开的权力博弈,表征为圣贤治世的政治想象和天道民心的政治叙事框架.水舟论所彰显的政治传播逻辑增强了华夏文明的韧性,但同时也使中国社会不免坠
近年来,我国生育政策进行了几次调整,体现了国家对人口再生产在社会发展中重要性的认同,但是生育率未能得到有效提升,而女性在劳动力市场遭受歧视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研究认为,生育与工作家庭的冲突是我国生育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全面三孩”政策可能加剧这种冲突.研究建议:应以人口再生产与物质生产理论为基础,重新审视人口再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将两种生产共同作为衡量女性社会地位与家庭地位的标准;国家、企业与家庭合力保障女性劳动和生育权益,为她们在物质生产和人口再生产中发挥作用提供支持.
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风向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马克思关于劳动关系的一般论述中汲取理论支撑,从我国劳动关系演进的制度化与常态化进程中借鉴有益经验,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参考.研究认为,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我国劳动关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但是我国劳动力的供给状况和新型就业形态的涌现给劳动关系治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劳动关系主体地位失衡以及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进程.研究建议,构建中国特色
劳动者的发展型利益是相对于生存型利益而言的,涵盖了更高工资、更好劳动保护、更多培训机会、合理工作时间、体面劳动等方面.本研究在对发展型利益及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分析劳动权中的生存意涵和发展意涵,提出构建劳动者发展型利益保护的立法原则设想.研究认为:发展型利益是劳动者实现自身权益和全面发展的正当要求;应充分发挥劳动法对劳动权的保障作用,区分生存本位的劳动权和发展本位的劳动权,积极实现劳动者的发展型利益.研究建议,应从四个方面重构劳动立法的原则:从资本优位到劳动优位,从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从割裂权利到整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也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的美好理想.研究认为,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亦有着独特的价值.这主要表现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发展共识,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奠定高素质人才基础、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思想基础.研究建议,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历史时期,需在思想认识、教育内容和实现目标等着力点上进一步强化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