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冲击条件下Ti-15Mo时效钛合金的变形机制

来源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i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固溶时效处理Ti-15Mo合金获得片层组织,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研究应变速率对变形机制产生的影响,结合绝热温升、显微组织和硬度分析表明:由于位错与第二相的相互作用,导致流变应力曲线发生波动.提高应变速率,一方面造成应变速率强化;另一方面促进绝热升温软化.合金温度达到379 K时,热软化效应超过应变硬化效应,变形方式由均匀塑性变形变为绝热剪切变形.绝热剪切带的宽度随切应变的增加而增大,通过亚晶旋转再结晶机制产生等轴晶粒.再结晶的界面强化导致组织硬度由高到低为:混合组织>条状组织>基体组织.时效处理抑制应力诱发孪生(TWIP)效应,造成合金较低的应变硬化能力,劣化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其他文献
SiCf增强镍基复合材料作为一种高强度轻量化的新型高温材料,受到材料前沿研究的关注.然而剧烈的界面反应阻碍了该材料的进一步发展.由于长时制备下界面反应剧烈,因此采用具有短时快速制备成型特点的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并研究了Ni/SiCf复合体系.利用SEM,EDS等表征方法对Ni/SiCf复合体系的界面形貌及元素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Ni与SiCf发生反应生成Ni3Si和碳颗粒.反应区域进一步与Ni反应转变成Ni(Si,C)固溶体.Ni与SiCf及Ni与Ni3Si之间的强烈反应热力学及动力学条件导致界
研究了在低pH值2.0~2.5的柠檬酸水溶液中恒电流电沉积富Re+Ir的Re-Ir-Ni合金薄膜特征,以及镀液温度、镀液pH、电流密度和镀液化学组成对薄膜表面形貌、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影响.采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别对合金薄膜的形貌、成分和物相进行了表征.结果 表明:在电流密度为60 mA·cm-2、pH为2.0时,获得致密光亮的Re-Ir合金薄膜.在pH=2.5时,提高镀液温度可获得质量良好的合金薄膜,而pH=2.0时,则相反.在镀液温度60~70℃、pH=2.0时,沉积的合
为研究高强度塑料注射成型过程中碳化钨陶瓷涂层螺杆的承载规律,采用ANSYS有限元模拟计算不同螺棱结构的碳化钨涂层螺杆承载特征,分析钢基材对三段式碳化钨涂层螺杆承载的影响规律,模拟碳化钨涂层螺杆在扭矩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变化规律,讨论碳化钨涂层螺杆的承载扭矩与最大应力和最大应变的对应关系,建立碳化钨涂层螺杆临界扭矩的判定方法.结果 表明:螺杆底径最小位置的基材和碳化钨涂层均承载最大应力和最大应变,在相同加载扭矩条件下,螺杆底径越小,其承载应力和承载应变越大;分别建立由碳化钨涂层断裂强度/延伸率模拟计算碳化
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是一种高效率的大塑性变形(SPD)技术,用于生产具有优异性能的超细晶粒(UFG)材料.本文总结了经ECAP加工的各种Mg-Li合金的力学性能、加工参数的影响及其相关机理,为未来提高镁锂合金力学性能提供研究方向与支持.“,”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ECAP) is a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SPD) technique used to produce ultr
目的 对近年来脂多糖介导的炎症疾病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1,caspase-11)靶点药物进行综述.方法 利用PubMed、中国知网等检索平台,检索脂多糖介导的不同炎症疾病中caspase-11靶向药物并进行了归纳汇总.结果 根据文献查阅发现,若caspase-11激活,可诱发白介素1β、白介素18相关的炎症反应及Gasdermin D介导的细胞焦亡,从而导致大量炎症因子释放到胞外,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cas
目的 系统评估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应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查找涉及CAZ/AVI治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有效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7589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1)在不考虑病原体、感染类型等情况下,对于临床反应TOC终点,CAZ/AVI的疗效与碳青霉烯类等对照药物相当(RR =0.986,95%CI
目的 建立匹多莫德有关物质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岛津InetSustain AQ-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A为磷酸水(pH为2.80±0.02),流动相B为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1.0mL·L-1min,检测波长210nm.结果 在该色谱条件下,9种有关物质的分离度符合要求,且保留时间适中;匹多莫德在酸、碱、氧化、高温及光照降解条件下,各杂质与降解产物均能良好分离;匹多莫德及各杂质在0.008~4.775 mg·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匹多莫德的定量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兔体内血浆中甲硝唑和克林霉素浓度的LC-MS/MS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然后应用于兔体内药动学研究.方法 本试验采用LC-MS/MS法同时测定阴道给予兔复方甲硝唑原位凝胶后血浆中甲硝唑和克林霉素的浓度.采用液-液萃取法对血浆样品进行前处理,色谱柱为 Thermo C18 column(10 mm×4.6 mm,5 μm),流动相:0.05%甲酸-乙腈(V∶ V=30∶70),等度洗脱,流速为0.2mL·min-1.质谱条件为ESI源,扫描方式为选择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采用平面波赝势方法,研究了H2分子在Zr(0001)晶面的表面吸附.通过研究Zr(0001)/H2体系的吸附能、稳定吸附构型和电子结构,阐明了Zr(0001)表面吸氢反应的微观机制.结果 表明:H2分子在Zr(0001)表面的最稳定吸附位为面心立方(fcc)位,其吸附能为0.899 eV,解离的H原子最终稳定吸附在Zr(0001)表面的穴(hollow)位和面心立方(fcc)位.被吸附H原子与Zr(0001)表面间出现了大量的电荷转移,同时,H原子的1s轨道和Zr原子的5
建立了TiBw/Cu、(TiB2p+TiBw)/Cu、TiB2p/Cu复合材料的三维细观结构有限元模型,基于ABAQUS非耦合的热电分析理论,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揭示了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特征参量与宏观导电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 表明:TiB2颗粒体积分数为导电率主要影响因素,随体积分数增大导电率逐步减小,颗粒粒径大小对导电率影响不显著;TiB晶须体积分数和晶须取向角为导电率主要影响因素,晶须取向角平行于电流方向时导电率最好,垂直于电流方向时的导电率最差.在颗粒晶须混杂增强复合材料中,增强体体积分数和晶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