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员在舞台上应具备的基本艺术素养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8297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歌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要把歌唱得优美、动听,使听众喜欢听,听起来令人感动,形体上表演自然、让观众真正体会到这是一种人声音乐与形体美感的愉悦享受,这就要求歌唱者具有良好的艺术表演才能。这种才能包括音乐上有良好的基础和美妙的歌喉。这只是艺术歌唱最基本条件,有了这些条件,就应该运用音乐艺术与情感表达的表现方法充分展示它的艺术美,这就要求演员自身要把握好舞台表演的技巧和最基本的艺术修养。
  一、声乐演唱与舞台表演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舞台实践的声乐演唱必然获得更多的舞台经验,经过声乐演唱严格训练的演员,在声音训练相对完善的条件下,必须经过舞台的艺术实践,才能真正找到声乐演唱与舞台表演的契合点。在舞台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演唱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为通过实践会帮助演唱者了解到声乐演唱中声音的走向,明确观众的认知度,歌唱和表演的尺度,舞台的把握,尤其歌剧演绎中的剧中人物身份、性格、历史背景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在舞台实践中找到准确的答案。如果没有经过舞台实践过程,声乐演唱也将失去锤炼声音的机会,声音技巧得不到舞台的检验,还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歌唱演员。
  舞台上的表演对于观众而言是新鲜的或是熟知的,无论是新鲜的或熟知的表演,观众都是有一定预期的。观众对于审美具有一定的标准,并不是对演员的苛刻要求,而是对于审美的最基本的要求,这样就要求表演者对于审美标准有最基本的概念。美好的事物都有着相近的审美标准,这种相近的审美标准在舞台表演上也是适用的。从声乐演唱上看,声音圆润、甜美、明亮、浑厚;从表演上看,要自然、流畅、落落大方,这些都是观众最基本的审美标准。这样的标准是歌唱者应该预先了解到的,尤其当演员站在舞台上,会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歌唱除了是声音的演绎,也有表演的成分在里面。除了用声音表现歌曲或人物的思想感情,肢体的表现也显得尤为重要。身体要协调,表演落落大方,不做作、不能扭捏,面部表情得体,轻轻地微笑。表演的尺度归根到底是由观众的认知度决定的,任何过分地表演和不恰当地演绎都会与观众的审美产生误差,造成演出效果上的缺憾。
  二、歌唱中情与感的交融
  有的歌唱者,虽然将歌词背熟,但却不能深入其中。既不能生动地描绘意境,又不能深刻地表达情感,因此表现的情感也必然苍白无力。这种情况多由于以下原因造成:唱一首新歌之前,对歌词未做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这种“死背书”式的无动于衷的演唱是无法表现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意境;有的歌手只重声音而不重视感情,唱的歌声虽然很美,但往往不感人,不能引起听众心灵的共鸣;有的歌手,在演唱外国歌曲时,只重视原文拼音发声的准确性,却不能在原文词意上下功夫,“照猫画虎”词不达意。不懂外语原文的词意又如何准确地表达感情呢?
  “深入到唱词的情景中”,就是需要将歌词内容认真、细致地分析,哪些是叙述事物的,哪些是刻画心理的都要搞的一清二楚,要把歌词的意境牢牢地印在脑子里。这种歌曲二度创作的前期准备是必不可少的。演唱外文歌曲,一定要把原文字、词解释的汉语词意加以对照,使自己懂得每个字、词的内容含义。
  歌唱艺术的灵魂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不会表达思想感情的歌唱者只能算做“歌曲匠人”。
  “感动别人”是艺术表演追求的目的与效果,“感动自己”是演员进行艺术创作所需要的内心感染力,它来源于演员心灵的投入。如果对角色、景物、事态、情感一概不动于衷,演员必然缺乏创作的激情。冷漠的心灵是燃不起情感的烈焰。
  情感体验是演员自我修养的重要课程。要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演员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但这种体验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是演员通过文学、电影、电视、戏剧、美术等其他艺术领域的阅览、观摩、学习中去间接体验色彩绚丽、变化多端的感情世界,从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表演技巧。这是演员的文化艺术修养,也是提高表演水平必不可少的课程。
  经常深入生活,加强文化、艺术修养去积累感情素材,就如同水库蓄水,当你需要的时候,它将会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三、歌唱中的神形兼备
  动作是声乐表演艺术的基础,声乐艺术是以声和动作来共同表现作品的思想性,因此,舞台形体动作是声乐表演艺术的重要元素之一。声乐表演是由作品的思想主题、情节或人物的性格以及作者规定的情境,根据自我感觉用内部动作(心理动作),外部动作(形体动作)在舞台上与“声”有机的结合。
  声乐演员站在舞台上,不仅要歌唱,同时又要进行“神形兼备”的舞台艺术表演。如果一个歌唱者站在舞台上从头到尾一动不动地只唱不做形体上的表演,就显得呆板而缺乏生动感。然而,美好的歌唱与“神形兼备”的舞台表演相结合,就能使歌声更加传神,使表演更加形象化。这是歌声与形象完美统一的结果。
  演员站在舞台上必须有一种控制力。并且要按唱歌的正确姿势来进行歌唱艺术的表演,因此是需要有一定的“架势”的。但这种“架势”要摆得恰到好处,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能刚能柔,表演自如。
  演员在演唱时手势不能多,双手动作要求自然、协调,做到随情而动,把手势动作放在有意无意之间。如果为了做动作去故意摆弄手势,动作就显得生硬、做作,失去了手势辅助表演的意义,要把手势动作作为表现感情的一部分,形成辅助歌唱得“无声的语言”,使歌声、手势与感情完全融会在一起。
  歌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要懂得“眼法”的表现力。首先眼睛要有神,用眼神与观众交流;用眼光示意景物的高、低、远、近,用眼睛表达不同的感情,总之,通过各种“眼法”的表演,把歌唱活了,唱出“精、气、神”来,这样才能抓住观众,才能感人。
  人的种种感情在产生时都会在面部有所表现,这就是表情。情生于内而表于外。感情与表情直接相关,真实的感情与表情的表现是统一的;人的感情不同,体现在面部的表情也应该是各不相同的。歌唱演员在舞台上表达歌曲中的感情,一定要从面部表情上有所表现。要敢“做戏”,敢表演,是什么感情就要有什么感情,感情不同表情也不同,使面部表情有“春、夏、秋、冬”之分。舞台表演是生动,富于艺术表现力的。因此,根据歌曲内容表达感情的需要来锻炼自己的表情是歌唱演员表演的基本功之一。   歌唱演员在舞台上面部表情的表演,要掌握贴切、真实、自然的要领,切不要矫揉造作。要贴切,就要表里如一。演员站在舞台上,一定要使人感觉这个演员落落大方、精气十足,毫无拘谨之感,当然,形体表演再带上“戏”,就更有艺术的魅力了。演员绝不能把生活中那种懒懒散散、随随便便的作风带到舞台上,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演和感情表达、塑造人物形象的密切关系,努力使自己的舞台艺术表演达到“神情兼备”的境界。
  四、歌唱应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
  由于歌剧演员舞台形体表演分量较重,为了能塑造有个性、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就应该懂得并掌握按角色人物的不同特征,形象、生动、准确、自然地进行形体表演塑造形象的技巧。对独唱演员来说,在演唱歌剧咏叹调时,也同样要注意如何塑造人物的艺术形象。形体的表演技巧,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特征:由于自然的发展规律,人的一生必然有几个年龄段: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人体发育有不同特征。在扮演青年人的角色时,身形矫健、昂首挺胸、动作敏捷、朝气蓬勃是角色人物形体动作的主要特征;然而,人一到了老年,从形体上来看,就显得一种衰弱感,“老不讲筋骨为能”,行动缓慢。由于反应慢,所以在行动时处处小心翼翼、慢中求稳。所以这些外表形态上的特征,都和人的经历、遭遇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扮演老年人物角色时,就要根据人物的身世,遭遇去塑造人物形象,而不同按固定的模式去表演。演员为了演好角色就要善于观察,富于创造。去准确、生动地塑造出人物形象。仔细体会每个角色的形象,对照镜子,细细练习,琢摩体会,扎扎实实表演功底。才能把人物演活、演像。
  五、歌唱受到不同身份、职业、地位等关系的制约
  不同的职业、职务,不同的学识、修养,不同的经历、遭遇,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身体特征。演员需要经常注意,仔细观察具有不同身份特征的人的形体动作特征,抓住带有普遍性与代表性的形体动作特征,去积累创造人物形象的模特素材。只有这样,才能将角色人物表现得惟妙惟肖。要做到扮装成戏里的角色,表演时就不是自己那个“我”了;上了台,“我”(自己)就变成了戏里的人物。说得再通俗点,就是“演得像谁”,把“我”和“谁”(角色)融会成一个人;使自己达到“忘我”的程度,这才是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
  性格与人的形体动作有直接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人的形体动作受到性格的制约。由于性格不同,对待同一事物,表现得态度和动作也就各不相同。不同性格有不同的形体动作,各有特点。演员只要留心在生活中对人进行细致的观察,随时都能得到观察的结果。
  作为歌剧演员,用恰如其分的演技和真实的感情,能将剧里的角色人物性格特征表演出来,才算把角色演活了。只因为人的性格千差万别,所以演员的表演就不能千人一面,形体动作千篇一律。演员的高超演技,必须以生活为依据,从芸芸众生中寻找创造的灵感。扮演角色不同,就要有不同的性格,成为个性很强的性格演员。这是演员在表演上应该努力下功夫的课题。
  声乐表演的舞台动作主要是为声音服务的,如果为动作而动作就很别扭了,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内在的体验与外在的体现和谐的统一。如果能做到声音和动作完美的结合当然是再好不过了。歌剧表演因为有很多的规定情境,所以要有舞台调度加上适当的动作,使人物看起来丰满真实。要能在舞台上做到各方面的协调,也是需要很多的基本功练习的,有志在声乐方面做成功人士的朋友应该重视这一点。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符合高效课堂的要求,也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达到课堂教育教学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本文从生活实际、小组合作、教学活动等方面阐述了一些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数学教学 德育  数学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对数学学习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不仅要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具有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休闲文化的兴起,文化休闲日益成为城市居民休闲的主题。休闲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休闲需求不断增加。博物馆作为城市中的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其文化休闲方面的功能也日益突出,这对博物馆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创造了新的机遇。  2008年,为了进一步贯彻党的文化惠民政策,充分发挥综合类博物馆、纪念馆宣传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国家三部委又联合印发了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和学生的素质外,还取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汽车的安全性、节能性、智能型和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使得电子技术在汽车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汽车电子技术也将会成为汽车行业
微课是目前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教学工具,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备时间短、效率高等优点。基于此,将分析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其中主要包括微课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
共青团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期,青年人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文明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
中国学生学习刻苦,基础知识丰富扎实,且善于考试。但动手能力差,不善于提出问题。究其原因,是中国教育忽视了或者说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尤其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程中都要加强写字教学”。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
《成吉思汗法典》诞生于800年前的大草原,是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时制定的蒙古族第一部成文法典,民族特色鲜明,效力贯穿于整个元朝.本文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法典中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