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麝安徽亚种分类地位的再研究

来源 :科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cil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分布于安徽大别山的麝标本被定名为原麝安徽亚种以来 ,就其分类地位的划分产生了众多分歧 ,不同学者从形态学和生态学方面研究得出了多种不同的结论 .为了对安徽亚种的分类地位有一明确认可 ,本研究利用形态特征、头骨形态差异的主成分分析和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b的 36 7bp片段序列差异 ,对该亚种的分类地位进行再探讨 .经分析得出安徽麝标本与其他麝在外部形态和头骨形态上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而且它们之间的DNA序列差异在 6 .2 4%~ 7.90 % ,处于鹿类动物的种间差异水平 .据此 ,从形态学和分子水平上认为安徽所产的麝应为一个独立种 ,即安徽麝 (MoschusanhuiensisWang ,Huetal) .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RANKL、MMP-9和MMP-2与成釉细胞瘤骨吸收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印迹方法,分别在不同分子水平检测RANKL、MMP-2和MMP-9在成釉
<正>生物活体组织受热而发生温度振荡的事实是生物传热领域内长期得不到合理解释的经典难题.Roemer等在其系列文章中详细研讨了这一问题,但实验难圆其说;Tharp等则人为选定一
<正> 强烈火山爆发时喷射出的大量火山灰以及二氧化硫和硫化氢气体随上升气流进入平流层,并在高空风的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在离地面20km高度附近形成一层厚度为数公里、
<正>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exanitrohexaazaisowurtzitane,HNIW,CL-20)是美国Nielsen在1987年首次合成的一种新的笼形多硝胺化合物,它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一个突破
<正> 自从1935年紅色白浪多息(Prontosil rubrum)被宣布对小白鼠溶血性鏈球菌戚染的疗效肯定后,引起各国科学工作者們的极大注意,做了大量的試驗工作。当时以为白浪多息(1)的
开花是植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植物顶端分生组织从细胞内部的代谢途径到外部表型都会发生一系列程序化的变化.与开花相关基因的表达是实现这一转变的
通过对大别山北部石榴辉石岩岩相学研究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和观察,发现在这些岩石的透辉石中具有叶片状的石英和单斜顽火辉石晶体的出溶现象,这种出溶是早期超高压相单斜辉石
发现了Fe3C ,(Fe3,Cr) 3C和 (Fe ,Mn) 3C三种碳化物中存在着共价电子对数分配不均匀和共价键键能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强键与弱键之间差异非常巨大 .得出了M3C型碳化物在热处理
测定贵州兴仁、兴义晚二叠世 6个高砷无烟煤样品中As含量为 94 1 μg·g-1~ 3 2 % ,Sb含量为 8 1~ 1 2 0 μg·g-1.对样品的矿物学研究表明 ,未发现任何含As或As的独立矿物 ,As
细胞传感器(cell-based sensor)是生物传感器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它利用活细胞作为探测单元,可以测量被分析物的功能性信息,细胞传感器敏感性高、选择性好、响应迅速,在生物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