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认识、预测地震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ianqi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该如何认识和防范地震?几千年来的历史经验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地震,算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按照《墨子》的说法,大约是公元前23世纪、4000多年前,舜统治的时期就发生过地震。而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夏朝也发生过泰山地震。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关于地震的文字记录。
  《诗经》中记载着中国古代第一首地震诗,也就是描述地震的诗歌。这首诗叫做《十月之交》,里面描写周幽王时期的大地震时是这样说的:“百川沸腾,山冢崒[zú]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很传神地描写了地震发生时各条河水沸腾起来,山峰倒塌、高山和深谷互相转化的骇人景象。
  关于地震的最初认识
  地震来袭,往往是非常突然且破坏严重。因此,从很早开始,我国的先民们就对地震进行各种解释。之所以解释,就是为了避免地震。上面提到的这首地震诗《十月之交》,就认为地震是当时的统治者周幽王干坏事的必然结果,是上天发给统治者的黄牌警告。
  这种把自然灾害错误地当成上天对統治者的警告,现在看来显然是错误的。但是古人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着这样的思维,甚至认为只要推行德政,把道德水平搞上去,就能最大限度避免地震的发生。反过来,地震一旦发生,就说明皇帝或者大臣道德败坏或者工作干得不好。
  我国的汉代就有惯例,发生大地震就需要撤换丞相。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的南燕王朝,开国皇帝叫做慕容德,那时候是战乱,轮到他做皇帝的时候,已经身经百战而且年纪也不小了。公元405年他在皇宫东阳殿召集群臣开会,突然发生了地震,规模不大但是震感挺强烈,结果就是慕容德吓坏了,觉得肯定是自己干的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被上天知道了,以地震来警告他。忧惧之下,慕容德在地震当晚就生病了,很快就病死。他也是古代历史档案中唯一一位被地震吓死的皇帝。
  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古人这种地震完全是因为主人公道德不好的思维,也逐渐在改变。
  北宋的梅尧臣写过一首地震诗,说的是山西某地发生地震,把孔庙给震坏了。这事可非同小可——既然“孔圣人”的道德都会招致地震,别人可怎么办啊?
  到了清代,康熙皇帝通过西方传教士南怀仁等人接触了当时西方对地震的认知,又结合了历史上的地震记录,认为汉代那种一地震就撤换丞相的做法是莫名其妙的胡搞。
  古人对地震的预测
  如果说地震不是上天操纵的惩罚,那么它是什么呢?古人在很早就开始了对地震预测的尝试。
  第一个办法是用星象和占卜来预测地震。大约从周代中期开始,就专门设置了查看天相的官员。一直发展到汉代,观察星象来预测地震的理论已经比较完善了,其基本原理就是观测所谓金木水火土五星的变化,还有日食月食以及其他星座的变化,来推断地震。我们今天当然可以非常明确,这种所谓的预测完全是不符合科学依据的,但是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是真相信这些玩意儿的。汉代保留至今的有大量的通过星象来预测地震的记载,这些预测甚至可以具体到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发生地震。比如什么“明天必然地震”、“120天后必然地震”等等——当然,一条预测成功的档案记录也没有。
  虽然总是预测,但是总是不准,人们就会想到改进办法。到了隋唐时期,观星预测地震的套路逐渐被放弃了。到了宋元开始,观察地表变化来提前预测地震的方法开始流传开来。于是就有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测记录。
  1337年9月8日,河北怀来发生6.5级地震,波及了元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
  这次地震之前,在北京的西藏喇嘛向当时的元朝皇帝报告说可能要地震,请皇帝搬出皇宫住到空地的帐篷里,成功躲避了地震引发的灾害。后世研究者推断,大约是西藏喇嘛在西藏当地的时候积累了不少地震的经验,对地震之前一些比较明显的征兆有一些认识。(青藏高原作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一直是我国历史上的地震多发区。)
  到了明代后期,随着西方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西方对地震的相关知识开始进入中国,丰富了我国通过地表变化认识地震的知识体系。明朝末年,地震频发。在京城的意大利传教士龙华民将欧洲对地震的认知编写成《地震解》一书,广泛传播开来。
  其中提及了地震的某些前兆,包括井水突然浑浊或沸腾,夏季突然闷热异常或气温忽然剧烈下降、夜晚突然天光发亮、晴空万里却有又细又长的地震云出现等等。后来我国人民又不断在地震灾害中总结教训,增加了动物烦躁不安、秋天旱季多雨等地震可能的前兆。
  地震的预测与减灾
  进入现代社会后,中国在地震观测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包括1975年成功预测了辽宁海城地震等等。
  但是,我们很容易从最近的地震中发现,很多地震往往没有那么多的前兆,这种依据经验来预测地震的方法,大部分时候都不灵。从科学角度来看,预测地震仍旧极为困难而且收效甚微。著名的英国BBC甚至推出过《为什么地震无法预测》的纪录片。
  这是因为,地震预测的基本原理就是了解地震的规律,而了解地震的规律就需要大量的地震数据来进行总结分析,但是人类真正有记录的地震不超过4000年,而且非常不完整,推测地球的地震历史大约有40多亿年的时间,人类的地震数据库太小了,小到完全不能总结清楚地震规律的程度。这就好比人类用现在一秒钟的天气变化数据来预测未来一整天的天气,这种预测也许偶尔有效,但是预测的准确性非常低。
  那么是不是对地震就真的没办法呢?
  当然不是,虽然从目前来看准确地预测地震很难,但是我们还能够做的是预警。
  地震预警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对地震区域的检测,发现震源深处开始发生地震后,利用现代通讯手段迅速预警,为震区居民抢出几十秒到几分钟的救命时间。这次九寨沟地震,就做到了电视台提前71秒预警、手机APP提前40秒预警,这是汶川地震后各方面不懈努力的结果。只要平时注意地震应急训练,有这几十秒的提前预警,就足够很多人跑到空旷地带,即便来不及跑出建筑物,也足够拿着食物饮水跑到相对安全的地方躲起来等待救援。
  (责编:石磐)
其他文献
这位贵族小姐的名字叫范·霍亨德普·米拉,娘家在荷兰。她的老伴杨大爷叫杨宝禄,土生土长的老北京。在两人牵手走过的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这条老胡同见证了一段从一见钟情到白头偕老的爱情故事。  大雨是我俩的媒人  1956年夏季的一天,北京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市电机总厂工作的杨宝禄下班回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他在公交车站和米拉撞出了缘分。  说起当年事,米拉的中国话,便是一串串的。她说,那天下雨,自己打着雨
一、 云南自古就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 云南对外开放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 4世纪的先秦时期,我国先民就开辟了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横跨川贵两省,从云南滇中和滇西进入
我年轻时喜静不喜动,可是退休后,竟然进入了不可一日不锻炼的境界。有老同学揭我老底:“学生时代上体育课,你是隔三差五就逃课躲进图书馆看书,还被体育老师逮住好几回。现在
为研究RAB5A基因对肺腺癌细胞中微丝的影响,通过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对AGZY83a细胞骨架中的微丝特异染色,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发现RAB5A过表达后微丝束变密。经Superarra
金天相,1938年生,江西贵溪人。195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先在古汉语教研室任教,后在公共汉语教研室任教并担任室主任。1990~1991年赴英国杜伦大学
在通信落后的时代,最快的、有标志的信件,恐怕非鸡毛信莫属。“吾以羽檄征天下兵。”出自《汉书·高帝纪》中的一句话,导致多年来在国内流行一种说法,鸡毛信源于汉代,迄今已2
牛弘等造新律成a,凡十八篇,谓之《大业律》;甲申,始颁行之b。民久厭严刻,喜于宽政。其后征役繁兴,民不堪命。有司临时迫胁以求济事,不复用律令矣。a  旅骑尉刘炫预修律令b,弘尝从容问炫曰:“《周礼》士多而府史少c,今令史百倍于前d,减则不济,其故何也?”炫曰:“古人委任责成,岁终考其殿最e,案不重校f,文不繁悉,府史之任,掌要目而已。今之文簿,恒虑覆治,若锻炼不密,则万里追证百年旧案。g故谚云:‘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转让和引进也随之日趋频繁。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通过技术引进
性,是包罗万象的梦里常常出现的主题。在梦中与异性谈情说爱,甚至发生两性关系,这样的梦称为性梦。  一天,刘女士前来咨询。她说:“我这段时间老是在梦里和不同的男人做爱,有时候是一个,有时候是几个,但是临近高潮的时候,我就醒了。做完这样的梦后,第二天我就感觉无精打采的,心里也烦躁,身体乏力,总觉得哪儿不舒服。”  我看着刘女士困惑不解的神情,便先问清一些具体的情况:性梦是生理需求的表现形式之一,一般是
鸦片在古代中国,最早出现在史籍中的姿态,就是药物。  《旧唐书·拂传》记载了唐王朝同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拂是其古称)的交往。由于路程遥远,拜占庭帝国同唐帝国并没有军事上的利益纷争,更多的,是派遣使者、互赠礼物的友好往来。  “乾封二年(唐高宗朝),遣使献底也伽。”礼物中,就有含有从罂粟中提取的鸦片成分的药物底也伽。在当时的西方世界,它是一种很先进的解毒药。这短短十个字的记载,已经被学术界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