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酶基因在柑橘褐斑病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来源 :南方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s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克隆柑橘漆酶基因(CsLAC)并分析其表达规律,为进一步完善柑橘褐斑病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甜橙为试验材料,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分析柑橘褐斑病发生过程中主要酚类化合物的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漆酶基因在柑橘褐斑病发生过程中的表达规律.[结果]PE包装明显降低甜橙果实褐斑指数,利用LC-MS技术在甜橙果皮中共检测到1191个差异离子,共鉴定出18种酚类物质,其中没食子酸(Gallic acid)、儿茶素(Catechin)、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和原花青素B2(Procyanidin B2)的含量在果实贮藏期间呈下降趋势.成功克隆出7个柑橘漆酶基因,CsLAC4、CsLAC6、CsLAC11、CsLAC12、CsLAC13、CsLAC15和Cs-LAC17全长片段长度分别为1674、1716、1689、1740、1740、1713和1743 bp,分别编码557、571、562、579、579、570和580个氨基酸残基,与参考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9.88%、99.83%、99.70%、99.71%、99.60%、99.59%和99.89%.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CsLAC15与荔枝LcLAC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64.7%),CsLAC12与苹果MdLAC7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65.7%).氨基酸保守序列结果表明柑橘漆酶氨基酸序列含有漆酶的3个典型铜离子结构域,分别为Cu-oxidase-3、Cu-oxidase-1和Cu-oxidase-2.CsLAC4、CsLAC6、CsLAC11和CsLAC17在甜橙果实贮藏期间呈上调表达,CsLAC12和CsLAC15在果实贮藏期间总体上呈下调表达.[结论]结合甜橙果皮褐斑与CsLAC表达量的关系,推测CsLAC6的大量上调表达可能对柑橘果皮褐斑形成起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植物生长发育遭受的非生物胁迫及其种子储藏过程中活力的丧失,是农业生产上难以解决的两大问题.棉子糖家族系列寡糖(RFOs)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可溶性低聚糖,其代谢产物一方面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另一方面可参与调控种子活力,但目前RFOs在不同胁迫中的调控途径和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因此,解析RFOs的生物学功能,对于利用该通路改善作物经济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主要阐述了RFOs的合成与分解代谢通路,总结近年来RFOs在种子活力、非生物胁迫特别是干旱胁迫及冷胁迫中的研究
研究青藏高原地区植被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地表温度和降水之间的关系,对区域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均有重要意义.使用MOD13Q1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产品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2000—2019年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MOD11A2地表温度数据和TRMM卫星降水数据探究植被变化与地表温度和降水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地区近20 a NDVI空间格局表现为西北低、东南高,北部干旱地区NDVI相对较低,普遍低于0.20,东南地区林地较多,整体NDVI偏高;2000—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植被整体
[目的]探究长期轮作与连作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5年定点试验,以正茬马铃薯为对照,研究马铃薯和玉米轮作、普通连作(马铃薯春作)、强化连作(马铃薯春秋连作)对马铃薯植株形态、土壤酶活性、土壤全量养分与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普通连作与强化连作降低了马铃薯株高、茎粗和总叶面积,增加了根系长度,而轮作可增加马铃薯株高、茎粗和总叶面积大小,且随着生育期推进差异更加显著;整体上土壤酶活性大小为正茬薯作>马铃薯和玉米轮作>普通连作>强化连作,除脲酶外,其余酶活性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均为上升
[目的]研究浙江省主栽3个不同成熟期桃品种响应淹水胁迫的形态及生理特性变化,综合评估其耐涝性,为桃抗涝栽培技术制定及耐涝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早熟春红、中熟新川中岛和晚熟锦绣等3个桃品种的毛桃砧1年生嫁接苗为材料,通过盆栽模拟涝害试验,比较植株表型、根系细胞解剖结构、涝害指数变化,同时测定叶片光合特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并利用隶属函数及主成分分析评价耐涝性.[结果]淹水使砧木根系受损腐烂,皮层细胞裂解形成气腔;叶片萎蔫黄化脱落,涝害指数持续上升,其中春红品种的涝害指
[目的]探究不同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诱导番茄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为探明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的生防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无菌水为对照(CK),分别接种青枯雷尔氏菌强致病力菌株FJAT91和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接种后不同时间(0,3,6,12,24,36,48,72 h)取样,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接种不同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后番茄植株中水杨酸(SA)信号转导途径的gluA和PR-1a基因、茉莉酸(JA)信号转导途径的loxA和pin2基因及乙烯(ET)信号转导途径的Osm和PR-1a基因相
为了有效降解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 Suringar岩藻聚糖硫酸酯,并探究其降解产物的抗炎活性,以复合酶解法提取的裙带菜岩藻聚糖硫酸酯(fucoidan)为原料,利用酸解法制备裙带菜岩藻聚糖硫酸酯降解产物,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检测降解产物聚合度,优化酸解工艺条件,利用膜分离技术获得不同分子量段的降解产物,并检测了各段降解产物对小鼠巨噬细胞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通过薄层色谱检测,确定酸解温度95℃、pH 2、水解4 h为酸解裙带菜岩藻聚糖硫酸酯的优化条件;膜分离处理后可得到F1(相
茶小绿叶蝉是茶园中分布最广、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本文对近十年(2011?2021)我国茶小绿叶蝉在种名变更与种群生物生态学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茶小绿叶蝉的分类归属、种名变更、种群遗传关系、发生为害特点、生物学特性以及种群发生与茶树品种、气候、生境、抗药性的关系,并结合绿色发展新理念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对推进绿色防控提出的更高要求,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进行了展望.
[目的]探究镁营养缓解高温强光对烟草光合生理伤害的影响机制,以期为福建地区烟草栽培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烟草翠碧一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镁质量浓度(0、12.0、48.0和120.0 mg·L?1)与33℃高温下2个光强(600和1200μmol·m?2·s?1)处理,分析不同施镁量对不同光强处理下烟株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强光(1200μmol·m?2·s?1)加重了烟株的缺镁症状,烟叶出现日灼斑,H2O2与丙二醛含量增加,膜透性升高.在48 mg·L?1时,烟株启动CAT、POD、SOD等抗氧化活
泛素结合酶(UBC)E2是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组成部分,在植物生长发育、形态建成和病原互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研究E2基因家族在泡桐丛枝病幼苗形态变化中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白花泡桐E2基因进行家族成员鉴定、染色体定位及分析其在泡桐丛枝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白花泡桐基因组中含有56个E2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属于17个亚族.56个E2基因家族成员均含有外显子,而55个基因家族成员都含有内含子;53个基因家族成员都含有光响应元件、胁迫响应元件和激素响应元件;56个基因家族成员参与了28个基因重复事件
[目的]辣椒脉黄病毒(Pepper vein yellows virus,PeVYV)属马铃薯卷叶病毒属(Polerovirus),生产上主要侵染辣椒,目前在我国呈现快速扩展态势,因此,亟需开展PeVYV致病性研究,为分析对辣椒的潜在威胁提供依据.以PeVYV编码运动蛋白P4为免疫源,制备多克隆抗体,建立PeVYV P4蛋白特异性检测方法,为PeVYV P4蛋白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感染PeVYV辣椒cDNA中扩增获得片段大小为471 bp的PeVYV P4基因,并克隆到原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