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培伦:世外桃源梦碎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98197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种程度上,流浪女人张素英和艺术家宋培伦是同病相怜的。
  五六年前,流浪至甘肃陇南某个村子的张素英,从垃圾堆里翻出建筑废料、瓦片、石块和水泥,给自己建起了一座六七米高的城堡。2018年年底,她被送进了救助站,十几天后,她返回她的城堡,那栋歪歪斜斜的建筑已被夷为平地。这位60多岁的流浪女人,就此离开了,失踪了,没人能找得到她。
  在宋培伦80岁的人生里,他有一半的岁月也在建城堡、拆城堡。不一样的是,他的第三座“城堡”还没被拆,还在建造。
  但这并非完全是一种幸运。眼下,城堡早已变成了纷争的代名词。
  8月15日这天上午的采访中,城堡主人宋培伦连续接到四五个电话,工作人员告诉他,公路对面的商户越界占了夜郎谷的地界,还据为己有,多方人员闹到派出所都出动了。
  此时,他正跟记者谈起往事。
  1997年,他来到贵阳花溪一个荒山野岭,租下一块300亩的地皮,贯穿河谷,连通一片茂密的林场,山水相怡。那里人烟稀少,最近的村庄也要走40分钟,是他建造世外桃源最理想的处女地。彼时他57岁,厌倦了社会纷扰,仍在追寻他的理想国。
  20多年里,他用废弃的石料、瓦片、陶罐,建起了他的第三座城堡—夜郎谷,如今仍在持续建造。但世事翻转,当年无人问津的荒园,现在成了纷争的中心。电话里传来的地界纠纷,只是夜郎谷建造史上众多纠纷中微不足道的一件。
  回到夜郎谷,如今,随处可见的是那些“巨大沉默物体”,高楼林立,现代建筑早已包围了宋培伦的城堡。交通变得四通八达,节假日,停车位成了这里最稀缺的资源,游客把城堡堵得水泄不通,他们举着手机,试图寻找一个刁钻的角度,避开那些违和的建筑,但多数时候只是枉然。
  不光是利益纠纷,游客喧嚣也让他心烦意乱。80岁了,他还要每天暗示自己心平气和,不要浮躁。不可阻挡的是,作为理想国的城堡,再一次变成一个巨大的包袱。
  最近,他做出了一个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决定,把他的城堡捐了,捐给跟他扯皮多年的贵州财经大学。

逝去的城堡


  8月15日下午,宋培伦从安顺返回贵阳。
  车上,他和同行人员聊起了夜郎谷里一些令人頭疼的事情。除了那位越界占地的商贩,门外的餐厅也欠着30多万元的水电费,餐厅老板说:“没生意,交不上来。”
宋培伦觉得夜郎谷变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他应付不来。以一种孩童式的口吻说:“不要给我讲道理了,我头都昏了。”

  同行者40来岁,年龄小了他一半,觉得宋培伦软弱,并劝宋培伦:“你有点出息行不行,水电该断就把他断了。”
  宋培伦觉得夜郎谷变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他应付不来。但同伴反驳他:“这跟社会有好大关系?本来就是点小事情。”
  他变得不耐烦起来,以一种孩童式的口吻说:“不要给我讲道理了,我头都昏了。”
  不多时,车在公路旁停了。他拐进一条山间土路,朝一片茂密的树林走去。远远看去,他的身材矮小,瘦弱如柴,有一头及肩的长发,只夹杂些许银丝。宽松的衬衣、西装裤和皮鞋,是他常见的搭配,走路时,他步子缓慢,却不失沉稳。
  穿过松林,夜郎谷就到了。
  夜郎谷横跨河谷,依山而立。南岸峡谷是城堡的核心,一边延伸至陡峭的石崖,另一边,建起了高高的碉楼。河谷两侧耸立着上百座奇异的石柱雕像,均由一块块细小石块垒成,有的高达四五米。雕像的表情或愤怒,或惊恐,或木讷,延续着傩戏面具的诡秘色彩。为了呼应疫情,今年三四月,宋培伦还给部分雕像戴上了口罩。
  从300米高空俯瞰,夜郎谷只是被高大建筑群包围的小孤岛。一条河流东西划开,南面是占地1800亩的花溪大学城,北面公路交错,楼盘林立。如今的夜郎谷,从最初的300亩不断压缩,仅剩100亩左右。
  夜郎谷内,随处可见的是周围的高楼大厦,一边是两座十多层楼的楼房,外墙颜色鲜艳。另一侧,是一座巨大的体育场。对比着园区内原始的景象,夜郎谷形成了一种颇为割裂的独特奇观。
  几天前,一位上海来的中年妇女还不断抱怨:“去哪里可以投诉,河边那两栋建筑,怎么能建在那里!”
  2016年后,夜郎谷开始见诸媒体报道,游客逐年增多,使得这座个人城堡变成一座人声鼎沸的景区。不得已,宋培伦增加一些指示牌、路标。宋培伦说:“平时每天一千多人来到这里,节假日,则有三四千人,接近饱和状态。”
  成为景区的夜郎谷,跟宋培伦的初心形成无法调解的悖论。他原本想要建一个世外桃源,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利益纠纷,源源不断,一度骑虎难下,关也不是,开也不是。
  2020年8月15日这天下午时分,游人已经散去,但有几个湖南游客仍等着宋培伦。他们来了四次,依然没有见到宋培伦。这次铁了心要合个影。
  他疲惫地站在城堡入口,听任摄影师和游客反复摆弄。宋培伦患有“人多恐惧症”。回到自己的石屋里,他叨念着:“人一多,我又恐惧,平静的生活就不要再想了。”
  晚饭后,宋培伦拎着剩菜出去。此时,暮色四合,夜郎谷成为猫狗的天堂。宋培伦收留了很多只流浪猫狗,它们有固定的小屋,不上锁,来去自如。宋培伦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只。
  猫舍旁边是扫地阿姨安元书的住所,20年前,她“落难”至此,此后几乎很少再走出夜郎谷,把这里当作了真正的家。
  身在夜郎谷,70岁的她没什么时间概念:“今年可能是19年,也可能是20年。”
  此时的夜郎谷,万籁俱寂,不见城市灯火,白云在黑夜里清晰可见。一种短暂的错觉是,此时的夜郎谷才真正具有一些世外桃源的色彩。

梦想的缘起


  建造城堡的梦想,由来已久。
  孩童时代的宋培伦,常常仰望高山上的屯堡,石头建造的墙体,若隐若现。从低处看上去,云遮雾绕的,像是天上的城堡,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吸引着他。山体陡峭,他从未爬上去过。发达的想象力把它跟各种传说联系起来,宋培伦一度认为,那就是夜郎王居住的地方。
  宋培伦1940年出生于贵州湄潭的农村,夜郎文化和傩戏文化在当地颇有渊源,给他种下了一颗种子。另一方面,他也受丰子恺等画家影响,从小就自学漫画创作,17岁开始,作品陆续发表于各类媒体。
  1986年,宋培伦已是小有名气的艺术家,这一年,他携家带口来到贵阳,赴任贵州艺术专科学校(后改制为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成为一名雕塑老师。期间,他与另外两名教师组建了雕塑工作室。客户大多是政府单位,做一些迎合政绩工程的作品。
  没两年,他就厌倦了,觉得自己生产的都是垃圾。1989年,他辞掉了大学教师和雕塑工作室的工作,举家搬到了乡下,住在农民家的房子里。
  女儿宋宇记得,自己的幼年时代是在反复搬家中度过的,父亲追随他心中的理想,全家人都追随着他。在农民家里,他在门口挂了两排令人恐惧的傩戏面具,讨饭的乞丐看了,也敬而远之。
  父亲沉迷于建造,最初是去花溪河边建了一个小规模的雕塑群,后来被推掉了。之后,一家人搬到一个叫碧云窝的布依族村,宋培伦痴迷于那些古老的住宅,提出要保护这个古村,并恢复了村里废弃的水碾房、水车。他邀请画家朋友圈们前来村里创作、展出,做出了当时最早的画家村。
荒山之上,人迹罕至,符合他对一座城堡的全部想象,幼年时代的幻想,近在眼前。夜郎谷,就是这样诞生的。

  但农民不理解,政府也不支持,利益纠纷不断,画家村及后来另一个艺术村,都是在规模壮大之时,很快被拆掉。
  1993年,一家香港公司邀请宋培伦去美国建设一个艺术项目。在美国,他第一次听说了疯马山的故事。
  疯马是印第安人的民族英雄,1948年,印第安人邀请40岁的雕刻家克拉克,前去雕刻疯马的山像。克拉克穷其一生也没有完成。临终前,他把图纸交给了后人,让他们继续这份未竟的事业,子子孙孙,一直延续下去。
  宋培伦深受触动。
  那份工作还提供绿卡,老伴和女儿都等着搬去美国。一次偶然的时机,宋培伦回国了,没有跟老伴交流,他以我行我素的姿態,打定了主意不再回美国。
  他也要建一个倾注一生的作品。
  无意中他来到一个河谷,两面山势陡峭,大片石头裸露在外,河里鱼虾肥硕,山里野菌、野菜种类繁多。
  更关键的是,荒山之上,人迹罕至,符合他对一座城堡的全部想象,幼年时代的幻想,近在眼前。
  夜郎谷,就是这样诞生的。

瓦尔登湖式的生活


  宋培伦拿出了家里的全部积蓄,30万元,用2万多元租下这一片300亩的地,租期50年,其余全部投入建造。
  他们去远处石场或者建筑工地收购废弃材料,去附近村寨和工厂找废弃瓦片、陶罐等。雕塑造型的灵感,来自宋培伦对傩戏面具的想象和再创造。传统的巫术信仰中,傩戏面具用以驱逐恶鬼,而宋培伦创作的面具,更多是天人沟通的桥梁,人与自然通灵的载体。
  30万元全部花完时,夜郎谷的雏形都尚未形成。敲打了三四年,夜郎谷才有了大致的模样。建造城堡成了无底洞,宋培伦只得到处借钱,欠债也越来越多。
  最初几年,夜郎谷没有路通行,宋培伦每天花四五个小时走在路上。而工人则住在山洞里,过着一种原始的生活。
  2000年后,夜郎谷通了道路,宋培伦给自己建了一座石砌的房子,60岁的他,住进了夜郎谷,之后就没有再搬出来。
  在这里,他过上了“瓦尔登湖式生活”。
  最典型的是2008年,南方雪灾,大雪封山,他出不来,妻子吴萍也进不去。没水没电,跟外界无法沟通的情况下,他独自生活了一个多月,每天砍柴生火,吃的是野菌,喝的是雪水,平时还要出门勘察地形。在如此荒凉之境,自食其力,他反而怡然自得。
尚未开发的夜郎谷,这里曾经山清水秀,远离尘嚣(受访者供图)

  工人都是聘请附近的农民。一开始,他们把石头敲打堆砌得方方正正、规规矩矩,宋培伦不满意,推倒重来。
  宋培伦把他们带回日常生活经验,一如平常那样敲打石头、修房子、铺路、砌岩坎,只要能堆起来就行,看似有些杂乱的肌理效果,反而获得了他想要的审美追求。
  建造现场,一些艺术上的奇妙之事也在发生。
  工人安元书来自贵州省思南县的农村,丈夫患癌症去世,她独自养育儿子和女儿,欠下大笔债务,走投无路之际,辗转来到了夜郎谷。她觉得自己是落难之人,“宋老师收留了我,给我一口饭吃”。
  早些年,她在夜郎谷敲石头、扛树木,如今在夜郎谷看门、扫地,宋培伦的雕塑看得多了,她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在地上捡了些画家们写生时扔的纸和笔,随手画几笔,几年下来,她画了众多怪石、异兽和鬼神,天真而奇异的想象力,与夜郎谷的风格一脉相承。宋培伦看了,觉得还挺有些味道。
  她的画还被各地来交流的艺术家看中,在北京展出过。不久前,法国BHN界外艺术双年展的两位创始人吉·达勒和洛翰来夜郎谷考察,看中了安元书的画,买了50张去做展览。
雕塑造型的灵感,来自宋培伦对傩戏面具的想象和再创造。传统的巫术信仰中,傩戏面具用以驱逐恶鬼,而宋培伦创作的面具,更多是天人沟通的桥梁,人与自然通灵的载体。
  安元书是个地道的农民,没读过书,前半生以种地为生,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还是宋培伦妻子吴萍教她写的。后来,安元书成了真正的夜郎谷人,很少再离开,她说,宋老师不赶她走,她也许会在这里终老。
  夜郎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世外桃源。至少一度如此。
  宋培伦有意避免商业化,他拒绝了很多旅游开发公司的投资,其中一笔投资高达2000万元,他甚至没能听完那位投资人天花乱坠的规划。

世外桃源的纷争


  半归隐生活的宁静,很快被挖掘机和推土机打破。
  2009年,花溪大学城的规划出炉,同年动工。此时宋培伦还不知情。
  不到两年,影响开始显著起来。重型卡车压过,路面很快变得坑坑洼洼,很快,通往夜郎谷唯一的乡村公路被阻断,游客无法进来,宋培伦自己也无法通行。
  那时灰尘满天,地上覆盖了几厘米厚的尘土,植物全都变成了黄色。泥土和沙石被推土机推到河里,河水混如黄汤。
  没有游客进来,几年里,宋培伦唯一要做的,就是到处借钱,填补夜郎谷每年几十万的支出,五年期间,他欠了300多万元的债。做了十多年的工人们,有的纷纷离去,剩下的,只有少数几个,死心塌地跟着宋培伦,他们不愿领工资,以求共渡难关。
  一个更棘手的问题随之而来。随着大学城建设正火热,贵安新区也成立,这一片土地有了新的归属。河谷两岸,被一分为二,一边是宋培伦所有,另一边划为贵州财经大学。也就是说,城堡的主体,很快将被拆除。
  宋培伦不同意了,他找了各个部门,多方会谈,最后才谈出一个会议纪要。土地归属,仍是贵州财经大学的,但上面的作品,归宋培伦所有,也归他管理。宋培伦回忆:“当时协定说,财大要动哪里,要跟宋老师商量,那财大的人鬼火冲了,说土地都是我的,还要跟你商量?”
为呼应新冠疫情,宋培伦给雕像戴上了口罩

  宋培伦活在一种终极的矛盾中。他逃避人,又离不开人。当他的理想国成为旅游景观后,人流量成为其经济价值标准。而人的到来,必然带来他所厌恶的问题和纠纷。
  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的高大建筑,他感到很别扭,心里不是滋味。他也学会安慰自己,夜郎谷,是城市化扩张与生态环境激烈碰撞的样本。“这种样本你还很难找得到哦。这样一想,心里就还好了。”
  只有夜郎谷没人的时候,他才觉得惬意:“好像我比上帝还要伟大一点。”
  这位瘦弱的老人不信城堡建造者的宿命,他仍梦想着去往下一座世外桃源。
其他文献
假如有这样两个人,一个是在众包平台上兑现价值的自由工程师,一个是在直播平台上卖萌耍宝、纯粹搞怪但也收益不菲的网红,你觉得他们是同一类人吗?可能你要先思考一下。如果是在以前,问你一个工程师和一个演员是不是一类人,你可能会毫无犹豫地说不。  让这两种职业的区分如今变得模糊的原因,正是在于平台的变化。以前工程师无论是在单位还是企业,演员无论是待在哪个剧团还是四处走穴,职业背后的组织是清晰的。但在今天的平
站在2020年的年末,预期2021年的全球经济,更多的人都会相对积极。  首先是新冠疫苗正在为全球经济带来曙光。疫苗的推出正不断加速,一些国家已经开始成规模地推广。医药公司们也在铆足干劲,研发争分夺秒。对他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谁抢先一步,谁就有更大机会拿到最大的订单。  天下苦新冠久矣。差不多一年过去,全球经济大幅衰退,更让人痛心的是,由于各国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差距,以及公共治理水平的参差不齐,
近期,一部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凭借口碑效应票房破12亿。这部讲述严厉的父亲把女儿培养为世界摔跤冠军的故事,不仅没有引发教育抹杀个性、国家荣誉取代个人选择的争论,反而打动了中国观众,并进而引发了人们对国产电影重特效、轻故事的吐槽。  通过这部电影,我想谈四个问题,一是,与中国相比,印度电影有一些自己的特殊性;二是,这部电影与印度国宝级明星阿米尔·汗有着密切关系;三是,这部电影涉及到第三世界的爱国
吕德文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员  最近两年时间,全国的扶贫工作真正进入了攻坚阶段。然而,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不少贫困地区的领导干部和群众对后脱贫时代的治理问题忧心忡忡。大致而言,脱贫摘帽的贫困县普遍面临三大风险,我们一一来看。  地方债务风险。根据调研,贫困户脱贫了,贫困县也摘帽了,但地方财政却更为贫困了,这种情况极为普遍。在“高标准”的示范作用下,再加上地方党委政府“不出事”的心态,为了一劳永逸解
3月7日,美国前副总统乔·拜登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出席竞选集会  “我们处于战争之中,真正意义上的战争。我们正与看不见的敌人作战……”3月22日上午,在白宫西厢走廊边的新闻发布室,面对着已被要求按照“棋盘格”交错就座的记者们,特朗普三言两语地快速应付着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提问。  这位谋求连任的总统,不忘抓住这个至少数千万电视观众收看直播的机会,为自己拉票。“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国家审判,我们将证明我们能
《免疫》  这甚至称不上一本关于免疫的科普著作,而是一位新晋母亲和作家尤拉·比斯的学习笔记和随感集。  风险社会中,信任从何而来?对于科学的笃信,来自可被重复验证的正确性,以及社会自我纠错的能力。但在疾病面前,大众却很容陷入风险认知的悖论:人们对于自己周围世界危险性的直觉判断,能顽固地抵抗来自专家的证据。  这种警惕可能把我们带向另一个极端:我的身体我做主,认为我们的身体是独立的家园,照料得是好是
“你好,我是表演泡泡的,知道你们在义演,想要参加。”苏仲太传了条短信给一个义演剧团。  “吹泡泡?泡泡表演?这个人是来搞笑的吗?”这是对方的第一反应,也是很多人听到“泡泡表演”时会有的反应。  但只要看过苏仲太的表演,便会立刻对此改观—吹出四个透明泡泡后,在中间注入白烟,一颗方形的泡泡便诞生了,再伸手取出方形泡泡,轻抛入空中,梦幻的泡泡化作一团白烟。不仅是泡泡技巧,苏仲太还将泡泡结合舞蹈,让一整套
在商业与大众的合谋下,“情感幻觉”会逐渐篡夺自然情感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  尽管我本人并不喜欢郭敬明,但是我仍然愿意将他视为这个时代的代表性人物,他本人的心理特点,他的作品以及他的成功,无一不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就在不久前,他的又一执导作品《爵迹》狠狠地刷了一遍存在感,号称开创了国内CG电影的先河(我也不懂CG到底是个什么鬼),是制作成本高达1.5亿的大制作。有报道称,该电影造价最贵的部分是
宋代之后,“江南”的经济地位在整个中国举足轻重。随着大批战争移民的迁徙,政治中心、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的文化重心也相应南移,江南成为了中国最为文脉昌盛、人才辈出的区域。  某种意义上讲,江南已经成为一个中国人共有的文化符号,它浓缩着政治和历史的变迁,更反映着某些中国独有的文化价值。所谓的“江南”,不啻于一座文化和精神的富矿,它的深厚和丰富值得中国人不断去发掘和传承,并进行富有时代意义的诠释和发展。
维舟 资深媒体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接受了这样一种看法:每个人都应该管好自己的事,而克制住干预他人的冲动。在这种意识下,常说的“少管闲事”似乎已被广泛接受为新的社会准则。在此常常不为人察觉的是:“管闲事”的意涵其实已经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因为在传统上,“闲事”指的与其说是“别人的事”,不如说是“别人家的事”。这两者有著微妙的差异,因为所谓“闲事”,真正的边界并非“我与他人”,而是以“家”为内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