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形状和压实度对炉渣颗粒土力学特性的影响

来源 :岩土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6s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炉渣颗粒土是火电厂发电过程中煤炭燃烧产生的一种颗粒废弃物,近年来经常作为边坡和路基回填材料在工程建设中使用.对6种不同产地的炉渣颗粒土进行了单颗粒破碎试验,发现炉渣颗粒土的单颗粒强度显著低于天然砂土,具有较大的破碎性.随后,开展了一系列排水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颗粒形状、压实度和围压对其剪切特性的影响.三轴试验结果表明,压实度可以显著提高炉渣颗粒土的初始刚度及峰值抗剪强度.相较于自然砂土,炉渣颗粒土拥有较大的峰值摩擦角,作为回填材料可提供较大的承载力.另外,炉渣颗粒土的峰值摩擦角随着围压的增大而降低.分析结果揭示颗粒形状和单颗粒强度均是影响炉渣颗粒土抗剪强度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围压水平,两者对峰值抗剪强度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另外,通过图像分析法获取了不同种类炉渣颗粒土的多种形状参数,发现炉渣颗粒土的圆度和球度都显著小于大部分自然砂土,表明该类颗粒材料拥有较为复杂的颗粒形状.分析结果还表明炉渣颗粒土的临界状态摩擦角与炉渣颗粒土的各个形状参数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采用了一个新的能够考虑多种颗粒形状因素影响的综合指标,建立了其与临界状态强度和临界状态线位置参数的经验关系表达式.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随之迈进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加,中国制造在世界的地位举足轻重、无可替代,越来越多的技术引进与技术输出需要大量的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复合性专业技术人才.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是以通用语言能力的提高为教学目标,无法满足新时代国际化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的语言需求.为此,越来越多的高校着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主动增加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内容,以满足特定专业或职业学习者的学习要求,培养和提高他们在特定专业领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从而
期刊
目前对周期排桩衰减域的研究只停留在频散曲线分析阶段,只有少数学者利用二维复频散曲线来研究周期排桩衰减域,而频散曲线只能得到衰减域的范围,复频散曲线能得到振动波在衰减域内的衰减程度.利用COMSOL PDE模块求解三维模型的复频散曲线,通过对排桩排布形式和不同桩身材料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到:三角形排布的排桩衰减域范围最广且减振效果最好;当桩身材料为混凝土或钢时,能产生高频衰减域,而使用两组元桩时可以产生低频衰减域,但两组元桩和混凝土桩的减振程度比钢桩小.最后,通过建立有限尺度的周期排桩频域响应模型验证了复频散曲
近年来,我国的矿山企业正在逐步转型,向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陈应显等著的《矿山空间信息集成与数据挖掘》一书聚焦于矿山企业信息化的集成研究,该书首先介绍了矿山三维空间信息的概念以及矿山空间信息系统的发展状况;然后给出了矿山三维空间信息的类别以及常用的三维信息数据挖掘算法;接着针对矿山空间中数据的空间分布特性提出基于方向的空间信息聚类算法,并分析了特定方向的信息变化情况,提出使用梯度角进行空间数据聚类;随后根据矿山三维空间信息的类别建立不同的矿山三维空间信息模型,利用空间数据库进行模型管理,并以露天矿采
期刊
在阐述高放射性废物深地质处置库内膨润土胶体吸附迁移特性的基础上,总结了胶体与核素的共迁移试验、作用机理和模拟等方面研究成果.结果表明,膨润土胶体的吸附、迁移性受胶体浓度、地下水离子强度和pH影响显著,已有成果难以评价膨润土胶体对核素的吸附能力以及胶体的迁移能力.实验室动态柱试验和原位偶极子流场试验都关注到可移动胶体对核素迁移的促进作用以及过滤胶体对核素迁移的阻滞作用,但缺乏原位远距离胶体和核素共迁移试验成果.膨润土胶体和核素共迁移效果受胶体的吸附-解吸和胶体过滤作用控制,鲜少考虑介质的阻塞作用.双重渗透率
针对深埋大型地下洞室地震波场特性,考虑近场斜入射地震动的方向性、多面性和非一致性,通过将场地地震反应转化为人工边界上等效荷载实现了深埋地下洞室地震波斜入射.针对地震作用下互层岩体层间的动力相互作用特点,建立考虑层面震动劣化效应和黏结滑移特性的动接触力算法.由此构建地震动斜入射下深埋互层岩体地下洞室地震响应分析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阿扎德帕坦水电站地下厂房地震损伤演化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斜入射地震动加剧了衬砌结构的位移和应力响应,主要体现在波动幅值上,厂房上部边墙和顶拱损伤破坏程度最大;考虑动接触后,层面附
传统非共轴理论中非共轴塑性应变率与非共轴应力率之间通常采用线性假设并且二者始终同向,这与土体实际的非共轴变形特性不相符.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首先基于数学推导证明了总应力率可以分解为6个正交方向上的分量应力率之和,由此揭示出传统非共轴理论中定义的非共轴应力率是由多项正交分量所构成.针对非共轴应力率中的每一正交分量,基于广义塑性力学,通过直接定义加载强度指标、塑性模量和塑性流动方向建立相应的非线性加载机制描述其所诱发的塑性变形.将总的非共轴塑性变形视为每一分量诱发的塑性变形之和,从而建立了一种广义形式的非共轴理
冻结法应用及寒区施工中常采用高温热水强制融化冻土,针对饱和冻土在高温下的一维融化过程,建立了理论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解析解答.模型包含传热及热固结两部分,前者为全区域考虑未冻水的相变热传导过程,后者为融区内土体在温度、荷载及自重作用下的热固结过程.传热部分在文献中已有温度场、融化界面的解析解答,而融区内超静孔压的解析解答由本文推导获得.在忽略土颗粒、水的热膨胀作用后,模型和解答可以退化为Morgenstern和Nixon的经典冻土一维融化固结模型.利用模型解答对冻土在高温下一维融化过程中超静孔压、沉降进行了
研究煤储层的渗透率对于合理开采煤层气等能源的适用性和可行性都有指导意义.目前,大量的渗透率模型是基于弹性应变和吸附应变建立.然而,这些模型在考虑这两种应变时常把基质当作刚性体,并认为吸附变形完全由裂隙开度调节.在预测渗透率时不仅忽略了基质变形,还高估了吸附膨胀的影响.为此,提出了一个新的渗透率模型来预测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储层渗透率.该模型提出内部膨胀系数f来修正基质吸附对裂隙开度及外部应力的影响,且考虑了有效应力对裂隙和基质的变形行为.为比较基质变形和应力修正对渗透率的影响,对比不考虑应力修正的模型和不考虑
针对上埋式涵管竖向土压力的非线性描述,考虑土拱效应和管土相对刚度的影响,建立了圆弧、抛物线和偏转角线性变化3种小主应力轨迹下上埋式涵管竖向土压力的非线性解答,继而结合等沉面高度确定给出应用步骤,并对比文献模型试验、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验证了正确性和适用性,最后进行工程选用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所得解答合理呈现了上埋式涵管竖向土压力沿水平方向的非线性变化,具有广泛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3种小主应力轨迹解答的适用范围不尽相同,圆弧小主应力轨迹解答对低填方的刚性涵管和柔性涵管均有很好的适用性,偏转角线性变化小主
颗粒形态和级配情况等是影响碎屑颗粒流(如滑坡、泥石流、岩崩等)运动的重要因素.基于沃洛诺伊镶嵌原理的随机生成方法创建了不同长细比不同级配的多面体颗粒,引入势粒子算法用于考虑颗粒间的接触作用,根据室内试验确定了离散元接触模型的各项参数,对考虑级配和形态的颗粒柱坍塌特性开展数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颗粒柱的归一化堆积高度随颗粒的长细比和中值粒径d50的减小而减小,归一化跑出距离则随其减小而增加.②堆积过程中不同工况的相对静止角α为61.49°~64.99°,且变化规律与归一化堆积高度变化一致.③不同工况的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