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大学校长共聚北大研讨“大学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tha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4日下午,值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北大举办题为“大学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外大学校长圆桌会议。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中国人大校长纪宝成、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上海交大校长张杰、浙大校长杨卫、北师大校长钟秉林、西安交大党委书记王建华、中科大校长朱清时。
其他文献
“通”的思想方法,主要是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运动的种种联系的基础上,将大脑储存的知识经验“盘活”,使之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在为人处事、治学作艺中发挥积极作用。“通”在“经验转移”、“思维统摄”和“通感”三个层面上的表现,要求既敏锐又准确地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要达到“通”的境界,首先必须“突破一点”,即在自己的专业与本职工作中“弄通”,进而达到“一通百通”。
一眨眼,时光已经过去十年多了。1997年我正应邀在日本神户大学讲学,而我们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筹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我住的公寓在六甲山腰,面对大海,每天远眺潮起潮落,云帆点点;而窗下溪流淙淙,不舍昼夜;一切是那么地宁静和美。而我的思绪却老是离不开梦绕魂牵的燕园。在一个周末,内心的激情实在难以抑制,于是展纸奋笔,推敲琢磨,写就了一首《少年北大之歌》。
8月9日上午,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开幕。30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的美学家与400多位国内学者,在"美学的多样性"的主题下,围绕美学、哲学、艺术、教育等广泛的问题展开讨论。
恰值北京大学中文系百年系庆之际,北京大学古代文体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古代诗学史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古代诗学和诗歌史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7月3日至3日在北京邮电会议中心召开。
8月27日,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中国语言学发展之路——继承、开拓、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是为纪念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110周年诞辰及祝贺郭锡良先生80华诞而举办,同时也是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
6月26日,“民生问题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美国盖洛普公司、哈佛北京校友会联合举办。来自政府、企业、学界等相关领域的官员、专家、学者等共100余人参会,其中包括60多名在北大学习的中外司局级官员以及10多名哈佛北京校友会成员和在华游学或实习的哈佛大学学生。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内在关联、发展逻辑和未来走向,如何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构当代中国新文化,是当前学术研究的重大前沿课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记不清是几年前去古都开封,在朋友陪同下游览了刚建成不久的“清明上河园”。在模拟修建的一条宋街的一个中药店铺的大门两侧,赫然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但得世间人长寿”,下联是:“不惜架上药生尘”。我看了心灵为之一震:这是何等的襟怀,何等的仁慈博爱之襟怀;这是何等的境界,何等的忘我利他之境界——不禁从心底里为之喝彩!这与历经三百年的同仁堂药店提出的“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的对联的内质,
20世纪西方的文学理论,名目繁多,都先后输入中国,从世纪初即如此。中叶以后,文论的西潮更汹涌流入两岸三地,众多中华的文学研究者崇洋趋新,以西方的马首是瞻。20世纪西方文论内容丰富,有助于文学析评,却也有艰深或欠通达的不足。中华学者从这些文论中有所得益,却也有不分青红皂白照单全收而贻笑大方的。至于西方汉学家研究中国文论虽见成果,但难免有偏差;一般学术界、文化界对中国文论则只作极有限的“接受”,甚至完全忽视。20世纪的文学理论,中国多入而几乎没有出,出现严重的文化赤字。本文作者建议中华学者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
“但愿应时还得见,须知胜似岳阳金”是元明戏曲小说中常见的一句俗语,其中的“岳阳金”又写作“洛阳金”。通过对有关文献的比较和分析,可知这句俗语最初用的典故是“栎阳金”,后来在传抄过程中逐渐误作“岳阳金”或“洛阳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