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湖水共悠悠——涉唐宋岳阳楼文学在湖湘文化中的展现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ving_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湖湘文化的代表内容之一,岳阳楼文化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千百年来,岳阳楼和文学共生共存,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借助涉唐宋岳阳楼文学作品的解读,读者不仅能够对涉唐宋岳阳楼诗歌的内容、思想、艺术特色以及湖湘文化内涵、特点等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还能借助湖湘文化在涉唐宋岳阳楼文学中地展现对岳阳楼文化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在正确价值观的影响下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社会理想.
其他文献
本文站在消费主义背景下对艺术家杜安·汉森的艺术作品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其作品所选的主题和创作方法上的解析,揭示今天消费主义下艺术的主题与创作方法的巨大改变以及巨变背后所考量的意义.
本文以是枝裕和上映于2013年的电影《如父如子》为分析对象.尽管《如父如子》讲述的是两个阶层不同的日本家庭因一桩不无狗血的意外而产生的交集,影片的叙述重心却始终聚焦于福山雅治扮演的男主人公野野宫良多身上,更为具体地说,影片叙述的是一个精英中产阶级男性成长为父亲的故事.文章认为,是枝裕和通过两个脉络讲述了这一成长:其一是良多对原生家庭创伤的克服,其二是他对于”追求成功”的中产阶级人格的反思,本文进而将这种成长指认为一种对父权的软化和变奏.同时,文章通过分析《如父如子》对斋木雄大一家的呈现,解码了是枝裕和对”
民族手工艺品不仅倾注民族情感,还渗透了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族手工业与旅游业逐步相互融合,民族旅游手工艺品的市场空前发展.西藏手工艺品作为有特色的高质量工艺品成为旅游手工艺品市场的中心之一,在社会高速发展的现代,它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论述了文化保护意识对西藏民族手工艺发展的重要性,国家应该坚定落实保护政策,推动旅游开发和民族手工艺文化同步发展.
高校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是开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力量,高校二级院系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以教师为主干、学生为主体,其组建、培养、发展中存在诸多困难.本文试以普通大专二级院系为例,结合新闻宣传队伍建设内在要求和院系专业特色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的路径.
铁质刀剑、剪刀文物是中国古代铁质文物的重要种类,它们由于自身的功能性质,成为历史时期高水平铁器制造的反映.通过观察、研究现有实物,结合文献资料,可知古代铁质刀剑、剪刀制造工艺大致可分为渗碳锻打和铸造两种主要方式.汉代以后,随着古代冶铁技术的逐渐成熟,前者以百炼钢为代表,后者以铸铁脱碳钢、展性铸铁为代表.相比之下,百炼钢的渗碳和组织结构更为均匀,同时也耗费更多的人力和工时;铸铁件可以实现一定的规模生产,也能达到刃具所具有的强度和相应的加工性能,但组织的均匀程度则不如百炼钢.这两种工艺支配着古代铁质刀剑、剪刀
近年来,随着各地越来越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大量名人故居被公布为文保单位或文保点并加以保护利用,其所承载的名人精神、人文气质及历史文化也借助陈列展览这种艺术方式得到了有效体现.因而,众多的名人故居被布展成小型专题陈列馆向公众普及历史文化,传递人文精神,此举既可以深度挖掘文保单位的历史文化价值,又能发挥文保单位的爱国主义教育服务功能.名人故居的陈列展览设计需要突破名人故居建筑的局限性,合理利用故居中的空间资源,专题设计上也要与建筑、名人、地方文化有机结合,如此,才能打造出完美的展览设计效果,使陈列展览和人物形象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声乐艺术、民族艺术也在迅速发展,民族音乐中不断的融入了美声唱法元素以及其他文化艺术精髓.文章主要分析草原歌曲《莫尼山》的背景介绍及演唱过程中如何将美声唱法完美运用于草原歌曲的演唱当中,并提出了在演唱这首作品时美声唱法中气息、高位置、共鸣腔体的融入以及美声唱法在咬字吐字的融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美声唱法和民族声乐艺术的融合发展进行了展望.
藏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由于栖息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地理条件的相对封闭使得我国藏族形成了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藏传佛教是藏族的主要信仰,对藏族的文化具有比较深远的影响.因此为了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融合,本文以迪庆擦擦造像艺术为例就藏传佛教擦擦造像的造型语言形式进行探析,希望可以为促进我国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有效的帮助以及和参考.
葛亮的《北鸢》承袭了《红楼梦》等传统古典世情小说的风格,工笔细致地描摹了民国时代日常生活的情状,用典雅至极的语言对人和器物的描摹让整部小说散发着中国传统的古风雅韵.新时代号召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方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北鸢》的出现恰逢其时.本文围绕此书展开了”70后”作家葛亮在新时代如何进行历史书写的讨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