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保健对不同体质小儿的影响

来源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11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保健对不同体质小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接受的健康小儿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小儿36例。观察组小儿根据不同体质采取中医保健策略干预,对照组小儿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2个月后对两组小儿进行随访,记录和对比干预前后身长体重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小儿身长、体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小儿身长(65.37±7.52)cm,体重(8.64±2.42)kg,均高于对照组小儿(P<0.05)。结论:针对不同体质的小儿,采用相应的中医保健策略,对于小儿生长速率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中医保健;不同体质;小儿;影响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1--01
  在人类个体中,体质指的是功能活动、形态结构等方面,固有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特点,其余心理性格等方面,均有著密切的联系。不同体质的人,对于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程度、病变类型倾向性等,都有着不同的影响。中医对于人类体质具有较为深刻的研究,根据中医辨证原则,可分为不同体质[1]。体质情况对于小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可通过中医保健的方法,使小儿体质得到改善,促进小儿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接受的健康体检小儿72例,研究了中医保健对不同体质小儿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接受的健康体检小儿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小儿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在1-2个月,平均年龄为(1.3±0.2)个月;观察组小儿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在1-3个月,平均年龄为(1.6±0.3)个月。所选小儿中,体质包括34例(偏)生机旺盛质、8例(偏)脾虚质、6例(偏)肺虚质、11例(偏)心火盛质、5例(偏)积滞质、4例(偏)肺虚积滞质、4例(偏)脾虚心火旺质。其中,除生机旺盛质和偏生机旺盛质外,其余体质均数偏颇体质。纳入标准:均为正常阴道分娩小儿,均为足月儿,小儿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早产儿,患有先天疾病的小儿,剖宫产小儿。两组小儿在性别、年龄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小儿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由小儿母亲及家属自行喂养。
  1.2.2观察组
  观察组小儿采取中医保健干预措施,对生机旺盛质小儿,按摩足三里穴,取平补平泻法;对于对肾虚质小儿,按摩名门穴、足三里穴、肾俞穴,取补法;对心火旺盛质小儿,按摩下巨虚穴、大陵穴、神门穴,取泻法;对积滞质小儿,按摩中脘穴、足三里穴、脾俞穴,取泻法;对肺虚质小儿,按摩足三里穴、肺俞血,取补法;对脾虚质小儿,按摩足三里穴、脾俞穴,取补法。如小儿为兼证,则隔日交替采取相应按摩方法。每个穴位按摩3min,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10d为1个疗程[2]
  1.3观察指标
  2个月后对两组小儿进行随访,记录和对比干预前后身长体重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两组小儿身长、体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小儿身长(65.37±7.52)cm,体重(8.64±2.42)kg,均高于对照组小儿(P<0.05)。
  3讨论
  中医思想是我国医疗发展中传承下来的优秀思想,近年来不断和临床实践相结合,使得中医理念更为完善。体质学是中医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不同体质,采取以人为本、因人而异、辨证施治的方法,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根据中医治未病理念,对于不同体质的小儿,采取有效的中医保健措施,均可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小儿增强体质,对促进小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小儿不同的中医体质分型,生机旺盛质和偏生机旺盛质采取平补平泻按摩法,心火旺盛质采用泻法按摩,各类体虚体质采用补法按摩。通过有针对性的中医保健措施,提高中医保健的针对性,将小儿体质调节到理想状态,改善偏颇体质,促进小儿生长发育。生机旺盛质小儿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可很好的适应自然环境,因而可通过平补平泻加快小儿生长速率[3]。对于偏颇体质小儿,身体和谐破坏、阴阳失衡,可能引发多种疾病,从而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本文研究表明,对不同体质小儿采取中医保健,小儿身长、体重生长速率均高于对照组小儿。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体质的小儿,采用相应的中医保健策略,对于小儿生长速率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陈建宏, 何秀玉. 金鱼外洗方对不同中医体质小儿异位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34(1):35-39.
  [2]严辉, 朱燕波, 邸洁,等. 中医体质健康教育对不同运动习惯人群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36(3):40-44.
  [3]陈新征, 刘晨. 中医体质辨识健康教育对慢性肝病住院患者焦虑程度和满意度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21):3002-300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评价双源CT痛风结石检查在痛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风湿免疫科疑似痛风患者86例入组,对比X线、CT诊断效用。结果:诊断为痛风70例、其他疾病16例。CT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符合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各个部位的痛风石检出率、通风石检出的部位数高于X线。CT在足背、髌骨内踝处痛风石检出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正畸患者治疗中应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4月-2021年5月收治的70例正畸患者采用掷骰子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采用直丝弓固定矯治器与观察组(35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以患者咬合功能改善情况、牙周健康状况及龈沟液酶水平变化情况作为本次观察的观察指标。结果:粘戴前两组咀嚼效能(ME)、最大咬合力(MF)、最大合力时间(MFT)水平
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沙库比曲在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1年9月心力衰竭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39例)和对照组(n=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沙库比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FS,E/A均高于对照组(P<0.05),BNP低于对照组(P<0.05);治療后,观察
摘要:目的:探索能谱CT单能量在去除增强静脉内对比剂硬化伪影的价值。方法:对80例胸部CT增强及CTA患者行能谱扫描(GSI),使用两种不同浓度的造影剂,40例患者使用碘佛醇(320mgI/ml),40例患者使用碘美普尔(400mgI/ml)。80例患者中68例患者的静脉内对比剂硬化伪影明显,将此48例患者进行能谱后处理获得1组140kVp混合能量图像和4组单能量图像(60-110keV)。计算5
摘要:目的:针对儿科临床用药,观察阿奇霉素的药学价值以及存在的不良反应。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10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均为儿科患者,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用药治疗方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观察组,n=50),阿奇霉素注射治疗(对照组,n=50),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展开分析。结果:治疗效果对比,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96.
摘要:目的:在本研究中对我院所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早期针灸按摩与常规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希望以此对早期针灸按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深入探讨。方法:在本研究中选取我院所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象,研究时间为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对96例样本对象进行平均分组,两组患者需要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48例患者运用中医药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对照组),
摘要:目的:分析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Sino),实验组采用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均高于治疗前,Cobb角均低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椎体前后缘高度高于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病理诊断的特征,总结内镜诊断经验。方法:2017年1月~2018年2月,医院内镜共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116例,回顾性分析,评价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内镜下表现分布。结果: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06例,内镜诊断符合率91.4%(106/116),病理诊断伴有不典型增生49.1%、肠上皮生化46.6%。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表现,伴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情况如
摘要: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检查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经病理确诊的6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测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肿瘤标志物检测,观察组采用支气管镜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比分析两组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等相关指标及患者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EA、NS
摘要:目的:探究观察不同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2020年1月-2021年6月,选取在本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7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患者发病时间将其分组,早期组50例在发病72小时内进行手术,晚期组25例在发病72小时后进行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早期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优于晚期组,显示有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