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意趣 以笔绘心——以《山水画》教学为例

来源 :新课程导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墨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小学美术教学中,水墨画教学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水墨画教学,依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让学生在水墨意趣中逐渐掌握绘画技巧,感受国画魅力,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促进美术素养的提升。本文将以“山水画”教学为例,简要探讨水墨画教学的实践策略。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评述"单元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下面,文章以"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为例,探究初中美术教学模式。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手段,如何设计教师培训课程已成为疫情下教师培训的重要议题。借助克努兹·伊列雷斯的全视角学习理论,从内容、互动和动机三维度看在线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发现内容狭窄,局限知识与技能;线上时长与线下培训时长一样,难以激发学习动机;实施方式单一导致互动不足。基于此,提出优化教师在线培训课程设计的举措:构筑多模块课程;以自主学习和专家引领提升学习动机;构建跨界学习共同体。在充分理
<正>初步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山水画,体会其笔墨精神小学美术教学中,中国山水画的学习必须守住笔墨。笔墨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重中之重,抓住了笔墨这个主线,就抓住了中国山水画的精髓,学习中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山水画是用勾、皴、擦、点、染等丰富的表现手法,通过线条和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物象的一种绘画形式。笔者现跟随上饶本地山水画名家罗来兵老师学习山水画,我发现罗老师的用笔酣畅淋漓,线条顿挫有力,恰好符合古
期刊
目的 了解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道德困境的研究现况。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Scopu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3月,并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35篇文献,结果显示,急危重症护士道德困境的影响因素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个人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正>习近平强军思想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行动纲领,是全面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的科学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引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十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伟大实践昭示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以高度政治自觉深入持久地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不断开
期刊
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核心是强国兴军。新时代大学生是中国梦、强军梦的建设者,高校提升军事课育人水平,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和强国兴军战略的重要举措。文章在对目前军事课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可以从以下四个现实路径努力:一是创新军民融合机制;二是探索传创融合的军事理论教学方法;三是建立点线融合的军事技能教学模式;四是实施知行融合的全方位教育载体。
积极探寻符合儿童发展需要的美术教育路径是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亟须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创设美的情景,唤醒审美期待""运用美的方式,沉浸审美体验""设计美的活动,激发审美创造"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路径。
现在我们正处于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股权激励作为当前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给予股权激励提供了政策指导和良好的实施环境。但如何设计科学的股权激励方案,适合企业的发展,达到预期结果,是当前政府、企业和学术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选取云南省Y公司作为研究对象,Y公司作为云南的商业类省属国企,2018年入选“双百行动”,随后响应“双百行动”的改革,成功实施了限制性股票激励,在Y公司的激励
面对应急物资储备精细化管理模式提出的多元储备、合理配置资源、注重质量效果和提升响应效能等新要求,亟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定量化的应急物资储备库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基于协同作用机理将应急物资储备应急能力评估系统分为了4个子系统;从功能维和时间维的角度进行设计,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应急物资储备库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在四川省2个典型地区应用示范,验证了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评估结果显
从STSE教育理念出发,以“碳”的历史发展为主线,以体验式探究活动为载体,以信息化技术为媒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悟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充分体会化学的学科价值,提升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