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天池的“时光隧道”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y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池“时光隧道”也称三工河谷,是指河谷进山口至石门,这大约20公里的范围内集中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的地质景观的地貌。人们通过这些地质景观,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数亿年前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地质巨变和生物进化的历史脚步。
  荒原新生代
  丝绸之路新北道开通之后,现在的阜康成为往来于这条古道,进入乌鲁木齐的门户。其中,在三工河谷谷口附近要经过一个名为九沟十八坡的黄土地带,这里距乌鲁木齐约40公里,过去,这个距离恰好是驼队一天的行程。
  按理说,往来行人以及驼队即将抵达一个物流中心,长途跋涉、鞍马劳顿的日子就要告一段落,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但是,情况却与人们的想象恰恰相反,其中奥妙即在于九沟十八坡的地形。九沟十八坡地势由北向东南渐高,每一道沟梁都与巍峨的天山相接,通过三工河谷则可以直接进入天山深处。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这种特殊的地形为盗匪提供了隐匿行踪的屏障,同时,也给盗匪提供了逃匿的路径。
  很久以前,冷不丁,呼啸一声,九沟十八坡的沟壑之间,就会钻出蒙面盗匪。抢劫之后,盗匪便借助地形的掩护逃之夭夭。商贾过客即便遭遇抢劫,也找不到劫匪的影踪。因此,人们一提到九沟十八坡免不了会吓出一身冷汗。那么“九沟十八坡”这种奇特的地形是怎么形成的呢?
  从地质学上来说,这个黄土带就是新生代地层,沟壑形成的原因同样与天山的隆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它从6500万年前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新生代开始后,地表各个陆块此升彼降,不断分裂,缓慢漂移,相撞接合,逐渐形成今天的海陆分布。
  隆起的天山与西北部相接的准噶尔盆地相互作用,地层发生扭曲变形,再加上雨水的冲刷作用,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九沟十八坡。
  明星天池甲龙
  进入三工河谷之后,黄土山丘很快被河谷两侧的灰绿色泥岩替代,从地质年代上来看,这种类型的岩石就是中生代的产物。大名鼎鼎的恐龙就诞生在中生代的侏罗纪,这里也恰恰是发现明星天池甲龙的区域。
  1973年,新疆石油管理局的彭希龄先生在三工河谷进行地质调查时,在灰绿色泥岩中发现甲龙骨片。同年,新疆大学生物地理系的师生,在这里的侏罗纪地层中又采得若干甲龙骨片。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经调查研究,证实了甲龙的骨片产层无误。
  资料显示,甲龙是恐龙家族的成员之一,因为背上长满由骨板组成的骨甲而命名。四足行走,属草食性动物。甲龙的两边有很大的骨刺,一直延伸到尾巴。
  三工河谷发现的甲龙骨片经研究复原后,是一种原始的小型甲龙类,体长约3米。它的发现在科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亚洲甲龙在中侏罗纪已开始出现的事实。
  从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我们可以看到中生代时期,爬行动物如恐龙类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中生代还出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中生代植物,以真蕨类和裸子植物最为繁盛。到中生代末,被子植物取代了裸子植物而居重要地位。
  中生代末发生了白垩纪灭绝事件,大量的物种突然灭绝了,包括当时的地球霸主恐龙。有些学者认为是一颗彗星或者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气候变化,导致许多物种,尤其是冷血动物,无法适应低温而灭绝。但是,人们却无法解释与恐龙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鳄鱼却存活了下来。随着科学工作者的努力,白垩纪物种灭绝之谜又有了新的发现,其中,恐龙灭绝说便被新的研究成果推翻了。有相当一部分恐龙因为其体形小巧便于藏身,同时,由于它们对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从而躲过了那场浩劫,并且一直存活到现在。今天,这些小恐龙仍然生活在我们周围,并且与我们人类朝夕相处。它们就是翱翔在蓝天的各种鸟类以及茂密丛林中的伪装高手变色龙,还有栖息在我们卧室墙壁、天花板上的小型蜥蜴科目——壁虎。
  三工河谷的中段,有一座孤零零暗红色的山包,如果你稍微留意一番山体上的岩石,你就会发现,岩石当中夹杂着许多类似植物形的东西,以及动物的局部骨骼化石。这些类似植物的东西的确是生长在1亿年前的苏铁、银杏、古松柏等植物,只不过它们已经石化,变成了化石。红色小山包也因此有了化石山的名称。通过这些植物化石以及动物化石,人们就能够直观地了解到数亿年前地球上曾经发生的故事,实现了超越时空回到中生代的旅行。
  化石山的周边分布着几处黑色的煤层露头,即使用手也可以挖出乌黑发亮的煤块来,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形态怪异的风化岩石。河西山间小盆地四周环绕着五颜六色的山体,一层一层不同颜色的岩层或倾斜或隆起或断裂,生动形象地展示着各种地质构造,如背斜、向斜和断层等。这些景观结合在一起,情形就如同一部浓缩的中生代地质历史。
  遥远古生代
  离开化石山,继续向河谷深处前进,河谷两侧的山体越加险峻,岩石的色泽和排列方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我们进入了古生代地层。
  古生代地质年代的第3代,此前则有太古代和元古代。资料显示,古生代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3亿年前。古生代包括了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古生代的标志之一就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成矿期,同时,在志留纪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和最早的陆生植物。
  我曾经跟随一个物探队在塔尔巴哈台山区寻找铜矿和金矿,当时,我对地质成矿等一窍不通。但是,专家们却手持地质锤,时而在这块岩石上敲打几下,时而又对其他的岩石产生了兴趣。后来,我才明白,地质工作者们敲打的岩石主要是古生代的岩石。因为,我们利用的大多数矿藏就诞生在古生代。
  古生代不仅造就了众多矿藏,目前已知的远古生命也在这个时代诞生了。古生代的海洋里生活着门类众多的生物,植物界以海藻为主,动物界出现了三叶虫、珊瑚和腕足类等。
  天池“时光隧道”蕴藏着丰富的地理学知识和无穷的自然奥秘,各个地层的岩石都极具代表性,并且包含了各地质时代的动植物化石标本,俨然一个天然的地质公园。同时,幽深的峡谷地貌,暗合了人们穿越隧道的感觉,有专家说,天池“时光隧道”不仅极具开发前景,而且对构造大天池旅游景区,提升天池旅游的文化价值大有益处。
  目前,相关部门对天池“时光隧道”的提法进行了论证,结论是在20公里范围内,依次分布有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地质景观的地貌,目前还没有其他的相关报道。也就是说,新疆的天池“时光隧道”是唯一的。
其他文献
新疆人心里,天山是父亲,是神灵,分量比着黄河于中原大地。  日本学者松田寿男眼里,天山等同于长城。  这条山脉,还有一个不能等闲视之的作用,这就是引导草原牧民流入绿洲,并且使之转变为农业民族的作用。  在准噶尔盆地,天山这个伟大的作用借助玛纳斯河而有了结果。  玛纳斯河跳出天山中部的依连哈比尔尕冰川,先一路穿山越涧,汇百水成一河,从肯斯瓦特脱离天山的约束后,挟裹着数以亿计,朴素中透着高贵的鹅卵石,
期刊
古代中国,除和田是我国著名的玉石产地之外,历史上新疆叶尔羌地区(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叶城、喀什等县域)也是一个主要产玉之地。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写道:“凡玉人中国,贵者尽出于田、葱岭”。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关于玉的产地问题,曾经有过不少讨论,经过一番讨论以后,现在大家已经同意,新疆的和田(于田)和叶尔羌地方的山上和河中,是两千年来主要也是唯一的产玉中心”
期刊
《西游记》中有个女儿国,故事的内容几乎人人都知道,许多人大概以为,女儿国不过是杜撰而已。其实女儿国在历史上被称为女国,也叫苏毗,最高统治者为女王,另外还有一位小女王协助女王管理国家,观其风俗,俨然是母系氏族公社。  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精绝国遗址出土了一些木简,解读他们发现,精绝国长期受到强大部落“SUPIS”人的侵略,在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突然消失了。种种迹象表明,“SUPIS”就是女国。也就是苏
期刊
翻开《世界历史》,公元1865年可以说是一个极为特殊诡异的一年,至今都令历史学家和术学家陷入深思。  那年的全球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充满了天灾人祸、血雨腥风:在太阳初升的日本,幕府征兵诸藩疯狂进攻长门、萨摩属地,英法美荷等舰侵入日本迫其开商埠;在朝鲜俄军入侵元山,大院君大杀天主教徒;在中国内地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彻底败亡于此年,数以十万计的太平军残部及捻军被绞杀;在越南六省大闹饥荒,海盗水匪盛行;
期刊
土尔扈特人并不生活在船上。然而游牧部落却总是以“行船”的方式带领着他们的畜群,找寻最合适的草场和水源地。假如每一座帐篷都作为一艘独立的舰船,那么这定然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因此承载着土尔扈特游牧部落信仰的庙篷,则无可厚非的作为这支舰队的旗舰。这艘旗舰意味着方向,意味着指示,意味着带领,与此同时还要真正的起到护佑的作用——在那场几乎覆灭的“东归”迁徙中,土尔扈特人一定得到了神灵的庇佑,否则这有可
期刊
盛夏,这些冰块看起来都让人觉得舒服。它们斜放在铁皮条盆上方的特制铁架子上,边融化,边等待铲取和食用。  这是一个彤红的摊位。清晨的太阳照在红布顶棚上,红色的光芒又映照在下面铺盖在长条桌上橘黄色的胶皮上,桌面上则是碎冰块、冰激凌、碗勺和玻璃杯等物什。  在7月暴烈的阳光下,由于红色顶棚和橘黄色桌面彼此呼应,玛丽亚姆的这个道哈甫摊位显得酷热难当。仿佛一个火星,就足以使这里的空气燃烧起来。但正是这种看似
期刊
最早统治阿勒泰克列依部落的库库岱从大清乾隆皇帝手中接过“镇国公”的封印回到卡尔巴山,站在山巅眺望雀跃欢呼的父老乡亲们的时候,他坚信自己的这个爵位和拥有的统治权会代代相传,直到永远。  这个家族究竟传袭了多少代,恐怕难以说清楚,但这个家族的显赫地位是不容置疑的。18世纪初,哈萨克斯坦的各部落中脱列的统治地位被沙俄帝国取消,到18世纪后半叶时已从中亚大地销声匿迹。中国大地上的这个哈萨克族克烈依部落中的
期刊
维吾尔族人家的餐桌,从来都是极具诱惑力的,一道道精美的饮食,仿佛盛开的花朵,绚丽多彩、芳馨扑鼻,养眼不说,还直吊人的胃口。  刚出炉坑的热馕、吃着过瘾的拌面、回味无穷的抓饭,被誉为我们传统饮食“吉祥三宝”,这两年我分别以《心爱的馕》、《拌面传奇》和《抓饭的味道》为题,进行过专门介绍。而另外三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面肺子、玉古尔和雅普玛,我则比喻为维吾尔族餐桌“三朵奇葩”,同样让人垂涎三尺、一“吃”为
期刊
长篇报告文学《卖烤羊肉串串的阿里木》用十三个章节26万字的篇幅为我们细致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信念坚定、勤劳朴实、满怀爱心、助人为乐的新疆汉子的形象。作品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使我们走进了这个平凡人的内心世界,让阅读者心灵震撼、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  作品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时代性、作品紧紧扣住阿里木乐善好施、济贫帮困这一主线,展示了阿里木跨越民族、跨越时空的人间大爱,诠释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
期刊
哈密回王是清朝时统治哈密绿洲的维吾尔族王爷,前后九世,历时233年,是新疆最有势力最富有的王公贵族。在那动荡的岁月里,他们如何抉择,怎样固守来自紫禁城的使命,又如何成为回疆八部之首?透过戈壁烽燧连绵的狼烟,那段历史渐渐清晰。  王族后裔今何在  新疆在清朝时被称为回疆,新疆的维吾尔族被称为回部。哈密回王是指1697年到1930年,统治哈密绿洲233年之久的哈密维吾尔族王爷。  2005年,新疆维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