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新生成 享受历史之喜悦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11654451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这是衡量教师面对课堂意外应急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标准之一。历史教学中应该怎样把课堂的意外在动态中转化为新的生成?如何让学生在历史课中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的体验与教育?结合自己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点点滴滴,在此与众共享,以求共同探讨共同成长。
  【关键词】历史 课堂 意外 转化 “动态生成”
  在实施新课改、倡导高效精品课堂的今天,“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是体现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一项指标,是衡量教师面对课堂偶发事件应急能力与智慧的一个标准,是评价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著名教育学家叶澜说过:“课堂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教学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在课堂上常常会出现教师无法预料的问题,甚至发生互相矛盾的意外情况。面对如此之多的有价值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独具慧眼的教师会善于捕捉,并将其及时纳入临场的教学设计中去,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促使课堂生成出让人意外的精彩。我非常赞同有人把“课堂生成”称为“未曾预约的精彩”。乍一听,课堂生成感觉好像是很深奥似的,其实,只要你用善于发现的眼睛观察它,不断关注的心去追寻它,敏锐的思维捕捉它,准确的时机把握它,智慧的良方应对它,精彩就会来到。想知道课堂中我是如何遇到“未曾预约的精彩吗?”生成又是如何在动态中形成的呢?下面与大家共享我在历史教学中课堂生成的点点滴滴,以求共同探讨共同成长。
  那是某年12月25日下午的一节课,正值期末考试临近。我推开初二某班的教室门,看到课前的学生们正紧张地复习进行备考,走上讲台,师生互相问好致意后,此时的我正准备按照复习课的进度安排学生复习,突然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情景:
  【情景一】情动于意外之时
  生:祝老师节日快乐!(用五颜六色装饰好的苹果被六个孩子从抽屉拿出来,捧在手上,陆续走上讲台递给老师)
  师:谢谢!谢谢大家!(抚摸着同学回答)
  (很显然,同学们的举动感动了我,一向严肃的我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并溢于言表)
  师:同学们,今天是什么节日呢?(我接着提问学生)
  生:圣诞节。(异口同声地回答)
  (我快乐的情绪很快地传染给了学生,他们兴奋地互相看着并小声议论着,大家都陶醉了!)
  师:祝同学们圣诞节快乐!(我真诚地说)
  生:(课堂上一片掌声)
  在这个情景中,我不得不反思,是什么触动了我那平静的心?是那未曾预设的师生之间的真情,它牵动着师生彼此的心,它感动着师生双方的心。教学活动中,学生意外创设的情境,触动了教师的情感世界,这种意外只要紧紧抓住不放,就能变成课堂新生成,真正让真情涌动于意外之时,在意外之时感受真情,让喜悦荡漾于心间。正是这意外激活了我思维热情,让我果断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使意外发生了转化。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因此,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我使之付诸于实践,全身心地参与到了下面的教学活动中去。
  【情景二】“生成”创新于意外之时
  师:圣诞节要过,可不能崇洋媚外啊!但我们中国人要过好咱们自己的节日,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好吗?
  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
  师:圣诞节的由来你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后静静地望着老师)
  师:圣诞节与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
  生:(学生摇摇头)
  师:圣诞节与哪一个宗教有关?
  生:(沉默无语)
  此情此景,面对教师提出的有关圣诞节的一连串问题,此时的学生虽然一无所知,但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目光齐刷刷地望着我。我不失时机地抓住当时节日中的历史和生活中的历史这一特殊时刻,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整合教学资源,临时决定把初三年级教学内容有关圣诞节与基督教的相关知识作为本节课堂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进行讲解。这样使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现实世界贴近,与学生的好奇心和当时的情景需要相符。不言而喻,学生的认真程度前所未有,令我震惊,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叶澜教授所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使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这样调整的课堂既符合以学生为主体,又体现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改理念,同时又满足了学生急切的求知欲;既让教师的教育智慧发挥到极致,又让课堂的意外成为催发新生成的动力。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思维碰撞中领悟知识,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彼此享受到尊重的喜悦、成长的喜悦。于是,我想为什么不借此良机推波助澜,让学生感受到更加意外的惊喜呢?
  【情景三】分享喜悦、体验情感于意外之时
  师:中国古代有句名言:“与人乐乐,独乐乐,孰乐?”。
  生:同乐!(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后回答)
  师: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分享圣诞节的快乐吧!
  生:(有的学生鼓掌、有的惊讶)
  师:(安排两名学生洗好送给老师的苹果;并把每个苹果在讲桌上均分为六、七份)
  生:(部分学生分发苹果)
  师生:(共同享受苹果的美味!)
  师:祝大家不仅圣诞快乐,而且每一天都健康成长、开心快乐!(衷心地祝福)
  师生:(在掌声和快乐中结束本课)
  在此情景中,从教和学的双方来说,学生在历史课中感受
  到教师的关爱,分享到与人同乐的喜悦。从教师的行为中、课堂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平等、友善、和谐、诚信、爱国、自由,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教育,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大地发挥了历史课应有的教育功能。教师的教学设计完全是在学生尊师、爱师的情感推动下得以改变,受到启发并开拓创新,不断升华。这一系列教学过程所发生的变化,真实地记录着教学双方的相互助推、相互促进动态的生成过程。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在相互关爱中进一步加深师生情感,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课堂的效益。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成就学生,成就教师,成就课堂。
  总之,这样的课堂令我感动,让我颇受启发,回味无穷。以上案例中,课堂上那一幕幕的情景发自师生的肺腑之言,出自师生的真情流露。不仅加深了师生的情感,而且在动态中生成了一个新的师生双向互动、双向交流及双向影响,共同发展、共享成就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和谐相处、团结友爱、平等对待,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平协调的关系。在意外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感悟,在感悟中得到教育。这与新课改的重要要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也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相契合。2011年版的《历史课堂标准》中所说:“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这是义务教育阶段对历史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最后,就让我们每一个历史教师按照新课改和《历史课堂标准》的要求,关注课堂新生成,利用智慧积极催发新生成。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在实践和创新中收获历史课堂带来的喜悦,把历史新课改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其他文献
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群体。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所以,班级管理的好坏对于班级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对于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经过这二十年的工作,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爱心,要有对学生的挚爱之情和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并且在班级管理中要恰当处理好刚性管理与柔性
同一份试卷,由不同的教师来评阅,误差竟在10分以上;同一篇语文作文,由不同的老师打分结果竟相差20多分;前几年,教育部有关专家对某地英语试卷进行抽查,发现误差竟达30分;就是
[本刊讯]2004年1月14日,亚洲包装中心领导参加了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浙江分会举办的"浙江省日本著名企业家交流恳谈会",向参加会议的中国日本商会代表团全面介绍了亚洲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关键词】素质教育 学生素质  面对21世纪的挑战,实施素质教育,我国青少年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1、学会做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逐步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理解
对包装进行生态评估是生产持续发展的需要,又是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ISO1400国际标准明文规定,凡是国际产品(包装)要进行环境认证(EA)和生态评估(LCA),并使环境标志(EL),与ISO
在职校生活担任班主工作以有三个年头,班主任从心理上讲,当然喜欢守纪 习惯好 成绩优秀的学生,但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不可能都优秀,难免有一些行为 品行欠佳的学生,优秀学生也难免会犯错误, 遇到的问题较多,每一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的犯错误,有一些人可以自己妥善的解决,有一些人一错再错,还有一些人消极放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有个人性格气质、学校家庭教育以及社会负面影响等……。当这时作为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