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中学网络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rd_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及应用的普及,“上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QQ也已逐步被广大网民所熟知,成为新的网络应用模式,一些教师逐渐把QQ渗透到信息化教学应用中。笔者通过对QQ的接触和实践,进一步探讨了QQ在网络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QQ群的建立
  
  在QQ客户端,界面上有一组“群/校友录”,点击组内提示文字,选择“创建一个群”,填写群的基本资料:1)群空间名字;2)群的简介;3)身份验证;4)群空间分类。个人资料登记并通过身份验证后完成群的创建,系统将给出提示并给创建的群分配一个ID,以便别的用户可以通过这个ID查找并加入群。
  
  QQ在中学网络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QQ的班级管理功能通过QQ的群功能,建立一个班级QQ群,在这里可以实现全班学生之间的交流。如可在班级QQ群上公布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将班级在学校常规考核中的位置和学生在班级考核中的表现每天在QQ群上加以公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自觉形成“我为班级争光、班级以我为荣”的强大班级凝聚力。除了在QQ群上公布学生每天各项竞赛情况外,还可在在学期结束末对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各类学习获奖记录与学生的各类作品等进行汇总。
  同时也可把班级QQ群应用到教学中,比如学生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以及迟到、早退、旷课等都可以用数字方式记录下来,形成一个电子档案。通过构建电子档案,能够反映出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和各个学习阶段的发展过程,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班上的位置,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利用QQ进行教学资源的传输教师可以通过在QQ上发布教学设计、课件、教育教学随笔、论文及教育教学中的困惑等,与同行及时交流,创造出更多的智慧,提升专业素质。比如学校英语教研组的教师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合理的分工,共同协作完成同一年级的备课任务,然后发布在网上。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共同修改教案,提高备课的质量。同时把组内每个英语教师上公开课的课件或课堂教学实录放到QQ中,这样既可以补充扩展教学内容,也可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观点和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创设学生学习的丰富情境在QQ的空间里,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都可以访问,它可以让更多的学习者参与到群体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比如笔者在QQ里开设学生感兴趣的栏目:1)音乐在线;2)趣味智力题;3)Everyday English;4)单词游戏;5)英语论坛;6)奥运专题;7)幽默美文;8)英语在线。
  构建家校互动的网络平台会上网的学生越来越多,而学生的业余时间也越来越多地被网络所占据。单凭学校的教育已经难以适应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而QQ群是构建家校互动的一个平台。这一平台方便师生和家长日常使用,具有互动性、即时性,能让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实现类似“打电话”“留言条”等效果。比如台州市受台风“韦帕”影响期间,学校大面积积水,家长不知学校何时能开始上学。教师利用QQ群网络平台,随时给家长提供信息,通知学生来学校上课。
  
  创建QQ群的几点体会
  
  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个性被压制,潜能无法自由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而在QQ群这个平台中,教师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发展和完善个性特长,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学生的心理上分析,学生由于身心的变化、自我意识的增强及性意识的萌动、个人隐私范围的不断扩大,有许多难以启齿的问题,这就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沟通障碍。而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师生之间无角色隔阂,没有年龄差异,可以敞开心扉自由交谈。教师通过不断的教育感化,灌输思想教育,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有助于教师积累教学资源网络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不断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新的视野来设计教学,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通过QQ群这个平台,也可以借鉴其他教师的成功教学案例和教学经验,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以及通过与教学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学习他们经典的教学思路、方法,从而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利用QQ聊天软件的功能优势,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只要利用好QQ聊天软件,笔者相信QQ将会是教学一个有力的助手。同时面对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教师更应开阔思路,启发思维,不断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大溪二中)
其他文献
“芬兰教育以孩子为中心,而非以热衷目标的家长的好恶为重,从更基本、更人性的角度思考孩子的可能需要,然后施予尊重孩子感受的教育,绝非放纵、宠溺。芬兰教育的宗旨,在于提供给每一个孩子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帮助每一个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使人尽其才。”  打开陈之华女士的《成就每一个孩子》,扉页上的这段文字在映入眼帘的那一刻,便深深地打动了我。待走进书中,才发现,这样的文字,书中几乎随处可见。  “孩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复韵母ie、üe、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读准音,认清形。  2.正确拼读声母和ie、üe组成的音节,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xiě、zuò、yè。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夜色、雪花”两个词语,说一两个简单完整的句子。  4.认识“雪、儿”两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月儿弯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复习复韵母ei及四声
文本解读  《开满鲜花的小路》是一篇生动有趣、哲理深刻的童话故事。讲述的是关于“礼物”的故事,充满爱的温情。题目中的“开满鲜花”“小路”极具画面感,呈现出生机勃勃、富有朝气的美好景象,激发起小读者走进文本、阅读故事的欲望。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对话较多,扣住“礼物”设置了两条线索:一条是故事发展的经过,另一条是鼹鼠先生的情绪变化。从收到礼物的期待——不认识礼物的疑惑——漏掉花种的懊丧——看到鲜花的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把“复述”作为单元语文要素进行集中学习,首次出现是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本单元的四篇文章篇幅较长,但都值得复述——因为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是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当然,开心也罢,思考也罢,都来源于复述者的创新:复述是作为一种崭新的、拓展的、有趣的力量参与了学生言语丰富和精神滋养的过程。  一、形式,不仅仅是“照样子”  细究本单元四篇文章对复述的要求,都有一个关键性指
◇信息技术课结合NIT的培训思想,纳入课程教学计划,推动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普及,培养学生具备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校园信息化设施建设:软件、硬件、潜件同步发展,软硬件建设的最终的目的就是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通过整合让信息技术真正“化”入各门学科,“化”入教师的教学活动,“化”入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历史变革。注重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尤其是教学理念的更新。
随着统编本教材的全面使用,大量的古诗文进入课堂,有必要深入探讨古诗文检测方法,发挥检测对一线教学的诊断、反馈和激励等作用,引导教师改善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笔者建议依据统编本教材课文后面的习题编制古诗文检测试题,因为课后习题是课标和编者意图的集中体现,是古诗文教学的指南,也是古诗文检测命题的准绳。  一、书面试题考查朗读  遍览统编本教材古诗文课后习题,第一题必定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或者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传统文化的讨论因为赠语而热烈起来。但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话到嘴边说不出,让大众感受到学习古诗词不只是记记背背那么简单,得能够在适当的真实情境下信手拈来、恰当使用。  中国古代诗人对语言的追求是非常高的,用情特别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三句诗就体现了诗人对语言精准表达的追求。对于语言的外在追求其实是对精致的内部
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出这样的特质:文本感知的浅表化,文本解读的窄化、固化,文本想象的弱化等。凡此种种,都是由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教师没有能够引领儿童走向文本灵魂的深处,更奢谈与文本、与作者等展开积极的对话。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停留于文本的表面,在文本的表层滑行,而应走向“文本心脏”,提升儿童对文本的理解,让儿童作为一个读者能够走向积极的文本意义创造。基于此,我们提倡深度阅读,旨在
支教,梦想的点燃  那是2005年,印尼刚发生海啸,局势一片混乱。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毕竟那一年的研究生还可以留高校,或者找个好工作。  而我,一门心思想出去看看,好奇,支教的工作会是怎样。  因为对我的无尽宠爱,父母又一次做出让步。我便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印尼支教生涯。  这是一所民办的华人大专,叫印尼万隆外国语学院。学生几乎都是华人,看起来差不多的五官,张嘴却是外国人了。  学生对我还算尊重,可
教学目标:  1.运用汉字学知识认识“旅、植”等14个字,正确书写“脚、法” 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句内停顿,读出韵律美。  3.运用汉字学知识体会用词的准确,积累“乘”等动作词,尝试运用。  4.借助图片、关键词读懂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5.对观察植物、了解植物、探究植物奥秘感兴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