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OCT分析累及黄斑的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微结构与视力的关系

来源 :国际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isna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波及黄斑区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行巩膜扣带手术前后黄斑区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3D-OCT)特征,分析其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30例30眼波及黄斑区的RRD行巩膜扣带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在术后2d,2wk,1、3、6mo随诊时双眼均行3D-OCT检查,观察椭圆体带(EZ)、外界膜(ELM)、黄斑区视网膜下液高度(SRFH)、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的变化,分析其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关系.结果:术前,术后2d,2wk,1、3、6mo SRFH、CRT、BCVA均有差异(P0.05)、CRT(2d vs 2wk,P>0.05)、BCVA(2d vs术前,2wk vs术前,P>0.05)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项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Z、ELM形态可分为:A:EZ和ELM均连续(EZ+ELM+),9眼;B:EZ断裂和ELM连续(EZ-ELM+),7眼;C:EZ连续和ELM断裂:EZ+ELM-,6眼;D:EZ和ELM均断裂(EZ-ELM-),8眼,术后6mo上述4种类型的BCVA分别为0.15±0.04、0.50±0.06、0.54±0.05、0.59±0.09(F=87.210,P0.05)外,其余各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的SRF发生率为87%,术后6mo仍有46.6%患者存在持续性SRF.术后CRT与术后SRFH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微结构呈动态改变,SRF影响可能表现为BCVA延迟恢复,随着SRF缓慢吸收,CRT逐渐降低,BCVA逐渐升高;ELM或EZ连续提示有较好的BCVA,而ELM断裂可能提示视觉质量更差.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