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切除术中三叉神经-心反射的预测因素及对术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

来源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确认垂体瘤切除术中三叉神经-心反射(trigemino-cardiac reflex, TCR)的预测因素及TCR对术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择期行垂体瘤切除手术患者资料,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基线信息(心率、MAP、ECG)、手术和麻醉信息、肿瘤特征(肿瘤大小、侵袭性、病理类型)、心肌酶结果、术前或术中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等变量。依照TCR标准筛选病例组患者,即在垂体瘤切除术中,刺激任何三叉神经分支时突然出现的相对心动过缓(心率减慢幅度超过基线值20%)。对照组为术中未发生TCR的垂体瘤手术患者,依据相同年龄和性别、相近的手术日期,以1∶3比例进行病例组对照组匹配。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苏醒期心律失常、高血压或低血压的发生率,术后垂体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住院时长,ICU停留时长,住院费用。两组之间进行差异性比较,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TCR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筛选后符合TCR定义标准的患者为22例(0.62%),病例组较对照组肿瘤直径大[(28.6±10.9)mm比(20.5±9.0)mm,P=0.001]、侵袭性肿瘤占比多(86.4%比56.1%,P=0.011)、手术时间长[180(121.5,223.8)min比107(69.5,184.3)min,P=0.008]、肿瘤全切除比例低(45.5%比72.7%,P=0.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侵袭性肿瘤是垂体瘤手术TC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 OR)=5.85,95%CI 1.35~25.23,P=0.018]。病例组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麻醉苏醒期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3.6%比0,P=0.014;40.9%比16.7%,P=0.049)。病例组ICU停留时长多于对照组[2.0(1.25,2.00)d比0(0,0),P=0.014],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44 100元比32 200元,P=0.016)。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侵袭性肿瘤是垂体瘤切除手术TC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它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性活跃人群、男男性行为人群和性工作者是高危人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会导致不孕不育、盆腔炎、尿道炎、早产和死产等不良结局,早发现和早治疗是预防不良结局发生的关键。本文就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不良结局和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病死较高,早期准确评估其临床转归、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目前应用于HBV-ACLF预后的模型包括终末期肝病模型及其衍生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及其衍生评分,亚太肝病学会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联盟评分,中国重型乙型肝炎研究组评分以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但对于HBV-ACLF特定人群,尚未就预后模型达成共识。本文总结了目前应用于HBV-ACLF患者的预后模型,为临床评估病情提供参考。
接触脑脊液神经核,简称触液核,是作者团队在世界上首先发现和命名的一个独特神经核。与目前已知的神经核显著不同的是:触液核的胞体位于脑实质,突起伸在脑脊液中,专司脑-脑脊液的信息传递。本研究历时30余年,参与者超过100人,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10年曾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文章提供了90~400g大鼠触液核中心点坐标的经验公式,触液核与全脑24个功能区、235个功能核团之间的纤维投射及其可能参与的功能。著录了包括敲除触液核模式动物制作方法等7篇重要参考文献,以便为感兴趣的研究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工作基
目的通过实时监测控制性降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中脑氧饱和度(cerebraloxygensaturation,rSO2)的变化,探讨七氟醚与丙泊酚对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改善rSO2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52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6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6例):七氟醚组(S组)与丙泊酚组(P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诱导方案,诱导后测定rSO2基础值,术中S组用七氟醚维持麻醉,P组用丙泊酚维持麻醉,行控制性降压,调整通气策略逐渐升高PETCO2,并分别于30~35mm
目的探究幕上肿瘤切除手术患者术中失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310例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最终纳入203例),根据术中出血量是否大于500ml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出血量>500ml组(42例)和出血量≤500ml组(161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基线信息、麻醉和手术相关变量、术中快速血栓弹力图(rapidthromboelastography,r-TEG)、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出血量>5
目的观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相互作用蛋白(proteintyrosinephosphataseinteractingprotein,PTPIP)51对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themitochondria-associatedendoplasmicreticulummembranes,MAMs)的影响,探讨其在小鼠神经母细胞瘤(mouseneuro-blastomaN2a,N2a)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xygenglucose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中的作用。方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艾司氯胺酮滴鼻用于学龄前患儿术前镇静抗焦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2~6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艾司氯胺酮0.5mg/kg组(S1组)、艾司氯胺酮1.0mg/kg组(S2组)、艾司氯胺酮1.5mg/kg组(S3组),每组30例。在病房内给予患儿相应剂量的艾司氯胺酮滴鼻,30min后转运至手术室。用简化版改良耶鲁术前焦虑评分(modifiedYalePreoperativeAnxietyScale-ShortForm,mYPAS-SF)量表评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单点穿刺注射法与传统多点穿刺注射法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接受注射治疗的100例冻结肩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点穿刺组(S组)和多点穿刺组(M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盂肱关节腔联合肩峰下滑囊及肱二头肌长头腱鞘注射治疗。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肩关节的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RatingScale,NRS)疼痛评分、主动活动范围(activerangeofmotion,AROM)评价结果以及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
目的探讨单次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abdominisplaneblock,TAPB)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PCIA)用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截骨矫形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40例行截骨矫形手术的AS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每组20例):TAPB联合PCIA组(T组)和单纯PCIA组(P组)。P组患者手术结束采用单纯PCIA镇痛,T组患者在P组基础上联合单次TA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