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之道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ll93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建设水平以及对学校发展产生的长远影响,是实现国家“质量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目标的基础和保障。搞好精品课程建设,对提升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坚持不懈地健康、持续地搞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关键词]高等学校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精品课程
  
  国家启动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一方面是要遴选出一大批代表教学工作高水准的优秀课程,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引导、激励高校搞好自身的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中,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建设水平以及对学校发展产生的长远影响,是实现教育部“质量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搞好精品课程建设的现实意义
  
  从高校自身的办学规律和需要上讲,精品课程建设决不是暂时的短期行为。课程建设作为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重要依托,始终受到高校及其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体现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标志作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是高等学校的两项基本任务。课程既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单元,也是学术活动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体。从概念和内涵上讲,对精品课程的要求更高于一般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在课程负责人及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等诸方面,更突出建设水准的标志性、开展建设工作的系统性和取得教学成果的全面性。对一所高校来讲,其精品课程的数量、质量、级别层次及其结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学校教学和学科建设的最高水准。
  对其他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精品课程在建设方向、建设过程和建设成果等方面能够成为学校其他课程学习的榜样,会对其他课程教学工作的进步起到积极、有力的影响、促进作用。科学性、先进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是精品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学校根据不同阶段的实际发展情况制订适宜的校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是基础较好的课程经过课程组成员的集体努力可以达到的标准。参照评估指标,与已有的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相比,其他课程容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明确工作努力的方向。高校应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打造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和示范、引领作用的高水平课程。
  对重要课程教学质量的保障作用。为了保证学校的总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全面促进课程教学水平提高的同时,高校一般都把影响面大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主要的学科基础课程,以及对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特色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专业主干课程作为建设的重点。建立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开展精品课程的建设、遴选和检查工作,为这些重要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保持提供了稳定而有效的约束与控制机制。精心制订建设规划、设立建设项目、明确建设任务、提出工作要求,采取多种措施遴选并强化建设一批具有相对较高水准的精品课程,会对相关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
  
  坚持不懈,持续搞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
  
  国家启动质量工程建设以来,许多高校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有些学校,由于种种原因也出现了“为精品而突击打造精品”,教学改革力度弱,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验收、评选留于形式,经费投入大而效益差等问题。这不仅背离了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而且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损害了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师、学生中的形象和信誉。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任务任重道远,决不能一蹴而就。
  精心制订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完善并实施系统、高效的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精品课程是一个相对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有着不同的标准和要求,体现着各自的特色。高校要根据本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专业结构和学科布局,把精品课程建设纳入学校课程建设长期规划,把课程建设规划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形成一般课程建设、重点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立体化多头并进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格局。对教学建设工作,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进行,既进行立项强化管理,又提倡、鼓励广大课程组教师自发、自主地进行日常课程教学的建设与改革,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稳步提升总体课程教学水平。学校要加强对课程建设管理的研究和对课程建设实际状况的分析,制订科学、完善的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突出“协议”式责任管理,建立制度化的管理程序和管理体系。
  明确科学合理,操作性、指导性强的校级精品课程评估标准。精品课程一方面应该具有多种良好、完善的教学保障条件,另一方面还要在实际教学中体现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显著的教学效果。在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分体系中,每一层次的精品课程都是相对意义上的高水平。正是考虑到这种“精品”概念的相对性,教育部在制订国家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时,绝大部分都采用描述性的弹性评价指标。高校在制订校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时,应根据本校当前的实际办学水平,在参照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标准框架的基础上,对各评估项目进行适当地具体细化,提出明确的量化要求。同时,也可就现时状态下课程教师实际履行教学工作规范情况、教学效果实证材料等对考评项目进行扩充。要使评估项目和指标能在课程建设任务的明确与落实、精品课程评选与跟踪检查方面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简单地套用国家的软性评估指标,会在校级精品课程的管理过程中,较难引导课程建设组明确工作任务和努力的方向,在课程建设项目验收和精品课程评选时也很难确立较为具体、客观、统一的参照标准。
  提高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对教学团队的组织、领导能力。课程项目负责人在精品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工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对课程负责人的个人素质要求体现为“四高”,即学术水平高、教学水平高、管理水平高、职业道德品质高。作为开展课程建设工作的领头人,对外来讲,课程负责人对该门课程在教学和建设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往往代表着课程教学团队的最高水平;对内来讲,课程负责人四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对所在教学团队的其他成员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师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需要课程组全体教师付出共同努力,需要有方案、有目标、有计划、有思路、有重点、有措施地进行;需要任务分解、责任到人。课程负责人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人格魅力和工作作风,对课程团队全体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和感染作用。特别是他的组织、协调、激励、领导等管理能力,决定了课程教学团队的集体凝聚力和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学术研究的方向和活力。实践表明,能够系统、全面地取得较大建设成效的课程,都与课程负责人的全面素质情况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要注重强化课程负责人的集体协作意识 和合作精神,提高其对课程教学团队的组织领导能力。
  充分利用精品课程共享教学资源,推进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内涵发展。作为“质量工程”四个重点项目之一的精品课程建设,是在现代网络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为背景推开的。自2003年以来,国家、省级财政以及各高校投入巨资用于精品课程建设,经过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六年的共同努力,已遴选、积累出了大量的优质课程网上教学资源。这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共有共享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精品课程建设的最大效益,主要是从全国高校对形成的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利用中体现出来。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优质资源,更好地发挥国家级、省级乃至高校校级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效应,最大程度地实现“质量工程”建设的预期目的,是当前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各高校要普遍关注、思考并付诸努力的问题。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在精品课程的遴选过程中能够发挥较大的导向、激励作用,而在精品课程优质资源的推广、利用方面,高校的内涵发展意识和对搞好人民教育事业的责任感、自觉性就成为工作成效的决定性因素。目前,高校对“质量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关注点还主要集中在三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申报评选方面,精品课程资源的利用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⑤在“质量工程”建设的后期阶段,高校要特别注重如何充分利用网上优质资源促进本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上,要创造条件和氛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全校教师、学生广泛了解、深入分析各级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借鉴价值,将其优势渗透到具体课程教学工作中。高校应踏踏实实地关注、专注于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内涵发展,力争使学校成为精品课程共享资源的最大受益者。(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教务处)
  
  注释
  ①仉志余,王建军:“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认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第8期,第22页。
  ②张晶:“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期,第143页。
  ③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1期,第91页。
  ④冯婉玲,段远源:“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初探”,《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第117页。
  ⑤刘大军,许文果:“试论高校精品课程推广和利用模式的建构”,《江苏高教》,2007年第2期,第89页。
其他文献
“我盖了个大house。”  黎姐隔着屏幕的神秘口吻,没有让斐斐感到惊讶。正值春天,她一起床就开始打扫卫生。从卧室到洗手间,再到门前,最后直接扫干净了一条楼梯。如果不是蓝牙耳机里黎姐持续不断蹦蹦跳跳的笑声,她能扫到小区门口。黎姐说自己已经找到新的根据地,那里阳光充裕,就是夏天有点热。她还找到了一块荒地,开始造属于自己的房子。  “就是没打地基……也不知道大理石和三合板配不配,还有碎砖头和瓦片都用水
【摘要】目前,普法在主体、内容、形式上皆存在偏差与不足,导致普法存在名实不符的弊端。重构我国的普法体制,主体上,应取消普法重点对象的做法,将一切涉法主体纳入普法对象,并保障一切普法主体平等地享有接受普法教育的权利;内容上,应纠正分类指导、力求实效原则下普法内容上的不平等;形式上,应创新普法新形式。  【关键词】普法 性质 反思 重构    普法是一项特殊的国民教育工作  科学地界定事物的性质
作为一名有着34年党龄的党员,党的初心就是我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一名全国优秀教师,我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育子弟、为民族育英才。  作为一个大党、老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初心和使命是党不懈前行的旨归和动力。只有知其所来,才能明其所趋。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葆有革命意志和精神,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習近平
【摘要】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地位逐步确立,工作机制日渐稳定,但辅导员的职业化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巩固在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将这些经验进一步推广;另一方面,要针对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存在的问题,努力探索更加贴合实际、更具现实可操作性的辅导员职业化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职业化 路径 四川省    伴随党中央、国务院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特别关注和高度重视
想象力控制的计算机    单凭念力控制外物不再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英国华裔科学家研发的新式装置,能够“阅读”人脑的电波。用户只要戴上帽状装置,即可控制简单的计算机游戏。研发者相信将来该装置可以控制其它外物,包括轮椅甚至汽车,因此残疾人最能从中受惠。  帽型装置上有10条电极管,可以探测人脑神经元之间的电流活动改变。当用户脑中想着某个动作,装置就会发出一组特定讯号,从而让计算机加以识别。用户初用时,
【摘要】从市场、资源“两个统筹”到市场、资源、规则“三个统筹”,是我国统筹协调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重大创新。在全球价值链时代,统筹国际国内两类规则成为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核心和关键。统筹国际国内两类规则,包括国际规则国内化和国内规则国际化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国际规则国内化方面成就突出,但是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国内规
【摘要】2003年黄亚生教授预言“印度将赶上并超过中国”,其关键在于印度有洛克式自由主义 代议制民主这样的“印度好体制”。因为有了“美国信条”,其关于中印经济的比较也必然是他所批判的“遗漏偏差”,结论必然是靠不住的。作为一个以计量经济研究见长的经济学者,比较研究中印的一两个产业政策或许是可信的,但是把一两个产业指标硬塞进既有的价值体系从而得出自己预先期待的结论,而且是两国经济前景和事关国家兴衰的大
摘要:随着大学的扩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大学生要想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就有必要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教育并学以致用。然而,由于历史、社会和个人等方面的综合影响,男女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又存在一些差异。本研究以性别为切入点来考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运用实证调研方法,对郑州市郑东新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性别差
军队为谁而建立?这是新型人民军队建立之初就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自创建之日起,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投身到为中国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的历史洪流中,历经艰难困苦,一路披荆斩棘,付出难以想象的巨大牺牲,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人民军队始终以党的初心为初心,以
“使命”阐释了我们党的历史责任和任务,“初心”则阐释了我们党当初为什么要出发。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警醒我们: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逐渐陷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状态;要牢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要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精神,在新時代把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推向深入,使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