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伴不孕的临床效果比较

来源 :妇儿健康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xi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宫腔镜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伴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四会万隆医院妇产科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息肉伴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刮宫组采取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电切组采取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子宫内膜厚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复发率、异位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结果 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术后6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低于刮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术后6个月的复发率、异位妊娠率低于刮宫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刮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比,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伴不孕的效果更佳,可作为优选治疗手段推广使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妇女超声检查及X线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市密云区妇幼保健院行乳腺超声及X线检查并能追踪到病理结果的122例妇女,根据年龄分为两组,低年龄组35~49岁,共48例;高年龄组50~64岁,共74例.以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根据检查结果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评价每组患者超声、X线以及超声联合X线的诊断性能.结果 低年龄组的超声、X线及超声联合X线的AUC值分别为0.861、0.711、0.894,超声大于X
针对锂云母提锂副产物铷铯矾,提出了一种从其中回收铷铯的方法.采用氢氧化钠浸出铷铯矾,考察了氢氧化钠浓度、液固比、浸出时间对铷铯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25℃、NaOH溶液浓度1.5 mol/L、液固比8∶ 1、浸出时间40 min的优化浸出条件下,铷铯浸出率达99%以上;采用t-BAMBP从碱浸液中萃取铷铯,在温度25℃、pH=13.75、Ct-BAMBP=0.6 mol/L、O/A=1.5 ∶ 1、萃取时间5 min的条件下经过四级逆流萃取,铷萃取率在92%以上,铯萃取率在99.9%以上,杂质
审计信息调取效率低、保密性不强,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阻力.因此,本文设计基于关联规则的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硬件方面设计主控芯片以及系统电路;软件部分精进各个功能模块的用户交互体验,并着重设计系统使用数据挖掘算法自主处理复杂事务的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关联规则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具有普遍适用性和较快的处理信息速度.
目的 探讨不同卵巢反应患者的最佳妊娠结局,为临床移植策略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沈阳菁华医院接受体外受精-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的9680对夫妇,根据不同的卵巢反应,将患者分为3组:低反应组(n=1864)、中反应组(n=6369)、高反应组(n=1447).根据移植胚胎数量和胚胎发育阶段的不同,每组患者进一步分为4个亚组:A组(移植1个D3胚)、B组(移植2个D3胚胎)、C组(移植1个D5胚胎)、D组(移植2个D5胚胎),其中低反应组不包含移植
目的 分析腹腔镜超声引导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术中残留、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实行传统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患者实行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残留肌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
为了满足未来作战环境对战术导弹小型化、智能化、高性能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导弹电气系统集成设计方案.首先,分析了电气系统集成设计的必要性和优势;其次,结合国内外航空电子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建立导弹电气系统一体化集成设计硬件平台和软件架构,研究了弹内总线通信技术;最后,介绍了导弹电气设计中需关注的可测试性和安全性设计技术.导弹电气系统集成设计的平台架构、通信技术、可测试性和安全性设计技术都具有可行性且是发展趋势,为战术导弹电气系统集成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以热压烧结碳化钨(WC)和气体渗碳WC涂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原位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电子背散射衍射仪、X射线衍射仪和拉曼光谱仪表征材料的显微形貌、元素组成、晶体取向、物相结构及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涂层截面含有WC、W2C和非晶相.WC主相晶粒尺寸约3 μm,厚度约15 μm,呈六方多晶状,其拉曼光谱主峰位与WC特征峰位(A1 110 cm-1、A2 166 cm-1)相吻合,峰形和峰位与热压烧结WC一致;WC晶粒沿(101)晶面生长,出现择优取向,在拉曼光谱中表现为75 cm-1峰强度变大,与XRD结果
目的 探讨自由体位助产联合分娩球护理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五莲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产科进行自然分娩的240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由体位助产联合分娩球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护理有效率、分娩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疼痛程度.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
为了提高钼丝的性能,以四钼酸铵、硝酸、硝酸铝、尿素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MoO3-Al2O3前驱体,再经低温煅烧、两段氢气还原获得Mo-Al2O3复合粉体,随后采用压制和高温烧结获得约φ20 mm的Mo-Al2O3钼棒,最后经开坯、旋锻、拉拔、退火、冷拉制得φ0.18 mm的Mo-Al2O3钼丝.研究了不同Al2O3掺杂量对钼粉及钼丝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钼丝的强化机理.结果表明,添加Al2O3颗粒可以细化Mo晶粒和提高钼丝性能,且Al2O3颗粒添加量越大,Mo-Al2O3晶粒细化程度越大,钼丝力学性能
目的 探讨帕拉米韦氯化钠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常熟市支塘人民医院儿科治疗的80例流感病毒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患儿治疗使用帕拉米韦氯化钠,参照组治疗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比较两组的患儿疗效、体征恢复正常时间、炎性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92.50%)高于参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发热恢复时间、咽喉痛恢复时间、鼻塞流涕恢复时间、咳痰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