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shou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是资源环境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针对该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案例教学、实习平台和实际项目,使理论学习与实践同步,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实践教学;案例教学
  作者简介:刘春英(1976-),女,江西南康人,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讲师,南昌大学环化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西?南昌
  330031)。(江西?南昌?330032)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5-0091-02
  “环境影响评价”是资源环境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内容集中体现了环境科学与技术基础、环境管理和环境法学等学科分支知识的交叉和运用,本课程的发展与我国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视关系密切。根据国家人事部、国家环境保护部于2004年开始在全国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考试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内外高校在该课程方面改革的趋势,对该领域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知识面的拓展、知识体系的构建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考试主要由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四门课程组成,考试难度较大,每年通过率都在10%以下,而考试的难点就在于案例分析上,对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1-3]为此,本课程根据国家对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参照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考试方法,探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实践教学,将基础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注重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工作的能力和素质打下基础。[4,5]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对实践能力的要求以及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实践应该包括实验教学、专题讲座、参观实习、案例分析、课程设计等方法(见图1),通过教学实践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学习潜力。
  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主要向学生讲解相关的基础知识。
  专题讲座: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了解本领域的科学前沿以及国家颁布的新法律法规,交流学习经验,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而且对就业前景有初步的了解。
  参观实习: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建立相应的教学实践基地,带领学生进行现场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项目的建设过程等,并现场进行讲解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的优化。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来认识环境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增进对所学内容的吸收与运用,提高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能力。
  案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多收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评估,开展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现状调查、监测、预测和评价等工作,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参与自己承接的项目和模拟场景(如校园环境影响评价)等来进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二、实践教学方法
  1.以案例教学为手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境影响评价”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可以以一个好的案例来达到教学要求。[6]课堂上笔者经常引入大家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和案例与学生进行探讨,比如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圆明园东湖湖底防渗工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南昌地铁建设项目等,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案例教学要把握以下几点:
  (1)案例的选择。案例的选择必须是编写得很好的案例,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环境热点问题,如三峡工程、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地铁建设等项目,学生有所了解才能参与讨论学习。
  (2)提出问题。把课程内容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内容相结合,设置问题,要求学生对报告书的相应内容进行阅读,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学生为了寻找答案,必定回顾所学的知识,并查阅各种他认为能回答问题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案例。对相关内容讲授完后,教师根据案例中准备的问题,要学生回答,对于有爭议的问题和报告内容组织讨论。
  (4)回归教材。教师要阐述问题设置的原由,归纳和综合文章所涉及的环评工作重点和难点,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以至学生以后涉及相类似的问题能很好地解决。
  (5)总结报告。对环评报告书所涉及的重点难点,关键问题要进行阐述,评价报告书中存在的不足,补充需要修改的内容及方法。
  现在的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差,找工作时往往由于没有实践经验而被拒之门外,到了工作岗位也因没有实践经验而难以适应。如果学生能参与教师的环评项目正好可以弥补不足。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工作和评价工作,使学生能够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得到具体的亲身体验。比如在讲到环境影响识别的时候,布置学生利用所学过的环境影响识别方法对南昌市在建的“地铁一号线”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了解了地铁建设项目施工期会产生哪些环境影响评价,了解地铁建设项目有关的法规和环境标准,学会如何进行建设项目的污染分析,掌握了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
  通过各种形式的“案例教学”,让枯燥无味的知识点和实际相联系,达到通熟易懂、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效果,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灵活利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习基地建设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实习基地选择恰当与否对学生的实践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为学生提前介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更大空间。[7]强化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利用学校优质的教师资源和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成立环境影响评价室、清洁生产评估中心等。一方面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教师可以承接更多的社会项目,更有利于开展课程教学;另一方面,加强学校教师与社会的联系,增强教师自身的素质,同时能更好地了解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与此同时,充分挖掘校外资源潜力,加强和校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在相互信任、共同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专业的实习基地。“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实践涉及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监测实习。由于学校实验教学平台和实验课程的欠缺,可以考虑把监测实习放到与江西省环境监测站或南昌市环境监测站这些实习基地去,可以参观、参与到他们例行的监测项目中,让学生体验各环境影响指标的监测方法和现行的监测设备等。
  二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可以请相关的环境专家,如中国瑞林工程有限公司、南昌大学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所、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江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环评专家做专题报告,使学生明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写的重点难点,编写的技巧以及目前国家的政策法规等。
  三是工程现场参观,感受不同的项目所带来的环境影响。比如南昌市麦园垃圾填埋场实习,可以让学生深入体验垃圾填埋场的评价重点主要有场址优化选择、产污环节和污染源强计算、现状调查、主要环境影响分析、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和大气污染物及渗滤液排放控制方面选址是环评的关键,其合理性论证与相应的标准紧密联系。又如南昌地铁建设项目,施工期、运行期会给环境带来哪些影响?施工活动影响城市生态及城市景观、环境空气、水环境和声环境,场站开挖时减缓噪声的污染,合理布局施工场地、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安装隔声屏障等。
  学生通过现场感受,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环评报告书编写时才能更好地识别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选择评价重点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地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给学生的职业规划做引导。目前,学生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迷茫,通过与各行政事业单位、项目工程的接触,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就业渠道,可以激发本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3.以项目为条件,增强學生的实践能力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编写出合格规范的环境影响登记表、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要。教师可以以项目为条件,通过课程设计的环节,让学生进行实际调查,自己动手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这些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增强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课程设计程序如下:
  (1)教师要把项目相关的资料发给学生,学生根据登记表、报告表、报告书的模板去了解本项目需要查找的资料,编写的内容和编写要求。如南昌市地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校区环境现状评价等。
  (2)根据项目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查找相关的项目资料,进行环境影响识别、现状监测和环境预测等。如南昌市目前的地铁建设项目,要求学生对施工期间地铁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用核查表法或矩阵法表示出来,一方面同学锻炼了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建设项目,在建设期会产生哪些环境影响,另一方面又对所学的环境影响识别方法有了很好地掌握。学生通过此次的课外实践,不仅学会了对地铁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对其他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也有了大致的认识。
  (3)撰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学生在看别人写的环评报告书的时候很难把握项目评价的重点难点的内容,也很难识别环评报告书质量的好与差。通过撰写环评报告书,学生才能体会环评的要领,才能把理论和实际的应用联系起来。因为很多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很盲目,不知道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会用到,往往有白学了的感觉,通过课程设计,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和自身的价值。
  (4)让学生相互点评环评报告书,对自己调研和编写过程经验和问题进行分享和讨论,最后教师验收并给予评价和总结,对学生的工作态度,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环评报告书的规范逐一点评。总结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三、总结
  总之,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地理解,对学科前沿有了更好的认识,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写的技能掌握也更加到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具备一定的环境影响评价的素质,初步具有解决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较好地满足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日后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郑铭.环境影响评价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程水源,崔建升,刘建秋.建设项目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4]熊辉,张秋根.环境科学专业课程教改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4,
  (2):109-110.
  [5]叶招莲.浅析提高《环境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7-31.
  [6]尹国勋,张东.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工程教学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
  2008,(6):135-136.
  [7]张波,吴春笃,储金宇.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3):94-96.
  (责任编辑:宋秀丽)
其他文献
通过对办刊理念、人才、机制、经费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我国多数科技期刊体制改革难点为生存基础薄弱、缺乏直接转企改制的必要条件。改革存在难点的根本原因:科技期刊特别
2005年12月,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表示,“中国3G决策时机已到,TD-SCDMA必占据一席之地”。一时间,社会各界立即提高了对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G国际标准——TD-SCDMA的预期
摘要:以机械专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能力培养为目标,基于产品实现过程设置了各级实践项目,并以机械部件逆向设计、机械设计原理与应用、工艺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三个二级项目的设置为基础,构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方向实践课程体系,实现大学四年机械设计实践技能的全程培养。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实践教学;产品实现过程;项目设置;项目集成  作者简介:范彩霞(1976-),女,河南渑池人,黄
介绍了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质量管理原则。结合《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的办刊实践,论述了ISO9000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在期刊质量管理和控制中的应用。指出借鉴ISO 90
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TD-SCDMA产业联盟的共同努力下,TD-SCDMA系统从终端芯片、终端、网络设备、生产及研发测试仪器仪表、商用组网方案及测试、多厂家供货环境等产业链
优化生命科学课堂教学,即高效率教学。这个“高效率”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使学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就是“优化”的过程。笔者认为,生命科学课堂教学应注意三个方面的优化设计。  一、课开始,兴趣生  引人入胜的开头,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特殊的认识倾向。在教学中我常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导入:  1.故事导入。风趣生动的故事,不
统计了1932~2008年间美国CA网络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和论文的数量.截至2008年7月,共有1449种期刊和1153580篇论文被收录.从被收录期刊和论文数量、收录年次、所属学科、
微格教学实验课对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微格教学实验课教学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其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其具体的改革措施有,针对
通过对上海市23种英文科技期刊的调查发现,上海有69.56%的英文刊开展了国际合作,合作的国外出版社主要是Springer、Elsevier、NPG、OUP和Wiley。合作始于2005年,合作年限平均
基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改革当前高校实验教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刻不容缓。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对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深化实验教学的改革,利用实验教学这一有力的教育手段,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素质教育的发展。针对"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实验教学方式、实验内容设置和实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