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走进生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r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一段时期的解读与实验教学,我深有感触.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作为课改实验的主要载体和课程资源,体现了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以及“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课程基本理念. 教材以人为本,特别注重了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体现出科学探究及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精神,而且注重了学科渗透,这一切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以下就是我的几点具体感受.
  一、增强兴趣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 同样,生活中也充满着数学,数学就在你身边,比如绝对值概念抽象难以理解,新课导入时,设计从同一车站两辆出租车载乘客向相反方向行驶同样路程,收取相同的车费,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只考虑其距离而不考虑其方向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引出绝对值的几何定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绝对值的定义,并认识到学习它的必要性. 又如人的身高与脚长之比约为7 ∶ 1,体重与血液之比约为13 ∶ 1,人体上的黄金分割点等等,如果想知道自己的血液重量,只要称一下自己的体重,马上就能算出来,如果你当了公安人员,凭借犯罪嫌疑人的脚印就可以估计犯罪嫌疑人的身高. 再如银行的利率问题、打的问题等,学会了这些方法,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钱存入银行,并且预算一定时间后得到的利息等,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非常“美”——彩图鲜明,文章生动,印刷清晰,装帧精美,引人入胜. 老师和同学们都说:教材通俗易懂,读起来更像散文. 教材非常重视知识的应用. 学习素材的呈现力求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教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围绕所要学习的数学主题,选择有现实意义的、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能够表现重要数学意义、有利于学生一般能力发展的内容,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建立并求解包含该主题的数学模型,判断解的合理性,进而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方法和技能.
  二、贴近生活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的、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 这首先必须在教材上体现出来. 教材在这方面就有充分的体现,教材在编排、表述与学习情境、活动、设计上都注意到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相适应,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初中学生模仿能力强,思维更多地依赖具体直观的形象.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他们这方面特点,但又不要只停留在这个水平上. 所以,在介绍新概念、讲授新知识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观察、实验、猜想,再适当说理,或者从模仿开始,逐步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 教学时,还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尽量地给学生提供一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实际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 教材把生活中的计算问题编到例题和习题里面,而且所占比例还不少,比如,水电费的计算、鞋码与长度的换算、旅游门票、图案设计、装修地砖的铺设、天平秤和不等式、储蓄利息的计算、股票、剪刀和相交线、双杠和平行线、折纸和对称、电影票座位号与点的坐标、全等与测量等等,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处处需要数学,而且这些例子也非常适合初中学生,“触景生情”,耳闻目睹.
  三、重视整合
  教材体现了新课标的意图,改变了以往课程内容偏难、烦琐、陈旧的倾向,并打破了单一的课程结构,构建了体现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的课程体系,在例题和习题中有物理、地理、生物、化学、历史等相关学科概念和基本计算,比如:并联电路、电阻计算,光学中入射角和反射角计算,台风位置的经纬度,摄氏和华氏的换算,杨辉三角等等,充分体现了现代化的生活更是离不开数学,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和数学打交道,数学是我们亲密的朋友. 教材还有许多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飞离地球的速度,病毒直径,光的速度,无理数的证明等等,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缩小了学生和数学的距离,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了,同时还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的“工具性”.
  四、强化体验
  实践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主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却,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 因此,要加强课内外的实践活动. 教材在这方面也比较重视. 在数学素材的选取上,教材体现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保证素材的真实性、科学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 比如,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有大量的素材,特别是探究、操作、交流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折纸、对称、全等、测量、数形结合,等等. 又如“垂线段”学完了,可用在跳远比赛成绩的测量上.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教材重视了“实践”,加强了“体验”,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开口沟通等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去,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去主动学习,从而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综上所述以及通过一段时期的教学实践表明,教材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学习兴趣,知识的应用,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成功的尝试. 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素质也正是我们中学数学教师应追求的教学目标之一. 我国的基础课程改革才刚刚起步,课改教材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相信随着课改工作的逐步推广,课改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我们的义务教育数学新教材也会日臻完善.
其他文献
初中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必须要学习的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文化学科,它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开发非常重要. 因此,必须加强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情境教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非常有益于提升教学效率的途径. 本文主要分析了情境教学在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中的应用.  1. 立足教材基础,辐射生活教学内容  教材的内容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最为根本的参考
企业文化要有企业的特色。企业文化是一种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但是,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我国一部分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存在误区,不是简单效仿、盲目模仿
文体学是研究语青表达方法和效果的一门学科,强调语言的运用应符合特定的场合,文体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文体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