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l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集群化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集群已成为旅游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学者对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形成机制、竞争力优势以及发展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并对湖南、云南、湘鄂渝黔边区等地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本文就国内旅游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作了归纳综述,并对研究工作作了简单的评价。
  【关键词】旅游产业集群;研究进展;述评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和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集群化发展逐渐成为提升城市或区域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现实中的经济活力和理论上的多学科交叉性已使产业集群成为当前经济研究的热点。产业聚群理论的最初观点来自于1890年马歇尔(A.Marshall)在其著名的《经济学原理》[1]一书中提出的思想,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波特(M.Porter)在其《国家竞争优势》[2]一书中对产业聚群理论进行了经典的论述,阐述了产业聚群的概念、特征等基本问题,使聚群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引起了西方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等对这一理论问题的研究,使产业聚群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国内学者将产业集群理论引入旅游业,始于本世纪初。相对于制造产业集群的研究,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比较少,成果零星且未成体系。旅游产业集群的大量研究产生于近三年,研究方法多样,研究内容渐成体系。本文主要就旅游产业集群理论与实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与评论。
  
  一、旅游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综述
  
  1.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研究
  产业集群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目前国内还没有公认的明确定义,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定义目前主要围绕着地理特性和产业特性这两个方面展开。
  庄军(2005)认为旅游产业集群是一种大量与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联系密的行业或企业以及相关的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现象。张建春(2006),认为旅游产业集群整合了产业链、地理空间、发展演变和战略理念四个方面的内容,有地理上的集聚、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关联性、经济外部性、动态性等特征。毛剑梅(2006)则提出旅游产业集群是以一个特定区域的旅游吸引物为核心,以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为目的,在业务上相互联系、相互竞争的旅游企业、相关企业、政府部门和非政府机构在地理空间上的趋向和集聚的现象。该定义突出了旅游产业集群的资源特征,强调必须以旅游吸引物为旅游产业集群的核心,明确指出旅游产业集群是一种以旅游资源为导向的各构成部分的空间集聚现象。
  波特在《国家竞争力报告2005-2006》中指出,集群的生产率利益实际上适用于一种经济的所有部门,仅只适用于诸如生命科学或信息技术之类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李佩燊等(2007)认为旅游产业集群不单单是一个特殊的地缘现象,更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经济现象、文化现象;与其相似,何玉荣、卢剑鸿(2007)也认为旅游产业集群不仅是从地理角度来定义的,它更多的关注特征市场和活动的经济联系,集群可以跨域地理和行政界限,依赖于价值链上的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形成某种“一揽子旅游产品”。学者研究旅游产业集群的出发点不同,所阐述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为毛剑梅提出的概念。
  2.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研究
  传统的产业集群理论和集群概念主要应用于分析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而对于旅游业是否存在集群一直存在争议。证明旅游集群的存在是运用集群理论研究并指导目的地发展的前提,分析旅游业具备集群存在的两个先决条件(聚集和产业联系);阐述旅游业具有创新性,从集群产生的效应角度证明旅游产业集群的存在。旅游产业明显的层次结构分布特征,具备了产业集群的特征,而且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由于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所以旅游产业较其他产业更容易形成产业集群。
  3.旅游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优势研究
  旅游产业群的形成是基于合作的需求,而它的形成又进一步促进了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达到通过网络整合企业之外的生产要素,实现了企业的外部规模经济。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有以下竞争优势:(1)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促进创新;(2)有利于增强吸引力,提升区域竞争力;(3)有利于整合旅游产品,树立区域旅游品牌;(4)连带效应强、经济拉动性强;(5)获得互补性利益。
  4.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研究
  张建春(2006)认为应大力推行旅游集群式发展战略,加快区域旅游合作与一体化进程,鼓励包括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在内的有竞争实力的新企业的形成,扩大并增强集群本身来影响竞争。史文斌等(2007)总结了生产要素、客源市场、环境支持、竞争状况和政府政策五个一级指标,分别对应旅游资源品位度等19个二级指标建立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指标重要性评价模型,并通过举例进行了论证。
  
  二、旅游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进展
  
  1.大尺度、宏观全局性实证研究
  叶红(2006)通过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城市区域集中度的分析,重新审视和认识我国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城市以及城镇的关系,认为我国目前各地广泛开展的耗资巨大的景区型产业集聚则值得反思,应充分重视社区旅游产业区的发展和研究。石冬莲、谢景星(2006)在大旅游理念内涵解析的基础上,认为西部旅游产业集群的建立应该以大旅游观念为指引,通过各省市区合作开发旅游资源,创新旅游开发模式,组建旅游企业集团,使资源按照市场需求得到优化配置,从而有利于最终形成西部旅游产业集群。
  张新(2007)通过分析旅游产业集群和中国旅游业产生发展的关系,指出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表明我国旅游产品和服务价值链的延长,旅游产业集群的合理运作将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邓宏兵(2007)选择了行业集中度、基尼系数、赫芬代尔系数等指标,以相关数据为依据,探讨了中国旅游业的空间集聚问题,指出中国旅游业具有明显的空间集中分布与分散相结合的集聚特征,并分析了中国旅游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认为我国旅游业集群化发展是非常必要而且有可能的。
  2.区域性实证研究
  刘恒江、胡小纯(2004)论述了世博会与上海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关系,认为世博会是上海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推进器,并提出了基于世博会的上海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聂献忠等(2005)通过对我国沿海地区主题旅游集群的研究,分析了主题旅游的成长机制,并探讨了主题旅游集群的发展模式和空间效应。聂献忠、刘泽华(2005)研究分析华侨城等典型主题旅游区的旅游流集聚特征、拓展模式以及主题旅游集群成长的集聚效应,认为应加强集群区的总体规划、常规战略的广泛应用、高附加值的产业开发、技术战略的创新力度、国际化战略的制定等措施。谭白英、夏华丽(2005)在分析首义文化园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的条件的基础上,论述了首义文化园旅游产业集群体系的构建。
  王树雄、于正东(2006)在分析湖南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南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空间结构构想。张梦(2006)以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为例,在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产业集群化发展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大九寨国际旅游区集群化发展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并提出推进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向产业集群演化的对策建议。胡芬、袁俊(2006)提出了旅游生态产业集群的概念,认为神农架旅游业有着良好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构建神农架特色的优势生态产业群,对进一步促进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张金霞(2006)提出建立旅游产业集群是武汉城市圈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合理利用武汉城市圈旅游资源,构建以武汉都市旅游为中心,以武汉城市圈为半径的旅游产业集群圈,从而形成正题竞争优势。
  李佩燊等(2007)、何玉荣、卢剑鸿(2007)、宁奉菊(2007)、张广海、刘佳(2007)、邓念梅、吴南(2007)、乔美华(2007)大都认为边区旅游企业间要加强合作,在旅游产业集群内要促使企业快速健康成长,同时要大力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旅游集群竞争力。
  
  三、评价与启示
  
  1.近三年,旅游产业集群问题引起旅游界足够的重视,相关研究从无到有、从零散到系统、从理论到实证,已渐成体系,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基本概念、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优势等问题虽有不同看法,但认识方向基本一致。
  2.从研究内容上看,有些领域的研究不够深入、全面。例如,除地域因素、经济等因素外,旅游产业集群的产生与发展是否与当地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因素,与之对应,旅游产业集群对企业间竞争与合作提出了新的解释,它对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有怎样的影响等问题的理论研究欠缺或不够全面;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旅游产业集群引起的国内旅游格局变化的研究不够深入。实证研究多集中在湖南、云南、湘鄂渝黔边区等地,而目前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迅速的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东三省的相关研究太少,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
  3.从研究方法上看,多数研究为定性分析,细化和量化不足。缺乏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经济促进作用的定量分析、旅游集群格局的空间分析以及不同产业集群发展的对比分析等,这也是今后相关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国内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今后研究的深入,将会不断涌现新视角、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我国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依据。
  
  参考文献
  [1][美]马歇尔,著.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3]秦立公.旅游成为桂林主导产业的战略思考与战术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1(2):34-36.
  [4]徐辉,蔡溶.对旅游产业生态过程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2,17(2):73-79.
  [5]袁莉,刘鞠林.聚集与旅游产业群的培育[J].经济问题探索,2004(1):117-118.
  
  作者简介:
  李慧(1983—),女,河南沈丘人,硕士,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旅游管理。
  李如友(1980—),男,江苏东海人,硕士,盐城工学院旅游系教师,研究方向:旅游规划。
  石伟(1981—),男,湖南怀化人,中山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文化经济。
  
其他文献
2008年以来,为了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旅游的负面影响,国家相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内旅游发展的政策,这不仅促进了国内旅游的恢复发展,更使城市郊区逐渐成为旅游者活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取出宫内节育器(IUD)手术的死亡原因,寻找提高宫腔镜下取器安全性的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上海市87所医院2001.01.01~2007.12.31期间所有宫腔镜下IUD取出术1
社区居民作为社区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和旅游开发的核心利益主体,其参与旅游发展的态度及参与程度不仅关系到社区居民自身的利益,对提高旅游者旅游质量、开拓旅游市场、保护旅游资源和促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等也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吉林省西部旅游景点集中的向海村和莫莫格村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吉林省西部生态脆弱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感知、意愿及参与现状,结合国内外社区参与旅游的实践探究,对如何促进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居民参与提出了对策。
2006年~200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从13.9亿人次增加到19亿人次,增长36.4%。预测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33亿人次,国内居民人均出游次数将上升到2次以上,旅游消费将相当于
目的:研究甘露糖受体在阴道上皮细胞的表达,以了解具有甘露糖残基的假丝酵母菌与阴道间的共生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研究甘露糖受体在人阴道上皮细胞的表达。免疫印迹研究
AIM: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fatty liver and smoking on metabolic syndrome and its components.METHODS: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enrolled participants
采用塔里木河流域(塔河流域)8个水文站及相应气象站数据,全面分析了洪水发生量级、频率和峰现时间等特征,研究洪水发生成因及其影响。结果表明:1980s中后期塔河流域气温与降
考虑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和减少弃风等各方面的因素,并充分发挥抽水蓄能电站的调峰填谷作用,分析了抽水蓄能电站与风电场联合调峰优化调度的运行模式,提出了风水联合体申报计划
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所致。临床表现为月经频发,经血量多,经期延长,贫血及感染等。诊断性刮宫和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依
呼包鄂城市群作为我国西部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群,对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快速增长贡献斐然。但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呼包鄂城市群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年人均综合用水1000立方米的国际最低标准水平下,呼包鄂城市群人口数量远远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提高呼包鄂城市群发展的水资源承栽力应增加黄河水分配指标,合理分配用水份额;探索水权交易方式,构建水权交易市场;完善节水降耗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探索工厂集约化养殖与家庭饲养放牧相结合的方式,减少牲畜用水;激励与管控相结合,提高水资源可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