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探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cis2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我国的教育事业。近几年来,全省加强了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并以此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学校已经铺设百兆光纤,建有校园网、班班通,班级中配置了移动多媒体教学设备。
  从教学整体上看,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扩大了教学规模,促进了教学现代化发展。从教学系统上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将会导致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甚至教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可部分教师目前仍带着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手段教学,这势必阻碍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价值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设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这种体现教师、学生、信息技术三者的作用以及相互的良好互动关系,会深刻影响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原来陈旧的教学结构。而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以后至少可以体现出以下五种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极为宝贵的特性,从而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
  二、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关键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关键在于各科教师能否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来更好地实现课程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等。教师要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准确理解信息技术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有意识、有目的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三、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过程
  1.建设数字化硬件环境,为整合提供物质条件。比如数字教室、数字化办公室、数字校园建设等,在建设硬件设备时,要强调教学的重要性,优先建设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设备。
  2.搭建各种教学应用软件平台。硬件作用的发挥,还有赖于与学校各种业务相关的应用软件平台,包括教学平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通讯平台。
  3.建设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库。软件只提供了处理教学或管理问题的工具,它必须要有加工的对象才能真正有价值。
  4.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整合的关键是教师,离开了教师的积极参与,整合将无从谈起,为此,需要对教师实施相关层面的培训。
  5.建立示范学科。建立应用(教学应用为主)示范科目,培养主干教师,推出一些具有创新的典型课与公开课,通过示范科目带动其他学科,推动整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
  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所面临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推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高教师整合的理论素质,促进学校设备配备等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的观念转变是实施整合不可忽视的前提。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认为在教学中使用了信息技术就是学科整合,仅仅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和交流的工具。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地位,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对学科整合的目的是什么没有搞清楚。把整合的重点放在教师如何使用计算机,如何在教学中多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上。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建构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景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域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学习方式。
  2.环境建设的不平衡成为影響课程整合的全方位推进的瓶颈。由于办学条件的不平衡问题,各学校的学科整合步伐也有很大的差异。城区与重点学校的设备配置要高于农村学校,进而影响到学科整合的全方位实施。实施整合的前提是有基础的硬件环境,但没有硬件,整合只能是“纸上谈兵”。
  3.教师的技术水平是影响整合实施的重要因素。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参与者,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现代化的速度和方向。如果教师不能够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特别是计算机,他怎么可能给学生以技术、思想上的指导呢?更不用说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由此可见,整合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没有娴熟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整合”只能是“凑合”。
  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近些年来,各种各样的实践模式不断涌现,如互动课件、基于网络的研究型学习,这些新模式的出现很好地说明了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实践正在稳步地向前推进。我们要借鉴新模式,深入研究和实践,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实验向纵深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盱眙县观音寺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鼓励小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主动提出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数学经验的课程,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生其年龄特点决定,其具有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动手操作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稍差,记忆力好等特点。综合实践课正好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一、趣味引领,激发学习兴趣  趣味产生兴趣,
小学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科学、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是打好科学探究的基础,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然而,在小学科学课由按部就班的统一的程序化的教学向自主、开放的形式发展的今天,规范化实验操作却往往重视不够,同时亦存在严谨有余、趣味不足的现象。从教七年来,我工作在实验教学一线,时间越长,越觉得“小学科学”这门学科的含义很广,科学课堂首先是规范理性的,但由于面对的主体是小学生,还要有激情有情
科学课堂上,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能学进去,讲出来,教师就要实现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突破点就在于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教学中多给学生“动”的机会。下面就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ms)患者抑郁、焦虑发生情况及其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对50例IBS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抑郁自评(SDS)、焦虑自评(SAS)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并将抑郁、焦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75例ACI患者(包括轻型23例、中型27例、重型25例)和50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