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平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现状和探索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095328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近年来滦平县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开展情况,查找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面对的问题,思考今后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如何开展,为以后的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现状;探索;滦平县
  中图分类号S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6-233-02
  滦平县是一个农业县,肉鸡、生态有机猪、肉鸭、蔬菜是滦平县农业四大主导产业。2010年滦平县被确定为河北省15个蔬菜产业示范县之一。滦平县总耕地面积为22 881 hm2,主要农作物为玉米、水稻、大豆、谷子、蔬菜。其中全县蔬菜种植面积5 402 hm2。设施蔬菜大棚5 840个,播种面积2 238 hm2。农业是滦平经济发展的基础,而气象为农服务是支撑滦平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发展滦平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气象灾害发生的强度、频次以及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也越来越大,而农业是对气象灾害最脆弱的产业之一。因此做好“三农”气象服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近年来滦平县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开展情况,查找在开展过程中面对的问题,思考今后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如何开展。
  1滦平自然状况
  滦平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承德市辖区的中西部,冀北山地燕山山脉中段。气候属于中温带向暖温带过渡,半干旱间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燕山山地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剧烈;春季回暖快,天气干旱少雨,而秋季气温则迅速下降,天气晴朗,秋高气爽。受山地地形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大风、雷电、冰雹、低温冻害、寒潮等。全县有自然地质灾害点56处,重点灾害点16处,分布在16个乡镇。
  2气象为农服务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滦平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布局,“三农”气象服务的需求也在发展变化,尤其设施大棚蔬菜产业在滦平各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天气的影响也与其紧密联系起来,大风、寒潮、暴雪、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时时在影响着这些设施蔬菜及大田农作物,如何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小气象灾害,达到趋利避害,就成了摆在气象工作者目前的新课题。自2010年起,滦平县气象局先后借助“乡村气象服务专项”和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示范县建设项目,通过几年的建设,初步建成了覆盖县域的气象为农服务网络。在新的形势下,为了巩固农业在滦平的基础地位,促进滦平气象为农服务的发展,就需要加强气象预测预报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的建设。同时为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应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水平,这样才能把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做好。气象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农业生产的对象和农事活动与自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参与生产的全过程并显著地影响生产成果,所以气象为农服务质量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气象为农服务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开展设施农业产业项目专项气象服务、加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等[1]。
  3气象为农服务面临处境
  3.1气象为农服务组织乏力滦平县是一个山区县,财政收入的70%来源于矿山。因此,农业在地方政府中的站位不高,为农服务的意识也是差强人意。县-乡-村农业组织相对涣散,尤其是乡镇一级,农牧、林业、气象、水务大都是几块牌子,一套人马,且人员也非常少,人员流动性大。3年前滦平县气象局按照标准化建设的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有的连牌子和上墙制度都已经找不到了,谁分管气象信息服务站也无人知晓。
  3.2气象为农服务基础薄弱滦平的大田作物主要以玉米、水稻、大豆、谷子、蔬菜为主,大多处在两山夹沟的地方,水利灌溉设施几乎没有,平时基本属于靠天收。近年来,气象局为农服务意识逐渐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产品也进一步拓展,但“气象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气象信息预警和接收设施还不健全,气象服务产品不能及时送到农民手中。尤其是滦平县设施农业种植户有几百家,目前只有大屯高新产业园区设施农业建设安装了12要素小气候观测站和6要素小气候观测站,室外也安装了多个电子显示屏,各种室内气象要素实时显示。剩下为数不多的种植大户纳入到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中,其余的全都处在气象为农服务边缘地带,有的连气象短信都没有定制,致使一些农户经常因气象灾害遭受损失。
  3.3气象为农服务水平欠缺目前,滦平气象为农服务尚还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农业、农村、农民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尤为旺盛,但平时农民们的气象信息主要来源于天气预报、手机短信等。据调查,有58%的农民认为天气预报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有43%的农民认为天气预报基本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15%的农民认为天气预报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民群众对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满意度为92%,一致认为短期天气预报准确率高,但中期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对于滦平农业的田间管理,农民更关心的是在农作物生长期的各种农业气象信息,其中包括农业气象预报(适宜播种期、发育期)、农业气象灾害(倒春寒、干旱、暴雨、大风、冰雹、连阴雨、初霜期、终霜期)预报和有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预报,但这恰恰是滦平县为农服务工作中所欠缺的。
  3.4气象为农服务人员短缺近年来,气象局人员结构单一,多为气象专业,农业气象专业人员一个也没有,自开展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以来,工作开展捉襟见肘,工作开展起来感觉无从下手。为农服务产品单一,为农服务工作很多只是停留在表面,很难得到拓展和延伸。
  4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4.1夯实基础,加强气象服务能力建设为了切实提高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总体水平,满足农业对气象信息服务日益增长的要求,就需要加强基础气象设施建设,增强气象服务能力。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从硬件上加以解决。应结合当地农业的实际情况,做好气象服务能力上的建设,充分发挥气象信息服务技术方面的特长,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把气象为农服务的工作水平提升。目前滦平县20个乡镇按照“六个有”的标准全部建设完成了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安装了60套气象预警大喇叭,在30家重点企业安装了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投资140万元建设了气象灾害防御中心,投资20万元建设了小尺度天气雷电。全县20个乡镇共建有21套两要素自动站、6套暴雨自动站、1套6要素自动站、1套12要素自动站、6套小气候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了全县各乡镇、重点矿区、旅游景区雨情监测全覆盖。建立完善预警信息接收发布系统,一是与各电信运营商签订绿色发布通道,二是整合各个发布系统,实现全网发布。   4.2转变观念,增强气象信息服务质量农业是滦平县的基础产业,所以在农业气象信息服务上一定要十分重视,要坚持用气象现代化技术对农业进行服务。在当今县域经济多样化的形势下,要立足于先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力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使得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不能因为经济效益问题就轻视农业生产问题,一定要让基层气象工作人员树立为农服务的意识和责任感。当前工作的重点是结合气象灾害对滦平县农业生产影响的特点,做好在农业生产中如何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的对策。滦平局近年来开展“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接地气”的为农服务工作,与县农牧局一起深入到田间地头,在春耕、秋收等农忙时节制作服务产品,开展针对性服务。主动上门,深入到全县设施蔬菜大棚种植户中,开展直通式点对点服务。
  4.3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延伸气象服务领域随着滦平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农民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坚持以需求为牵引、以服务为引导,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当地气候资源,不断提供系列气象服务产品,努力扩大气象为农服务领域。一是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二是加强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三是加强农业气象决策服务。要不断深化气象为农服务的内涵,组织农业、气象等部门,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与运用的气象研究。总之,应帮助农民把自然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程度地使农民增产增收。
  4.4完善气象公共服务手段,拓宽信息服务渠道准确及时为当地农民提供气象信息服务,是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生命线。为此,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服务手段,大力推进气象服务进农家、到田头。一是务实工作基础。全力推进县、镇、村三级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编织气象服务网络,努力务实基层基础工作。大力推进气象为农服务示范村建设,努力实现“服务平台链接到基层、数字预报延伸到乡村、预警广播覆盖到农户”的建设目标。二是提供优质服务。首先要提高公共气象预报准确率,尤其要做好灾害性和转折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要开展针对性的专业气象服务,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做好优质服务产品,与用户做好直通式服务对接。三是搞好科普宣传。为加大气象知识宣传力度,应该大力实施“千村万户”气象知识普及工程,来扩大气象为农服务范围,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水平。气象为农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当发生重大气象自然灾害时,时间就是一切。而构建气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就是为了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根据滦平自身特点,建设好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农情、雨情、灾情及作物病虫害、农业气象条件评价等信息的实时共享,对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气象人员要加强气象知识的普及,使之为农业更好地服务。努力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是滦平气象人的重要职责所在。一方面,要充分认识气象为农服务对农业生产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一定要站在从气象事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另一方面,必须稳定滦平的农业基础地位,满足农民农业生产的最根本的需求,不断强化气象为农服务的质量。
  4.5夯实气象为农服务基础,加强项目后续跟进近年来,全国各地气象部门示范县局先后借助“乡村气象服务专项”和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发挥了行之有效的作用,也得到了地方政府领导的一致认可。现在项目运行几年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项目后续维护经费跟进乏力,致使一些设备维修维护经费不足,有的设备已处于瘫痪状态;二是部门分管人员调动频繁,气象分管工作衔接不力;三是一些项目设施设备如小气候区域站监测设备目前只是资料前期监测保存,如何将这些资料转化成为农服务的产品,仍需时日。针对这些问题,县局责任人要积极向地方政府申请,将项目维护经费列入年度经费中。对于乡镇和部门气象工作不重视的现象,陕西耀州气象局的做法很是值得借鉴。耀州气象局通过努力,将乡镇和部门的气象工作纳入到年终考核中,县委县政府每年给予气象局4分的考核分值,这个分值4很重的,乡镇和部门没法不重视,气象工作自然得到有序开展。现在,市县一些气象为农服务设施应该说已经很多了,但针对性的服务产品寥寥无几。这就需要加强顶层设计、顶层服务,基层专用技术服务人员缺乏,要将基层气象服务需求及时向上反馈,顶层也要加大技术扶持和指导,搞好衔接,实现顶层—县局—用户直通式服务[2]。
  5结语
  探讨滦平气象为农服务,目的就是如何帮助农民趋利避害,既要做好防灾减灾,又要保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这就需要广大的气象工作者结合当地实际,结合经济发展实际,结合工作实际,切实发挥出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鹤年.气象服务学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430.
  [2] 矫梅燕.探索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N].中国气象报,2009-09-25.
其他文献
在湄潭县兴隆镇接官坪茶山选取观测点,进行茶树物候期、气象要素的收集,同时每隔3-4 d进行品质的测试,研究气象条件对绿茶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年茶树从萌发初期到采
以黑河沾河林业局的7种典型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共选择21块样地,采用野外样方调查法和样本采集称重法,数据均用平均值对照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沾河林区7个典
本文研究具有非对称项的平面系统{x′=f(y)+p1(t,x,y),y′=-g(x)+p2(t,x,y)周期解的存在性.在新的非共振条件下,应用连续性定理证明了该系统至少存在一个周期解.
安全管理“联手”战略即是改变过去安全管理中类似警察抓小偷或事后调查定结论和检查扣奖等生硬的管理模式和强令执行及简单化方式的陈旧做法,而通过实施协调战术、拉近战术、
若(n i)=n!/n!(n-i)!(n,i∈N^*且n≥i)表示二项式系数,第l个个Fibonacci 数为Fl ,其中,l 是非负的整数;对任意正整数n和非负整数k,数列{(n i )}n i=o和{Fk+i^p}i=o^n的卷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