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基因组编辑的新工具

来源 :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zj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黄志伟教授的课题组运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手段,揭示了一种新的CRISPR基因修饰系统进行分子识别与剪切的结构及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2016,532:522-526。
  CRISPR是细菌或古菌用以识别入侵病毒遗传物质的短的核酸重复序列,它能与多种核酸酶(其中之一为Cas9)协同,起到识别并摧毁入侵病毒DNA的作用。已有研究发现,CRISPR-Cas9系统可转用于基因组编辑,成功实现生物医学上的基因靶向修饰,效率大大超过以往的基因组编辑工具。2015年9月,又有研究发现了核酸酶Cpf1与CRISPR组成的CRISPR-Cpf1系统,它比起CRISPR-Cas9有诸多特点和优势,可望发展成更加高效的基因组编辑工具。
  黄志伟课题组首先解析了结合CRISPR RNA(crRNA)的Cpfl复合物晶体结构,发现Cpfl是呈三角形的单体,有一个带正电荷的凹槽位于其中央。crRNA通过发夹结构形成高度扭曲的构象,紧密结合于Cpfl的核酸结合结构域。与底物DNA配对的crRNA 3’末端位于Cpfl凹槽的一端。跟结合Cas9的情形十分不同,结合Cpfl的erRNA引导序列部分没有电子密度,表明其在没有底物结合的状态下跟Cpfl的结合比较松散。crRNA的结合则使Cpfl发生显著的构象变化,而且仅仅crRNA的重复序列部分就能让Cpfl的构象发生巨大改变。结构研究又显示,Cpfl起核酸酶作用,它的3个关键催化残基侧链上的氮原子位于同平面,并与被处理位点的磷酸基团形成氢键,提示Cpfl把crRNA前体剪切成crRNA是一个碱性催化的反应。
  该项研究对于把CRISPR.Cpfl系统改造为特异高效的基因组编辑新工具,提供了重要的结构基础。
其他文献
[本刊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赵立东教授等利用硒化锡独有的特殊电子能带结构和多谷效应,大幅提高其在300~773开宽温区范围内的热电性能,硒化锡在新能源领域的实际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相关研究成果2015年11月26日在线发表于Science。热电转换技术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直接将热能与电能进行相互转换
通过对民国期刊中力学类论文的总体情况、所在期刊的分布特征及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做简要统计,并从期刊发文量、创刊时间、发刊地区、内容主题四个方面对民国期刊中力学类论文
<正>当我们身处异地他乡,难免要学会几句方言或外语,才能和当地人搭话。好在语言不通的时候可以借助手势或者图画表明意思。但要是我们进入了大脑,那怎么跟这里的主人——神
关键词:《科学》 战争 战争与科学 科学救国  百年前,《科学》诞生之际,正值欧战爆发。创办《科学》的留美学生,发刊“战争号”,论述科学与战争的关系,他们的视野宽泛,最终目标依然在于“科学救国”。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立即成为举世瞩目的大事,自然也成为中国留美学生学业之外的焦点。战争爆发仅仅几日之后的8月5日,胡适日记即有《记欧洲大战祸》的记载。此时正筹备创刊的《科学》,作为当日
杜亚泉的学行和志业留在了商务印书馆,留在了近代中国,成为中国人走出中世纪历程中一份十分珍贵的学思资源。  杜亚泉生于1873年,卒于1933年,活了整整60个春秋。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动荡年代。在这个年代里,杜亚泉并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慷慨激昂的言论,但他是那个时代最清醒的智者之一,他知道沉沦中的中国最缺乏什么,最需要什么,并在“最缺乏”与“最需要”中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定位:“为
法国:实验科学的复兴与启蒙运动 法国全称为法兰西,即法兰克人的王国。法兰克人属于日耳曼人的一支,公元4世纪初他们以联邦成员的身份定居于罗马帝国境内的高卢东北一隅。克洛维
阿姆斯特朗是无线电领域的开拓者和创新者。他在反馈电路和振荡真空管电路方面的开拓性工作,标志着现代无线电技术的诞生。由于超外差电路、超反馈方面的贡献以及宽幅调频系统的发明,他成为现代无线电技术的创始人之一。  1901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G.Marconi)用大功率的庞大天线向大西洋彼岸发出了不连贯的无线电报脉冲,实现了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随后,弗莱明(J.A.Fleming)、费森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