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点”畅想促生长 “图形”演化识本源

来源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c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中点”图形的构造为抓手,由点和线整合知识. 以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中位线的串联整合为载体,由线至形提炼性质. 结合旋转和平移演变图形的位置与形状,一题多变,以变求通. 融入“生长”理念,广联图形,从三角形拓展至五边形相关中点问题,并通过归纳、提炼基本图形,融通思维路径,回归知识本源.
  关键词:生长课堂;整体建构;联想归纳
  一、缘起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學生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解题的现象有所缓解,但是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涵,重解法、轻本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学生所做的练习并没有完全转化为能力. 究其原因,笔者发现学生在各章节所习得的知识点孤立而零散,知识与技能没有得到有序对接与有机整合,缺乏聚焦局部、回溯本源和迁移拓展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生长”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让数学知识由内而外地自然“生长”,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抓住知识的重要节点,变式串联思维,挖掘问题本质,解决灵动变化的数学问题. 通过引领学生欣赏问题背后折射出的数学美,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自主生长,化教学过程为教学技艺.
  二、“生长”理念课堂的构建和实施
  思维的自然生长对于数学教育而言意义重大,数学的学习愿景应起步于自然生长,归根于立德树人. 笔者综观初中数学教材,围绕核心知识,践行“生长”理念,认为在构建和实施生长型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十分注重知识之间的“联—变—归—迁”,做到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无缝对接与有序呈现. 以下笔者结合中考专题复习课“中点的畅想”,例谈如何在几何教学中构建生长型课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联”——联想活化知识,多维架设生长链
  数学学习是学生不断完善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将头脑中的知识通过感知、理解,归纳组合成不同深度和广度的整体认知结构. 有序的认知结构有利于知识的贮存和提取. 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往往根据已知条件展开联想,当已知条件与认知结构中的某个点发生关联时,也就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和解法的生长点. 因此,从“生长”的角度出发,将同一知识点所能导出的上位知识加以整合,能够帮助学生建构更加牢固的知识体系,为知识和方法的进一步衍生提供坚实的知识主干.
  策略1:优化整合知识网,重塑知识主干.
  环节1:中点畅想引入.
  以中点为认知起点引领学生展开联想,围绕最基本的三角形衍生出一系列开放性问题,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
  问题:如图1,已知D为△ABC的边BC上的中点,可以联想到哪些重要线段?试概述其性质.
  中点知识自然生长,引出中线、中位线. 通过研究相关线段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进一步唤醒学生记忆存储中的相关信息,将散落在记忆角落的点状知识联结成网状结构.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相关知识,将三角形的边、角特殊化,带动图形特殊化(如图4),由一般联想特殊,启思引探. 通过对旧知识的结构化梳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凝炼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广开眼界和思路,从新的高度看待问题,以新的视角挖掘问题的各个方面.
  为了让学生体验两种特殊图形的关联,同时考查学生对中点知识的初步综合应用能力,整合优化、以变促思,将两个直角三角形重组,形成共斜边基本图形,如图6所示.
  由中点衍生出的基本图形需要让学生加以整合,以便对知识进行整体感知和宏观把握,使得原本看似零散的知识点经过有序梳理后浑然一体. 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脑海中能够自然而清晰地浮现出相关的解题方法. 通过元认知问题,由点到线再到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发散思维,凸显知识的思维链,优化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
  2.“变”——变式串联思维,层层拔高生长节
  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指出,问题应当精选,所选的题目不应该太难但也不要太容易,应顺乎自然而且趣味盎然. 由此可见,教师要构建生长型课堂,选择呈现的问题应该是顺乎自然、符合情理的,为此可以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量身设计问题,通过变式串联思维,寻求自然求解之道,层层拔高生长节,以促进学生知识的生长. 然而,每名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同,面对具体问题会有不同的解法,正是由于解法的多样性,才促使生长型课堂丰富多彩.
  策略2:有序设置问题链,延展思维枝蔓.
  从生活情境入手,以常见的三角板为载体,将其抽象成几何图形,针对不同位置关系设置问题,利用共点、共边等特殊位置构图,同时注入中点元素,在不增加条件的情况下,发挥母题的最大效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以中点为线索,梳理已知条件,展开合理、有序的自然联想,寻求自然解法,锻炼学生挖掘问题本质的能力.
  环节2:中点畅想例题及变式.
  例1  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如图7所示放置,图8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 已知[△ABC]和[△C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C,B,D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AE,DF,取AE中点F,连接BF,DF.
  (1)猜想BF和CE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BF和DF之间有哪些特殊关系?
  通过对中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基本图形的巧妙构造,往往能逐步接近问题的本质. 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应注重解题思路分析和问题模型概括.
  思路1:中点 + 中点 → 中位线.
  如图9,延长AB交CE于点G. 易得点B为AG的中点. 在△AGE中,由中位线定理,得BF∥CE.
  由此推出的基本模型如图10所示.
  思路2:中点 + 直角三角形 → 斜边中线.
  如图11,连接CF. 易证△ABF≌△CBF.所以∠AFB=∠CFB.所以BF平分∠AFC.在等腰三角形ACF中,由三线合一,得BF⊥AC. 由已知易得CE⊥AC.所以BF∥CE.   由此推出的基本模型如图12所示.
  思路3:中点 + 平行 →“X”型全等.
  由此推出的基本模型如图14所示.
  在第(1)小题3种解题思路探讨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深入了解了图形的相关特性,第(2)小题的求解过程也变得顺其自然. 可以直接借助思路3的图形和结论,证得△DB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F=FH.由等腰直角三角形三线合一,得DF=BF且DF⊥BF.
  以上思路的共同点是活用中点,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明晰解题方向. 中点因其所涉及的核心知识点多、范围广,思考路径多样,往往成为相关几何题的“题眼”所在. 学生要解决问题,需合理利用中点性质,将图形中蕴含的信息与已知条件融会贯通,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挖掘问题中所隐藏的中点痕迹,驱动思维起航,将相关联的数学知识汇聚到一起,必要时适当构线造角,从复杂图形中抽离出基本图形,方能使问题化繁为简.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将例1中的条件弱化,通过旋转进一步改变两个共顶点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位置,使其失去共边的特性,得到如下变式.
  變式1:如图15,已知△ABC和△C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CE,连接AE,取AE中点F,连接BF,DF,试问BF和DF之间有哪些特殊关系?
  变式2:如图17,已知[△ABC]和[△C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AE,取AE中点F,连接BF,DF,试问BF和DF之间有哪些特殊关系?
  一题多解,启智生慧;一题多变,触类旁通;多题归一,追本溯源. 通过对例1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加深,从特殊到一般、从静态到动态,启发学生体悟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路径,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生长,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实现对知识本质认同,让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课堂上生根发芽.
  3.“归”——归纳内化素养,回溯滋养生长源
  华罗庚曾说,复杂的问题要善于退,退到原始而不失重要性的地方. 当前许多几何探究题的命制往往是对问题进行一系列变式,更换其非本质特征. 与之对应,解题教学要善于洞悉问题联系,透析本源、联想化归,实现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化.
  策略3:寻踪觅迹识本质,厚植思想根基.
  几何学是研究物体大小、形状及位置关系的学科,图形千变万化,要让学生学会用运动的眼光分析问题,驱动学生经历由静到动的探究过程,多角度思考图形变化规律,深挖问题本质(如图19).
  环节3:中点相关思维拓展.
  以上解法由中点结合圆的轴对称性,添加辅助线分割线段,并借助设元、列方程组的方法求解,属于通性、通法. 也可以利用平移的观点直达本质.
  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智慧的启迪,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时常以数学的精巧来强化知识的生长源,这个“源”既是知识向上生长的力量源泉,也是核心素养的根基所在.
  4.“迁”——迁移拓展能力,深挖培植生长力
  问题的生长方向决定思维的生长高度,教师作为课堂问题生长的总设计师,以及学生思维成长的总规划师,要时刻具备数学教学的全局观,将解题理念从“知识本位”逐步引向“能力本位”,将问题解决过程中所用的思想方法提炼、融通,以最自然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题源类比、拓展延伸的过程中活化思维,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综观初中几何知识发展脉络,由点到线再到形,线段和角是构成几何图形基本要素,平面几何的学习主要以三角形、四边形、圆为主,这些繁杂图形背后蕴含着相同的特质,相似的研究方法和求解路径. 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三角形内部横向拓展,再到四边形、多边形,从特殊到一般,纵向延伸,可以将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问题最终化归为三角形知识去解决.
  策略4:提炼融通思维链,催生能力果实.
  解题教学不能拘泥于“怎样做”,而是要教会学生“怎样想”.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该传达思想方法,加强学法指导. 要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引导学生识别或构造基本图形,探寻问题解决的基本规律,让解法自然生成,提升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以其达到“做一题,通一类”的境界.
  环节4:中点知识连线结网.
  当中点隐藏在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中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将其分解成若干个三角形,回归三角形中点知识网络,深入挖掘有价值的结论,探究问题本质. 从三角形一路拓展到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教师应以中点知识转化为思路引领,追根溯源,教会学生巧用中点,广联想、促发现,回归基本图形(如图24).
  生长型课堂以核心知识为起点,通过巧联想、构体系,在知识点间建立联系,立足高观点,深入剖析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融通思维路径,回归知识本源. 多维架设“教”的策略,以适应“学”的需求,通过寻踪觅迹识本质,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生长型课堂是一片沃土,在这一领域还缺乏文献和实践指引,本文也只是结合笔者自身的几何教学实践例谈对生长型课堂的一些看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同,整合方式各异. 生长型课堂教学对师生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
  然而,在当前“学为中心”的理念下,生长型课堂有其积极的存在意义. 其基于生活经验明确目标,从一个概念出发联结相关知识点,结合有效策略,促使学生在知识、思维、能力等方面不断成长,内化素养,从而提高整个初中阶段学习力,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卜以楼. 生长数学观点下“矩形性质”的教学设计[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7(6):21-24.
  [2]金敏. 生长数学下“角”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苏科版七年级“角(第1课时)”的教学为例[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7(10):8-10.
  [3]邢成云. 广泛联想  促成发现:从中线到中位线的整体建构[J]. 数学教学通讯(中旬),2016(11):2-5.
  [4]张振兴. 探源思路成因·开展策略诊断·改进教学行为:对一道角平分线问题的探究与反思[J].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8(7 / 8):85-88.
其他文献
博耶提出“教学学术”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大学教学的学术地位,但后续学者对于“教学”与“学术”,即教学学术与学科学术之间的关系争议很大,存在注重相关性的“耦合”论与强调差异性的“分离”论之争,争议容易导致迷失方向,不利于教学学术发展。只有深入分析两者的工作框架、学术理念、价值意蕴、研究方法,提取两者的耦合之点,并且明晰两种学术的差别,在强调教学学术学科底色的同时突出教学实践的特色,辩证地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促进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的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的育人效果。
文章简要分析了推进高校职员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背景,从岗位设置、聘任范围、岗位职责、任职条件、职员聘任、职员待遇等方面重点介绍了山东农业大学开展职员制度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并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高校职员制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目的 分析核医学治疗患者的护理需求,评价综合护理辅助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行核医学治疗的80例患者,综合护理方案进行对照组(n=40,常规护理)、研究组(n=40,综合护理干预)分组.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核医学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核辐射量、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情况.结果 护理前2组核医学治疗患者的核辐射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核辐射量改善且研究组核辐射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核医学治疗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目的 探讨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5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临床均选择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术后合理采用功能锻炼方法促进功能恢复,定期复查X片,采用改良Cassebaum评分法进行评分,对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对45例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患者骨折及截骨端均愈合,愈合时间6~10周,有2例患者并发骨化性肌炎功能恢复差,3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于术后3~4周拆
编者按:在2021年7月11—18日召开的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上,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牵头进行了“中国特色主题活动:中学数学优秀课展示与研讨”活动. 这一主题活动以一个平面几何课例为载体,通过授课者说课、学校研究小组集体反思、不同层面教研员和专业研究人员从不同视角阐述如何打造一节优秀课例,以及现场交流互动等环节,向国际数学教育同行展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课堂教学、教
目的 探讨在乙肝感染孕妇实施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 本次实验中共纳入84例乙肝感染孕妇.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选取84例乙肝感染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2例,其中42例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42例实施健康教育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孕妇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孕妇负面情绪、母乳喂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能力、母乳喂养完成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地方农林高校坚决扛起立德树人和强农兴农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农林高校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文章回顾总结了福建农林大学各个历史时期的办学特征,系统梳理了新时代以来学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办学探索与实践做法,并总结了一些启示经验,供各高校参考。
目的 为了研究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纳入患者均为2018年1—12月前卫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30人,按照纳入时间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健康教育,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创新农业高校学生党员“立体化”的教育培训体系,研究提出外向融合农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横向贯穿党员教育培训的全过程,纵向打造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把党员教育培训的全过程与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紧密相融,全方位引导大学生党员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农人。
圆是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之一,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曲线形图形,它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圆的许多性质都是通过与圆有关的线段和角等直线形图形体现的,这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研究的重点内容.为此,在“与圆有关的角的计算”专题复习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形异质同”的变式题引导学生把握问题本质,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