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下的觉醒与升华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国家重视、业界响应“工匠精神”的今天,如何给曲阳石雕行业重新定位,进行传统技艺和传统产业的现代转型歌,将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对以手工劳作为基础的曲阳石雕技艺现状以及未来传承与发展予以分析,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的思路,供业界参考。
  关键词:曲阳石雕、工匠精神、新常态、原创性
  曲阳石雕作为具有北方地域文化色彩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反应与体现人们实用与审美的艺术,背后蕴涵着非物质的技术内容和文化艺术内容。千百年来,曲阳石雕发展为中国北派石雕的代表,在全国很多地方留下了很多精品之作,处处都留下了曲阳石雕艺人的身影,并影响或启迪,带动着各地的石雕行业发展。当前,作为当代社会工业生产形式的互补,以手工生产为主要特征的曲阳石雕创新与发展上遇到了经济转型,技术更新、文化变迁及市场变更等方面的许多问题。在科技主导的现代社会中,作为传统手工业生产的曲阳石雕在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的守旧性,文化层面上也需要突破与创新,尤其是因为人才培养方面出现断层,导致优秀技艺传承与发展上陷入困境。
  随着党中央作出的“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战略判断,工艺美术产业已经上升到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层面,在国家重视,业界响应“工匠精神”的今天,如何给曲阳石雕行业重新定位,谱写出一曲传统技艺和传统产业的现代转型之歌,这将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每一位关心、爱护曲阳石雕艺术事业的人们去认真探讨和深入研究。由此,本文对以手工劳作为基础的曲阳石雕技艺现状以及未来传承与发展予以分析,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的思路,供业界参考。
  一、曲阳石雕技艺传承方面的现状与问题
  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曲阳石雕艺术自身也在不断地更新进步。不同的时期,曲阳石雕根据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审美诉求,不同的使用环境,在作品的艺术类型、样式风格以及创作技巧、审美认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迁与演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曲阳人将古老的石雕艺术产业化,创办了大量石雕企业,实现出口与内销的规模庞大的石雕产业基地,产品远销海外许多个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极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影响。
  然而,现代曲阳石雕快速发展了几十年后,随着成本上涨,竞争加剧,市场不断变化的背景下,许多艺人与企业遇到了转型升级的压力,和其他传统制造业—样进入了调整期,陷入劳动力价格上涨,用工难,产能过剩,销售不畅,利润率下滑等困境。其中,劳动力价格上涨、用工难的问题源于人才培育不足。由于家族传承“传男不传女”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导致这—传承方式存在断档的可能;而师徒传承方式中,师傅有时处于各种目的,将技艺和秘法“留一手”而不外传,这都会导致一些优秀技艺无法传承下来。随着石雕技术娴熟的老艺人越来越少,而年轻人没有经济动力驱使,手工劳作费心费力、雕刻环节产生粉尘危害健康等各种原因不愿意学习石雕艺术,造成雕刻传承的断代和企业用工的不足。
  此外,传统的曲阳石雕传统手工艺在样式特点上已逐渐成为一种定式,有的已作为一种传统和规范而呈封闭状态。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审美情趣、消费行为已发生变化,而古老的曲阳石雕传统手工艺品种单一,款式重复,不能与快速发展的市场相对应。
  二、曲阳石雕技艺的自身优势与特点
  从属性上来说,曲阳石雕是用燕赵地区所广泛拥有的花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等各种可雕可刻,石质坚硬,耐风化的石头,创造出具有一定形体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与时代气息,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一种艺术形式。2006年5月20日,曲阳石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位曲阳石雕艺人被相继列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使得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有了新的文化提升与发展趋向。
  随着新型多功能的石雕加工机械的出现,这对推动曲阳石雕业改变传统手工作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起了重要作用。当前曲阳石雕的加工方式主要分为手工雕刻,半机械化加工雕刻,全自动数控机械加工雕刻,喷砂雕刻,化学腐蚀雕刻五大类,制作工艺上分为捏坯,内镂,外剔,雕型几类。造型上讲究造型逼真,手法圆润细腻,纹式流畅洒脱。类别上主要有园林雕塑,建筑雕塑,艺术雕像,石雕工艺品等几大类。曲阳石雕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既富古老艺术的魅力,又有现代艺术的典雅明快;构思精巧,造型美观;纹饰清晰剔透,生动逼真,刀工精湛细腻,圆润光滑,体现着高超的手工造型能力和积淀深厚的技艺传承特色。可以说,曲阳石雕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色彩,又融合了不同地区,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特点,具有极高的审美性与极强的实用性。同时,注意了手工艺发展和高科技并进的结合,既强调物质文化,也强调精神文化,做到了“天人合一”式的持续性发展特征。
  因此,这些应当都是现代曲阳石雕行业需要传承,创新与发展的有益元素。
  三、曲阳石雕技艺传承发展的未来之路
  从20世纪60、70年代起,西方国家面对传统手工艺的衰落,就采取一系列措施,呼吁注重生活品质和工艺文化的,倡导艺术设计回归自然,强调材料使用的真实性和手工制作的重要性,发起了“手工艺复兴运动”。这值得曲阳石雕传统技艺传承与保护方面的关注与借鉴。曲阳石雕传统技艺如何保护与发展?《尚书·大禹谟》有句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很好地用来阐释当下曲阳石雕技艺传承与发展指导思想,那就是诚心静意,精益求精,业精于勤,不遗余力。用一种勤奋虔敬的服务思维,把每一项技术和每一个产品精雕细刻、耐心打磨,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具体可从以下宏观、微观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石雕艺术作品与创作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当下热议的话题,借助著作权法对于雕塑作品的保护日益重要。进行生产性保护也是一条科学的途径,可以摆脱为了保护而保护的陈旧思维,为曲阳石雕传统手工艺保护注入市场和创新的驱动力。按照生产性保护的原则,可以将有些作品特定的形态样式,制作技法申请专利,予以著作权方面的法律保护。同时,曲阳石雕要走品牌路线,作品的作者、制作数量、创作年代,产品编号等要有明确的记载,确保艺术品的唯一性。   2,注重人才培养。传承曲阳石雕传统手工技艺,关键是做好“传、帮、带”,培养好接班人。传承曲阳石雕传统手工技艺,要树立“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在曲阳县中小学安排曲阳石雕手工课,从青少年中培养接班人。同时,依托曲阳雕刻学校,走“校企联合办学”的路子,对企业优秀的雕刻工人进行传授和培训,实现企业和学校共赢。还可以就所在的高校中,安排石雕欣赏与制作课程,提升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关注。
  3,倡导制作技艺数据化。借助当代发达的科技,提高石雕艺术智能化的研发能力,把相关的制作加工技艺数据化,合理使用智能机器人进行代工。在劳动强度大,操作时间长,重复性强的加工环节中使用,一方面提升效率,一方面释放劳动力,也是保证石雕加工技艺传承的一种新形式。
  4,鼓励原创精神。针对一些石雕领域出现的山寨版,仿制风,导致石雕行业陷入千篇一律、恶性竞争,盲目无序发展状态的情况,要在国家创新驱动,知识产权意识和制度愈加深入完善的引领下,加强石雕艺术创作的原创性。针对批量化,同质化的无序发展,要采取小微化,智能化的社会需求和消费方式,让地域性、特色化、个性化的发展将成为新的主导。
  5,重视在传承中创新。艺术生命力在于创新,曲阳石雕传统手工技艺创新具有必然性。因为时代在发展,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审美情趣、消费行为已发生变化,石雕创作的样式,质料还是从风格要做出相应的变化,在保持曲阳石雕传统手工艺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加快传统手工石雕艺术的不断创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6,注意理论资料整理。针对石雕艺人普遍理论不高的现状,派专人挖掘,整理传统曲阳石雕技艺精华,通过文字,图片,影像、歌谣、收集文物等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留存资料,减少传统石雕技艺精华的流逝。
  7,突出名人品牌效应。发展大师经济和名人经济,从行业发展进行重新定位,提高艺术产品档次和含金量,从而提升石雕艺术魅力与行业发展水平。让传统手工技艺走高端定制化、品牌化之路,突出曲阳石雕传统手工艺中的个性特征。
  8,加大奖励力度。政府要加大对曲阳石雕传承保护经费的投入,拿出专项基金组织高端培训与比赛、展览,以社会声誉与资金奖励的形式,有效激励民众对曲阳石雕技艺的关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石雕行业,带动行业的整体发展。
  9,建立管理体制。整合曲阳石雕艺术与资源,形成推动石雕文化产业的创意化,资本化,融合化,国际化,促进石雕艺人与企业、研究机构,艺术院校合作,行业内进行集约化,跨越式的协调发展。
  10,呼吁社会重视。利用新闻媒介传播手段,宣传以石雕艺术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艺术的魅力,加强民众对石雕艺术知识产权的重视,对手工劳作的尊重,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结语
  曲阳石雕传统手工技艺,将创作者手上体温传递到冰冷的石头上,将思想,技艺,智慧赋予作品中,使其带有鲜明的个人印痕。每个石雕艺术家在经年累月的创作中,在艺术实践摸索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是曲阳石雕艺术特色所在,也是魅力所在,因为石雕艺人在创作作品中,将自己的智慧,思想,感情融入作品之中,赋予作品更多的人文气息和个人印记。曲阳石雕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要根植于特定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乡土风情,同时也要引导人们对它寄予一定的期望与关注,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主动对接市场,开辟出全新的石雕技艺发展之路,以丰富的文化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为曲阳石雕传统手工技艺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简而言之,曲阳石雕艺术要从传统的发展模式,借助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新兴产业的强力推动,形成新的发展理念,新的价值体系,新的消费观念,新的商业模式,新的运行机制,从而真正迈入新常态下的历史发展阶段,得以可持续的健康化与科学化发展。无论如何,作为每一个曲阳石雕的传承者都有义务和责任去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措施,珍视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古老技艺的精华,保留一种手工温度和匠人印痕,以工匠精神作为石雕从业者新时代下自身职业意识的觉醒与升华,努力推动曲阳石雕传统技艺与产业的更大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齐格蒙特鲍曼是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研究最为著名的社会哲学理论家之一现代 性疯狂追求秩序而与混乱矛盾性共生,两者的对立与互补构成了现代性的展开过程后现 代性仅仅是我们反思和警惕现代性灾难的理论视角而远非真正自由之路鲍曼的独到深刻之 分析,对于我们今天由传统向现代转型,颇具启发和警醒意义   [关键词]现代性;后现代性;秩序;矛盾性;自由[中图分类号]B5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摘要: 本文作者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干部的发展现状,分析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完善和提高学生干部在思想政治、科学文化、人文修养等综合素质方面的措施与方法,旨在使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  关键词: 高校学生干部基本素质存在问题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分制的逐步实行,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方式更为灵活,而作为联系着学生与教师的桥梁与纽带的学生干部则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由于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互联网应用技术的成熟与推广,信息视觉化已成为潮流。在视觉创造与传播方式的数字化过程中,动画已不再局限于影视创作,而是形成了覆盖影视、出版、广告、娱乐、玩具、服装、休闲以及软件、工业设计、多媒体、信息通讯等领域的动漫游戏创意产业链及其集群。由于动画在商业收益、技术创新、文化传播和艺术创造等方面的巨大潜质,其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之一而备受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动漫游戏创
罗代奎老师与我见面没有几次。最早的一次是在90年代中。当年我随行我们四川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的一个雕塑团队,在时任副所长张绍臻老师的带领下,去甘肃省博物馆为博物馆雕塑家龙绪理先生的作品做泥塑放大。休息期间,造访甘肃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是计划中的事。在他们工艺美术研究所,第一次见到了何鄂老师,同时也就见到了罗代奎、汪兴中老师。当时王志刚是他们研究所的青年雕塑家。我和罗代奎老师一见如故。我想,一是因为他一开口
摘要: 本文认为大学中混合班的教学应具有专业特色,并以环境生物学为例,讨论了混合班设置的必要性、特征(原则),以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以期使读者对大学混合班的教学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关键词: 大学混合班 环境生物学 必要性 特征 问题和途径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总结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
内容摘要:砖雕是我国古建筑中很重要的种艺术装饰手法,研究它的艺术价值对保护和传承这种古老的艺术门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砖雕、脊兽、艺术价值、传承  砖雕,是由东周瓦当、汉代画像砖等演变发展而来,是在青砖上雕出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为我国古建筑中很重要的种艺术装饰手法,其应该也受到传统陶器制作的影响。砖雕主要用来装饰寺、庙,观、庵及民居的各种构件,如墙面、屋顶等。砖雕中的特殊门类——脊兽,即
摘要: 本文通过对爱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艺术形式(民歌)这三个角度,论述了《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背后的人情美、人性美,这也是小说最令人动容的情愫,是绝望生活中的希望。  关键词: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人情美人性美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讲述的是神秘又温馨的爱情。但当我如同饕餮一头扎进阅读的盛宴后,却发觉小说别有一番滋味。  死亡是开篇,死亡一以贯之。正如蒋子丹所说:“翻开小说,一种与温馨的北极
摘要: 物理学史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物理学史与物理课程融合已经得到广泛的重视。物理学史融入物理课程的教学策略是多样的,本文阐主要述了三种模式:科学讨论模式、多元化教学模式和HPS教学模式。  关键词: 物理学史 物理课程 教学模式    物理学史阐述了物理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一部分,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重视物理学史教育,将物理学史与物理课程融合,已经成为物理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
《孙武颂》是一件大型、动感、综合及纪念性雕塑,坐落在山东广饶孙子文化公园内,作为该公园的主题性雕塑综合体,也是其重点观光节目之一。  该作品总高26m,占地的圆形直径为60m,整个雕塑的尺度规模很大。除了群雕本身的规模、气势以外,同时集成了音乐、喷泉、灯光、烟火、电动机械等多种现代科技语汇,交织成了一幅故国金戈铁马的壮丽画面——现代方式的古乐激荡环宇,高潮延绵,列队的战士雕像严阵以待,并节奏性地左
生态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热点论题。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无疑是人类共同的目标和使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了雕塑艺术在当代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雕塑》杂志社把第12届中国雕塑论坛的主题确定为“雕塑与生态”,论坛征稿启事一经公布便吸引了各方面的关注目光。《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先生对这一命题有着广泛而又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他。  记者:美国的拉兹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