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护士共情疲劳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8848k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共情疲劳与职业认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北京市2所三甲医院174名ICU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Pro-QOL)和职业认同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74名ICU护士中,95.98%的护士具有共情疲劳.中/重度共情疲劳率为78.16%,其中共情满意度评分为(22.11±4.03)分,职业倦怠评分为(35.74±6.21)分,二次创伤压力评分为(34.11±5.14)分.ICU护士的职业认同总评分为(104.16±10.79)分,标准化值为69.44%,其中,职业认知评价维度评分最高,为(32.49±6.01)分;职业自我反思维度评分最低,为(9.03±1.34)分.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ICU护士的共情满意与职业认同呈明显正性相关性(r=0.629,P<0.01);职业倦怠、二次创伤压力与职业认同呈明显负相关性(r=-0.342、-0.312,P<0.05).结论 ICU护士普遍存在共情疲劳且共情疲劳程度较高,共情满意度与职业认同呈正相关性,而职业倦怠、二次创伤压力与职业认同呈负相关性.应充分关注ICU护士的心理健康并提供支持与帮助,这对缓解共情疲劳、提高职业认同度有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卫生事业管理学作为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之一,是研究卫生事业管理活动一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是医学科学与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交叉学科.传统的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存在理论教学与管理实践脱节的情况.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慧课堂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趋势.将智慧课堂引入卫生管理教育,将教师、学生与信息技术有机关联[1],利用信息化视听资源结合多维度的教学评价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2],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的关键体现,作为高层次人才,研究生是国家未来全领域发展的核心力量,加强对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关系深远[1].医学所要解决的是人们的健康问题,起到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关键作用,医学以其特殊性、专业性和重要性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世界一流大学竞争的关键[2].依据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部署及“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中医药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于以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为指导思想,着重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3].
发散性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反馈的信息,在专业课程内容授课中沿着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拓展讲授,从多方面切入、深入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发散性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根据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开辟新的思考方向,训练学生多维度解决问题的技能[1].中医筋伤学是一门骨伤科专业必修基础课程,以往的中医筋伤学课程授课,教师对学生发散、创造性思维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度不高,多偏于以常规思维方式对教学问题进行分析思考.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藏药复方八味獐牙菜丸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分析探讨八味獐牙菜丸治疗胆囊炎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从CNKI、万方、维普等文献数据库中查询相关文献,联合TCMSP、BATMAN-TCM等多个数据库获得八味獐牙菜丸各药味活性成分,经Swis-sADME筛选出分子结构满足Lipinski、Ghose等规则的活性成分,再用SwissTargetPri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潜在作用靶点;在OMIM、GeneCards数据库筛选胆囊炎靶点,并通过建立韦恩图预测八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存在“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作用发挥不充分”问题,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1].中医药科技期刊作为中医药科技成果的载体,中医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在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推动“培养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背景下,迎来了大好发展时机,笔者查阅文献并结合工作体验,探讨中医药科技期刊如何守正创新,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问题,其核心就是要立德树人,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困境[1].2020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的实施,给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加具体的发展要求和方向.现阶段,“课程思政”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但由于应试教育观念和实践的影响,建设中还存在思政教学的显性化、平面化[2]、教学过程轻实质而重形式[3]、将“课程思政”定义为“课堂思政”[4]、缺乏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5]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
目的 了解我国消化内镜医生群体肌肉骨骼疾患(MSDs)相关疼痛的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MSD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微信调查问卷形式向消化内镜医生定向发放并收集各项数据,以是否疼痛进行分组并采用SPSS 23.0分析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75.5%的消化内镜医医师存在肌肉骨骼疾患相关疼痛,其中表示肩部的疼痛最为严重的占41.06%,单因素分析显示疼痛与年龄、工作年限和操作数量有关;Logistic分析显示疼痛与操作数量>5000例(OR=2.007,95% CI:0.830~4.856)及>15 a
2020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联合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争做“职业健康达人”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和“职业健康达人”基本标准[1],号召地方各级有关部门将活动作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的重要举措,广泛动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参与到活动中来.截至2021年3月底,宁夏回族自治区、北京市、广东省和山东省等地率先制定并印发了具体实施方案[2-10].本研究参照文献[11-12],从政策文本角度出发解读地方推进策略基本特征,归纳比较地方政府在推进该项活动中的行为考量和异
目的 了解某炼铁厂作业工人噪声暴露情况,并对噪声致听力损失情况进行风险评估.方法 选取河北省某炼铁厂的主要噪声暴露岗位,测量噪声强度,运用ISO1999.2013《声学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评价》中的风险评估方法计算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风险,并依据AQ/T 4276-2016《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进行风险分级.结果 所有岗位的LEX.8h均超过我国职业接触限值.男性员工40、50、55、60岁时单纯因噪声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风险分别为0.0%~8.5%、4.6%~19.9%、6.4%~22.8%和6.8
目的 探讨低浓度铅接触对工人血常规早期影响的敏感指标.方法 以2017-2018年在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血铅值低于400 g/L的1157名铅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将同期同企业的行政、后勤、研发人员等421名非铅接触人员作为对照组,分析低浓度铅接触与血常规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 低浓度铅接触导致血常规WBC、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压积(HCT)升高,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下降;其中男职工RDW-CV升高,MC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