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指导设计防护性产品,依据其防护过程探索织物在动态高气压下的渗透性变化机理,根据理想气体方程建立渗透性数学模型。自行搭建织物渗透性实验平台,对5种不同织物进行外界
【机 构】
:
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
【基金项目】
: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B0303200),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60157),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指导设计防护性产品,依据其防护过程探索织物在动态高气压下的渗透性变化机理,根据理想气体方程建立渗透性数学模型。自行搭建织物渗透性实验平台,对5种不同织物进行外界高气压冲击。通过气压变化,并结合渗透率模型,最终得到织物在动态高气压下的透气性变化规律。实验表明,织物渗透率与织物密度密切相关。当织物密度较大时,前期织物的渗透率逐渐下降,但随着受力时间的延长,织物渗透率呈明显增长趋势。
其他文献
利用多通道转杯花色纱成纱工艺及特点纺制花色纱。通过改变色彩变化梯度及段长时间纺制不同工艺参数的渐变花色纱,研究变化梯度及变化时间对纱线颜色变化过渡段的影响,并分析
将锌粉与聚丙烯腈(PAN)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共混配置纺丝液,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Zn/PAN复合纤维,即纤维状锌空气电池阳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热重分析技术对纤维
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对建设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提出了明确的培养规范。比照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大专生的培养现状,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
目的:建立测定颗粒剂中黄芩甙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Shimpacd C18为色谱柱;甲醇-0.2mol/L磷酸二氢钠(pH=3.0)(40:6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4nm。结果:黄芩甙在0.06~0.6u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0.6%。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