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房子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un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石器时代大约从11500年前开始,到8000年前结束。正是从这个时代起,人们开始在“永久性”的村庄里定居,并且开始种植庄稼和驯化动物。显然,查塔胡育克在当时算得上是一个规模相当大的城镇,城镇人口在3000~8000之间,光是那个大土堆的面积大约就有14万平方米,而它连同旁边的小土堆加在一起,面积还不到整座遗址的5%,可见当初城镇的规模之大。梅拉特发掘了4年之久,也仅仅揭示了查塔胡育克城的很小一部分。
  目前,查塔胡育克的发掘工作由美国考古学家霍德主持。霍德等人已经确定了另外80多座建筑的轮廓,并且在大土堆中又辨认出另外4层居住痕迹。霍德相信,在查塔胡育克城遗址的地下,至少还有上千座建筑遗迹等待人们去发掘。
  查塔胡育克遗迹之所以能留下如此丰富的考古记录,主要原因是查塔胡育克人当初使用了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富含石灰的膏泥来铺地。用这种膏泥铺的地面十分柔软,能适应不断翻新的需要。不到一年,有时候不到一个月,房屋的地面和墙壁的膏泥就得翻新一次。一层层膏泥不断叠加,就好比树木形成一圈又一圈的年轮,就这样,房间中人类活动的痕迹便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这种房屋“年轮”解释了查塔胡育克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遗迹层:一代又一代的查塔胡育克人不断地拆掉旧房,填满废墟,然后在原址上修建新房。
  查塔胡育克遗迹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遗址上的房屋彼此挨得非常紧密,以至这座城镇中几乎没有街道,人们要想进入房间,只有通过那些从屋顶直达房间地面的台阶。这实在令人惊奇。另外,人们把家中的死者也埋在房屋的地面下。更引人注目的是,很多房间里有丰富的艺术作品——壁画、浮雕和雕像,其中包括一些被认为可能是代表母神的妇女像。
  
  不过,最近的考古发掘却证明,在查塔胡育克城中发现的麦子并非产自城镇附近,至少有一部分来自远离城镇的地方。如此看来,查塔胡育克城当初的选址原因也许并不像上面推想的那么简单。
  事实上,查塔胡育克人当时曾参与了远距离的贸易。有证据显示,此地的储物篮来自美索不达米亚或累范特(地中海东部地区),贝壳来自红海和地中海,黑曜石来自150多千米外的卡帕多西亚地区,橡木和其他木材则很可能来自10千米以外或更远的高地。
  考古学家现在普遍假定,古人之所以聚居在一个地方,不仅是为了靠近水源和土壤,而且也有着社会方面的原因,比如他们希望组织自己的劳动,参与全社会范围内的仪式,或者联合抵御共同的敌人。对比查塔胡育克更早一些时候的安纳托利亚遗址的考古发现,也非常清楚地显示出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在那里,艺术品集中在具有特殊意义的仪式性建筑中,房屋分片区集中,有时候人的头骨也被合葬。
  
  家庭功能
  
  
  
  生活习性及世界观
  
  考古学家在查塔胡育克遗址发现了两类炉灶——与墙相接的圆顶炉灶和不与墙相接的边炉。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一些推测与炉灶有关的灰泥球。在许多古代社会中,人们把经过加热后的石头放在篮子里或皮袋中“烧”水,或直接用来烤肉。查塔胡育克城中缺少石头,因此灰泥球就成为代用品。在晚些时候的查塔胡育克遗址地层中,考古学家找到了可以放在炉火上的陶制容器,说明查塔胡育克人的烹饪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与时俱进了。
  边炉和圆顶炉灶位于查塔胡育克人的主屋的南边。这些区域的地面由于堆放垃圾和烟火熏烤而变黑,生产和制造活动也可能发生在这一区域,因此成为房屋的“肮脏区”。在这个区域的地下埋葬的死者全是新生儿或婴儿。
  
  
  埋葬死者和重建房屋
  
  在查塔胡育克人的房屋地面下,考古学家发现了很多被有意埋葬的人类尸骸。查塔胡育克人为什么会把死去的人埋在自己居住的房屋下呢?
  考古发掘显示,大多数查塔胡育克逝者当时是被全身完整地埋在房中的。曾经有考古学家发现一些主屋地下埋葬的死者的骨骸支离破碎,他们认为这是因为死者原先葬于别处,后来才被移葬至此的。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一个大约25厘米高、经过烧制的小雕像,被认为是一种祭品或提示物,用处是在居住者重建房屋时提醒他们不要忘了死者的安置。这种观点似乎也得到了那幅秃鹰画的支持:秃鹰正想从无头人的身上叼肉吃,暗示千万要保护好死者。
  然而,最新发现却表明这种推论实际上是错误的。事实上,房间地面下埋葬的许多人的尸骨都是完整的,关节仍然连在一起,就连最小的骨头(它们很容易在重新埋葬的过程中被丢失)也还在。而那些凌乱破碎的骨骸应该归咎于一次又一次埋葬新的死者时所造成的挤压。事实上,将家中一代又一代死者埋在同一地点的做法在当时世界其他一些地方也十分盛行。
  
  以前,人们一直以为查塔胡育克人的房屋内是昏暗少光的。现在,考古学家按照查塔胡育克房间原型复制的房间表明,在白天通过房顶之门及楼梯进入屋内的光线相当充足,因此一点也不昏暗。
  查塔胡育克人的房间的白灰泥(石灰)墙被频繁刷新,而且常常被打磨,所以它们的反光性能很好,就连侧屋也能得到一些被反射来的光线。只要你的眼睛适应了这种有些昏暗的光线,你一样可以在侧屋里自如地做事。
  在查塔胡育克人家中长大的孩子会很快弄明白家中的房屋布局,比如应该在何处埋葬逝者、何处制造珠子、何处找到黑曜石及何处置放祭品。最终,这个孩子会学会怎样重修房屋。如此看来,查塔胡育克社会中的规则和文化不是通过王权控制,而是通过家庭自动传承。所有这些都是在祖先面前实施的,而且还是在一个充满了象征意义的家庭环境中实施的。
  
  现在我们是否已经开始了解8000多年前古代查塔胡育克人的生活方式了呢?不过,如此之大的一个古人定居点,当初是怎样繁荣起来的?它的繁荣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查塔胡育克的种种奥秘仍待破解。
其他文献
—项具有争议性的新研究结果显示,引发每年度金牛座流星雨的彗星,有可能在13000年前灭绝了北美洲的大型哺乳动物。地质记录显示,随着地球从上—次冰期解冻,13000年前后全球气温陡降了多达8℃,这股寒潮很可能导致了包括剑齿虎和长毛猛犸象在内的北美洲大型哺乳动物的灭绝。不过,科学家一直对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了当时的气候剧变并不确定。  一些天体生物学家认为,13000年前地球气候剧变的元凶是一颗直径在5
在两汉时期,皇帝和高级贵族有用玉衣盛殓遗体的习俗。所谓“玉衣”,就是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盛敛遗体用的敛服,又称为“玉匣”。在大型汉墓的出土物中,常常可以见到零散、残碎的带有钻孔的小玉片,经考证都是玉衣的部件。在满城汉墓发掘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过整套保存完好的玉衣。直到满城汉墓金缕玉衣出土以后,人们才明白,原来玉衣的外形就是人体的形状。    汉代人相信玉有保持人死后肉体不朽的神奇功能,因此普通人用玉制
昆虫学家近日在马达加斯加新发现了一种奇异的蜘蛛,其所织网的直径竟然宽达25米。更稀奇的是,它们的网居然能悬挂在河流、湖泊、小溪等流动水体的上方。这种蜘蛛属于达尔文树皮蜘蛛家族的一员,昆虫学家至今对这个家族所知甚少。达尔文树皮蜘蛛的雌蛛体长仅两厘米多一点,雄蛛体长则只有雌蛛的1/5一。它们编织的巨网在抓捕猎物方面卓有成效,这不足为怪,因为网的面积很大,而且网丝的韧度在所有蛛网中都最强。科学家打算进一
未来医学的发展将使人类活得更健康更长寿。在未来的世界里,人们或许能够看到自己的曾曾孙子长大。  打造“永生不死”之身  科学家称,人类在未来20年将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  不久前,俄罗斯媒体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夫对外披露,他将实施一个名为“俄罗斯2045”的惊人计划。该计划也被称作“阿凡达计划”,其目的是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延长人的生命,直至实现“不死之身”。据说该计划目前已获俄罗斯科学教育部大
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人类最远已经能够看到距离地球140亿光年的天体,人类发射的各种太空探测器已经成功造访了太阳系的七大行星,人类的足迹甚至已经印在了月球上。然而,我们对自己脚下的地球却知之甚少。  地心究竟有什么?为什么说“上天容易入地难”?让我们循着科学家的思路去探究深藏地心的秘密。    1 进入地下巨型水晶洞    19世纪的著名科幻大师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地心游记》讲述了林登布罗克教授等人
从1990年开始,一家名为“保护国际”的国际环保组织开始派出科学家到人迹罕至的地区进行物种调查。  该组织成立于1987年,是一个非盈利环保组织,宗旨是保护地球上尚存的自然遗产和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并以此证明人类社会和自然是可以和谐相处的。“保护国际”下设的“快速评估项目”(RAP)小组,其主要任务是考察一些人迹罕至地区的珍稀生物,以向世人展示地球生物的多样性。20年来,该小组派出的科学家的足迹遍及
策划 本刊编辑部 编译 方陵生等    据报道,2008年,一支国际洞穴探险队在我国重庆地区意外发现一个深达1026米的地下洞穴,该洞穴被认为是世界最深洞穴之一。  探险队员们是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找到这个洞穴的。在最初看到这个如深渊一般的洞穴时,队员们都惊呆了。他们后来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在整个攀爬过程中,他们没有人敢向下探望,因为洞穴的深度足以让人晕眩,而且给人一种在狭长空间里的压迫恐惧感。一位
移動数字
期刊
晨曦之于一日的时光是最初的温暖;笑容之于待哺的婴孩是最初的烂漫;而对于古今师者,其谆谆追寻的“最初”又到底是什么呢?是精湛的教学技艺?是拥有渊博的知识体系,还是有着光辉的获奖经历、卓著的地位?  一开始,笔者按照哲学本源的方式思考,认为教育的最终对象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学生,所有都应为培养学生成为有生命力的人为终极目标,这才是教育的最初出发点。那么,这个出发点到底是什么呢?然后,笔者翻阅了大量教育专著
① 他深信:有一天他将重返人间  “人体冷冻学之父”罗伯特·艾丁格生前工作照,图中的旧式冷藏罐已被新式液氮罐取代。  2011年7月23日,“人体冷冻学之父”罗伯特·艾丁格因自然原因离世,享年92岁。按照他的意愿,人们没有为他举行悼念仪式,他的遗体将被冷冻保存以待未来复活。  1976年,艾丁格在美国密歇根州克林顿地区建立了“人体冷冻学研究所”,现在他本人成为这里冷冻保存的第106名长期“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