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湖南金童山保护区滑坡监测

来源 :地理空间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rad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湖南金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某条山区公路为例,利用无人机飞行获取高分辨率影像与高精度数字地形模型,使用基于面向对象的方法对滑坡信息进行提取,对无人机数据进行多尺度分割与光谱差异分割,选取了研究区内植被、道路、滑坡三类感兴趣地物的影像特征建立了规则集,充分利用了影像对象的光谱特征、几何特征、地形特征、空间关系,使用了阈值分类,隶属度函数与决策树分类方法。利用实地验证与基于无人机影像的目视解译对提取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总体提取精度为94.75%,滑坡提取精度超过80%。该研究为快速监测山区内滑坡信息提供了借鉴。
其他文献
该文利用卫星遥感技术,采用30 m DEM及16 m GF1号卫星遥感数据,选取镇宁县、紫云县和关岭县区域内坡度、坡向及石漠化情况进行卫星遥感反演。结合气象站点日照资料,运用ArcGIS软件对3个县石漠化区域光伏利用潜力分布进行空间分析,计算光伏项目建设适宜容量,得到光伏电站建设的空间适宜性分布。通过研究表明,关岭县适宜建设面积为149.6 km2,占总面积42.3%;镇宁为85 km2,占24%
学位
河流潜流带地下水和地表水相互交换对于净化水质以及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土体导热系数模型的饱和-非饱和流-热耦合模型来模拟潜流带温度场分布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此,本文选取美国内华达州沃克河段,分别基于Chung&Horton(1987)、Lu(2007)、Lu(2014)和Ren(2019)模型构建了潜流带饱和-非饱和流-热耦合模型,并进行了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提出浸入式末端淬火新方法。以AA7136铝合金挤压板材为对象,通过实验和有限元模拟研究淬火温度场,建立硬度和强度与淬火速率的关系曲线,结合微观组织表征分析淬火敏感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浸入式末端淬火过程中,界面换热系数随表面温度降低先升高后降低,在表面温度为206℃时达到峰值(30.5 kW·m-2·℃-1);实测的时间-温度曲线与有限元模拟曲线基本一致;随着试样浸入水中深度从25 mm增至10
头盔式微光夜视仪是目视型望远系统,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使用者的安全。目前,用于夜视仪的检测设备所占空间较大、功能单一,检测结果缺乏客观性。因此,研制一种小型化、检测精度高、综合性强的检测仪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根据微光产品相关制造标准,确定了综合检测系统的检测指标,设计了分辨率、视场以及双目特性综合检测系统的光路,建立了双目特性、视场范围和分辨率自动检测的数学模型。根据检测指标要求,确定准直物镜
建筑物规模及其分布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关键指标,因此研究基于遥感影像的建筑物提取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神经网络方法在建筑物提取的完整度、边缘精确度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多层次特征融合网络MFFNet (Multi-level Feature Fusion Network)。该方法一方面利用边缘检测算子提升网络对建筑物边界的识别能力,另一方面借助多路径卷
基于夜间灯光遥感影像的人口空间化信息比传统的统计方式能直观反映出人口的空间分布情况,同时其具有更高时空分辨率,能够有效服务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本文以海南省为研究区,基于2013—2018年的NPP/VIIRS夜间灯光遥感影像数据与人口统计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实现海南省的人口空间化研究。研究表明(1)海南省夜间灯光数据与人口统计数据有显著相关性,基于误差分类的3次线性函数模型具有较好的拟
碲化汞(HgTe)晶体材料由于其优越的光电性能,在大面阵红外探测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获得更适合HgTe单晶制备的温度梯度,本实验提出了一种新型五温区HgTe单晶炉热场结构,并通过对单晶炉内热场的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了不同晶体生长阶段炉体内部的温度分布,获得了相应的温度梯度和热流密度分布,计算出梯度区内温度梯度约4.88℃/cm;同时搭建了五区加热试验平台,经过试验测得梯度区内温度梯度约为4
针对日益频发的极端暴雨事件使得城市道路积水的问题,为获得及时准确的积水数据,从道路积水监测技术层面,梳理了人工监测、传感器监测、遥感和视频影像监测的技术原理及相关改进,对比分析了不同传感器监测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道路积水监测技术的应用情况并就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分析认为,道路积水监测需充分利用现有的视频设备、改进遥感水体识别技术、构建多源立体监测网以及基于海量监测数据的雨洪物理数字耦合
高位远程滑坡是指剪出口高、滑动距离长、体积大和速度高的滑坡,具有强动能、强烈碎屑化-流体化和铲刮效应等特征,滑坡本身及诱发的灾害链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路桥基础设施和水利水电工程等危害巨大。本文在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发生于2000年的西藏易贡高位远程滑坡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滑坡启滑机制、体积、运动速度、堰塞湖体积和溃坝机制等方面认识,进一步揭示了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是西藏易贡高位远程滑坡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