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寨的夏天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e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嘿!葫芦寨今年夏天可真够热闹的。
  热闹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省市旅游局的领导要来葫芦寨考察、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一方面是深圳有个叫勇勇的小朋友今天也要来葫芦寨,为了看看老牯牛,摸摸它的肚皮;认识认识骑牛牛,让它们飞上自己的肩膀,勇勇巴望这两件事情已经整整一年啦。
  这两拨人马的到来,都和葫芦寨一个叫英子的小姑娘和她的弟弟顺子有关。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从深圳回来后不久的一天晚上,英子忽然听见院子里传来顺子的“呸、呸”声,嘴里好像被人塞进了什么东西,她赶紧跑出去问:“顺子怎么啦?”
  顺子说:“没事姐姐,我张大嘴巴刚想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一只萤火虫就跟着飞进来啦,啊呸……”
  英子这才注意到院子里漫天飞舞的萤火虫:
  这是葫芦寨夏天晚上最司空见惯的景象。千百年来,萤火虫自生自灭,葫芦寨的村民们从来就没有人去专门注意它们、研究它们。
  但现在不同了,暑假到过深圳、见过世面的英子提出了问题:“顺子我问你:你在勇勇家院子里看到过萤火虫吗?”
  顺子摇摇头,“是呀,真奇怪了,那个地方干干净净晚上又亮堂,偏偏没有萤火虫,我们这里邋邋遢遢、黑灯瞎火,萤火虫却满天飞,这是为什么呀?”
  英子笑着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听说萤火虫就是一种生物坐标,有萤火虫生长的地方才最适合人类居住呢。顺子,你说城里人来到咱们这里稀罕不稀罕?”
  顺子想了一会儿,回答说:“大人不敢说,勇勇来了肯定会觉得稀奇。”
  英子点点头,“这就对啦,没见过的人肯定稀罕,稀罕就好办……”英子如此这般把自己想到的全都告诉了顺子……
  顺子听得直点头,“对呀姐姐。咱奶奶爷爷说过,原来月亮山、大榕树、蝴蝶泉谁想看谁看,现在圈起来卖票,成了旅游景点啦。这里要是能卖票,阿爸阿妈就不用辛辛苦苦外出打工,咱们也不会当什么留守儿童啦!”说着说着,顺子挠挠头皮发愁了,“可是……怎么叫城里人来咱们葫芦寨看萤火虫呀?”
  英子说:“这个好办。旅游局就是专门干这个活的,咱给他们写封信……”
  顺子说:“也给勇勇家的伯伯、阿姨写信,让他们来看稀罕。”
  英子说:“错了吧,什么事知道了还稀罕?就是要……”
  英子顿住不说了,眼睛启发似的盯着弟弟。顺子心领神会,姐弟俩几乎同时喊出了四个字:“出其不意!”
  
  2
  说干就干,英子要给旅游局写信,于是英子铺开信纸开始写道:
  
  伯伯、阿姨、叔叔、婶婶:
  你们好!
  我们是五年级学生覃英、覃顺,家住葫芦寨。我们寨子里每到夏天、秋天的晚上,就有好多好多的萤火虫在夜空中飞来飞去,非常好看。书上说,萤火虫是一种生物坐标,也叫生态环境指示物种,就像动物世界里的食肉动物老虎,是食物链最高端,现在越来越少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这里却很多。书上还说:有萤火虫生长的地方最适合人类居住。真的,不信请你们上网点击“萤火虫”三个字。我们刚从深圳回来,城市里没有萤火虫,城里人看了肯定稀罕,你们赶快带着城里人来看吧!
  此致
  敬礼!
  
  葫芦寨的覃英、覃顺
  9月8日
  
  英子写完信,贴好邮票,姐弟俩郑重其事地把信投进了邮筒。信刚寄出的那段时间,英子和顺子天天盼望着回信。一天两天过去了,没有消息;一个星期两个星期过去了,没有回音;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没有动静;寄出去的信,犹如石沉大海……
  直到第二年的夏天,就在英子和顺子姐弟俩把这件事情已经忘得一干二净、快要放暑假的时候,班主任张老师让英子去办公室拿信。英子用颤抖的双手撕开信封,展开信纸,一行行漂亮的手写体仿宋字跳入英子的眼帘:
  
  覃英、覃顺同学:
  你们好!
  你们的来信早已收到,迟复为歉。你们的建议非常好,对我市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回信晚的原因是因为立项请示报告批下来已经是冬天,萤火虫进入冬眠期,无法现场考察。为了不耽误你们的学习,省市领导决定把考察时间安排在暑假中的7月5日,联合考察团由地质专家、生物专家、动植物专家和省市旅游局有关人员组成;我们的车队在下午3点左右到达你们县高速公路出口,下面的路由你们带领。
  祝学习好!
  市旅游局
   6月15日
  
  英子和顺子看完信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英子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对顺子说:“怎么就这么巧啊?勇勇也是这天下午到!”
  本来葫芦寨是全县城最偏僻的地方,一条新修的高速公路改变了原来闭塞的环境。英子和顺子从家里来到高速公路出口,翻山越岭走小路用不了一个小时,姐弟俩兴奋地站在路上东张西望。
  收费站的窗户打开了,一个漂亮的大姐姐伸出头来警告她们:“小朋友,快下去,公路上很危险,这里不是你们玩耍的地方!”
  英子凑上去,解释道:“姐姐,我们不是玩耍,我们在等车队。”
  大姐姐不解地问道:“什么车队?”
  顺子总是忘不了同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悦:“省市旅游局联合考察团的车队,是来我们葫芦寨考察旅游景点的,还有勇勇……”
  大姐姐摇摇头,看来听得有点莫名其妙,嘱咐道:“那就站在安全线以外,千万别乱跑!”
  
  3
  勇勇终于来了。勇勇不是坐大客车来的,也不是坐火车来的,更不是乘飞机来的——性急的小朋友不耐烦了: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勇勇总不能是自己走过来的吧?你说对了,他也不是走着来的。告诉你吧:勇勇是骑着爸爸的“大旅行箱”来的。
  英子姐姐说过,只要勇勇上学好好表现,明年暑假勇勇就可以到她们家乡去,英子姐姐从中间说说情,让勇勇认识认识她们家的老牯牛和骑牛牛。因此到葫芦寨看望老牯牛,摸摸它柔软的肚皮;和骑牛牛套套近乎,让它们飞上自己的肩膀,就成了勇勇的心愿。
  为了完成这个心愿,勇勇可真没少费劲:刚进入一年级的勇勇常常和同学打架;这不,课外活动玩游戏的时候,因为一点小事,勇勇又和一个个头和他差不多大的小男孩打了起来,两个孩子搂抱着在地上滚来滚去……
  一个嘴快、腿快的小女生跑到办公室报告老师。等老师来了,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只见勇勇骑在同学身上,正在和压在身底下的小朋友聊天,勇勇说:“以后我不能和你打架了……”
  下面的同学问道:“怎么啦?”
  勇勇说道:“我要是表现不好,老牯牛知道了就不会让我摸它的肚皮,骑牛牛也不会飞上我的肩膀了……”
  刚开始上课时勇勇总是胡思乱想,有时候还交头接耳和前后左右邻桌同学说话,不过在老师的提醒下,勇勇还是很快地改正了。后来勇勇在胡思乱想的结尾总是能想到老牯牛和骑牛牛,想到了老牯牛和骑牛牛,就想起来英子姐姐说的话:“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要积极举手发言……”
  老师讲到“乌鸦喝水” 那一课,问同学们乌鸦聪明不聪明,同学们一致回答:“聪明!”
  勇勇举手报告,老师说:“请讲。”
  勇勇站起来说:“王老师,乌鸦聪明是聪明,但是没有骑牛牛好玩……”
  王老师问道:“唔,骑牛牛?什么骑牛牛?你怎么知道的呀?”
  勇勇鹦鹉学舌般的把英子姐姐讲给他听的老牯牛和骑牛牛的故事复述了一遍,最后勇勇说道:“姐姐要求我上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上课积极举手发言、争当三好学生……等我表现好了,明年暑假去她们葫芦寨,我姐姐跟老牯牛和骑牛牛说说情,让我摸摸老牯牛的肚皮,还让骑牛牛飞上我的肩膀……”
  哇!同学们听完,都很羡慕勇勇就像童话里的小王子碰到仙女一样,有机会遇上一个家里有老牯牛和骑牛牛的英子姐姐,勇勇的威信立刻大增。下课以后,好多同学围着勇勇套近乎,心甘情愿当勇勇的粉丝,为的就是希望勇勇明年暑假去葫芦寨的时候,也能把自己捎上。
  六一儿童节,勇勇第一批入了队,成了少先队员。在选举小队长的时候,大家一致举手通过候选人勇勇,于是白底红字一道杠的牌牌就挂在了勇勇的胳膊上。
  唯一遗憾的是,一年级结束前,勇勇没有被评为三好学生;他经常不是因为这,就是因为那犯一些新的小错误。放暑假了,勇勇是怀着既兴奋又有点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了爸爸开往葫芦寨的汽车。
  
  4
  轿车顺着高速公路进入桂林境内,公路两侧突然变得异峰突起,山峰全是绿树掩映,形状各异的大小山峦拔地而出,奇峰怪石迎面扑来,令勇勇目不暇接。他一会儿紧盯着前方,一会儿把头转向左边,一会儿把头转向右边,有时候还得回头看看。勇勇那两只滴溜溜的小眼睛简直都不够用啦!嘴里不断地咋呼着:“爸爸开慢点,爸爸开慢点……”
  快到出口了,勇勇爸放慢车速,驶进紧急停车带。后边一溜十几辆轿车也都跟着慢慢停了下来。车里边的那十来个小孩子都是勇勇的好朋友,有的是别墅区里的邻居,有的是同班同学。在带不带谁来葫芦寨看望老牯牛和骑牛牛的问题上,勇勇无疑成了至高无上的权威人物。
  为了让勇勇看得更清楚,勇勇爸打开轿车天窗,叫勇勇探出身瞧个够,怕他累着,勇勇妈在汽车座位垫上个大旅行箱,勇勇就骑在旅行箱上看风景。
  顺子首先发现轿车顶上露出的脑袋,喊道:“姐姐快看,第一辆车上是不是勇勇?”英子肯定地点点头。
  同时,他们听见了勇勇激动地大喊大叫:“姐姐!哥哥!我来啦!”
  轿车开出收费站,紧靠路边停住。车门打开,勇勇刚扑进英子怀里,又被顺子抱了起来,勇勇妈抱住了英子,勇勇爸抱起了顺子——五个人见面想说的千言万语,现在一句话也没有了,都变成了泪水从眼睛里往外流……
  勇勇伸伸脖子、挺挺胸脯、扬扬胳膊,简单明了的肢体语言逗得英子和顺子破涕为笑;顺子拍拍勇勇的肩膀,“咦,刚才我怎么没看见,红领巾就不说了,老弟一道杠也扛上啦!”
  勇勇脸红了,低下头嘟囔道:“姐姐,我们班的三好学生都是小女生……”
  英子安慰勇勇:“没事没事,下次争取吧,这就不简单啦。”
  姐姐的宽宏大量让勇勇长出了一口气。本来勇勇还以为英子姐姐会因为他没有被评为三好学生,要取消自己摸摸老牯牛肚皮的资格呢,现在看来问题不大啦。
  这时候旅游景点联合考察团的车队也开出了收费站,英子过去和他们打完招呼,然后钻进勇勇家的车,英子和顺子现在成了准导游。
  二十几辆轿车组成的车队沿着县级公路缓缓而行,蔚为壮观;车内的大人、小孩尽情地浏览着旖旎多姿的桂林山水……勇勇突然叫唤道:“姐姐你看——”
  英子笑笑说:“看什么呀?大惊小怪的!”
  勇勇手指着一座山头,着急地说:“你们这个山上怎么破了一个大洞?”
  顺子乐得嘿嘿笑:“嗯,这个洞破了几千几万年了,还没人着急呢!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洞,这座山才叫月亮山,你看这个洞像不像十五的月亮?全世界就这么一个,稀罕吧?过几天我带你上去看看。”
  走着走着,一辆黑色轿车从后面追上来,示意勇勇爸靠路边停车。车上下来一个领导模样的中年人,对英子说道:“长途跋涉,大家都累了,覃英同学,这里是大榕树景点,咱们到里面休息休息。”中年人说得很轻巧,好像大榕树就是他们家似的。
  英子说:“大榕树是要门票的呀,十八块钱一张呢!”
  中年人笑笑说:“是吗?门票的事我来解决。”说完大步流星地向入口走去。中年人果然有面子,他只是出示一下工作证,简单说了几句话,验票的客客气气就把几十个人放了进去。
  景点里游人如织,一棵巨大无比的古榕树映入人们的眼帘,几十个人来到树荫下,只占了一个小角角。一路上赤日炎炎,树荫下却是凉爽惬意,抬头望去,浓密的树叶交叉掩映简直就看不见太阳!小朋友们趴在栏杆上,看着粗壮的树干,脸红脖子粗地争论着大榕树有多粗……突然勇勇一声喊,十几个小朋友钻进栏杆,手拉手地把树干围了起来,居然合不拢!
  英子告诉伯伯婶婶:“听我爷爷说,电影《刘三姐》中的抛绣球一段就是在这里拍的。文革的时候,批判《刘三姐》是大毒草,来了一帮子人要砍倒大榕树,当地的农民拿着镰刀、锄头才把这棵树保留下来……”
  大人们听完叹了一口气,什么话也没说。
  
  5
  休息完毕,继续赶路。上了一座大桥,英子指着车窗外问道:“勇勇,你往远看,那座山像什么呀?”
  “骆驼!好大一头骆驼!”勇勇脱口而出。
  英子说:“对呀,它的前面就是漓江,这个景点就叫骆驼过江!”
  勇勇咂咂嘴,羡慕地说:“这里太漂亮啦!姐姐,你们家有这么多好看的地方,你怎么不早告诉我呀?”
  英子笑着问道:“唔,好看吗?我们天天看,怎么没觉着呢?”
  车队下了桥就拐弯,溯河而上。英子继续介绍道:“伯伯、阿姨,这条河叫遇龙河,人称小漓江,两边的山都有故事呢……”
  进入曲里拐弯、顺势而建的河边山路,驾驶员们的精神高度集中;勇勇爸一边小心翼翼地把握着方向盘,一边兴奋地说:“英子、顺子,你们这里真是太美啦!怪不得勇勇在路上高兴得一个劲尖叫!”
  车队走着走着就没法走了,一座怪石林立的山峰挡住了去路……人们下了车,纷纷向前面聚拢,把英子和顺子姐弟俩围在中间,还是那个领导模样的中年人笑眯眯地问道:“怎么回事呀小姑娘?把我们带进一个四面环山的峡谷里,‘车到山前必有路’这句话在这里不灵啦?你们土生土长的大概不会迷路吧?”
  英子笑笑没有回答,向顺子使了个眼色。只见顺子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团成一个“o”型,放进嘴里一鼓劲,嘹亮的口哨声立刻飞向大山,撞在山壁上被弹了回来,又撞向对面的山壁,口哨声就这么被撞来撞去,在山谷里形成了久久不断的回声……
  口哨回音还没有完全消失,一句句熟悉的歌声又飘进了大家的耳朵:
  唱山歌来 嗨 唱山歌
  这边唱来 那边和
  山歌好比春江水 嗨
  不怕滩险弯又多 喽 弯又多
  多谢了 多谢四方众乡亲
  我今没有好茶饭 喽哎
  只有山歌敬亲人 敬亲人
  多谢了 多谢四方众乡亲
  我今没有好茶饭 哎
  只有山歌敬亲人 敬亲人
  
  抑扬委婉、清脆悦耳的歌声顺流而下,令人心旷神怡。直到竹排来到了眼前,人们才如梦初醒……
  “刘三姐!”“刘三姐唱的歌!”人们像是遇到了老熟人,纷纷议论起来。喔,这里是刘三姐的故乡……
  英子的阿爸阿妈、叔叔婶婶还有许多乡亲们唱着山歌、划着竹排接他们来了。
  原来这是英子一手导演的好戏。
  英子接到旅游局的回信后,立即把详细情况写信告诉阿爸阿妈。她阿爸阿妈一看就明白:他们家乡虽然是国家级旅游大市,旅游景点收入丰厚,但是具体到葫芦寨就不行了,那里是个闭塞的地方,穷了几十年,改革开放才刚刚解决了温饱,可是经济上依然贫穷,所以他们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
  现在要是能开发新的旅游景点,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啦!有了这么个脱贫致富的好机会,可千万不能错过。他们马上写信、打电话,通知葫芦寨所有在外打工的兄弟姐妹们,就像过年一样,必须在7月5号之前,赶回家准备好接待工作,这可是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刻呀。
  听到口哨声,几十个竹排顺流而下,竹排上不论男女全身着民族服装,花花绿绿穿戴打扮得好漂亮,英子阿妈、婶婶等妇女头上的首饰银光闪闪、叮咚作响,他们唱着山歌迎接客人来了……
  岸上有人流下激动的泪水,“这才叫原汁原味!这可是电影、电视剧里看不到的呀……”
  岸上、河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掌声混合在一起,在山谷里久久回荡,也不知道是谁欢迎谁。
  
  6
  大家分头上了竹排。掌排人奋力撑着竹篙,竹排逆流而上。
  “鱼!鱼!鱼!”只听勇勇兴奋地大呼小叫,清澈见底的遇龙河水里,果然有几条鱼在游动;分布在各个竹排上的孩子们听到勇勇的呼喊,也都跟着叫唤:“这儿也有!”“那儿也有!”
  受到孩子们的感染,大人们的注意力也被转移到了水下:鱼儿在摆动着的水草里无忧无虑地钻进钻出,别说是孩子们看了稀奇,就是大人们也是多年没有见到过这种景象了,触景生情,唏嘘不已。大概是清水、游鱼唤醒了他们那美好的童年记忆……
  就在大人孩子全部关注水下的时候,突然鱼儿不见了,河水不见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统统看不见了,一切都消失在黑暗中……现在能听到的,只有竹篙点水的哗哗声……大人、孩子们的心一下子全都被揪了起来——这是到了哪儿啦?伸手不见五指的一片漆黑,让他们体会到了什么叫作惶惶不可终日。
  这时候,黑暗中传来一个小姑娘银铃般的声音:“伯伯、阿姨、叔叔、婶婶、小朋友们,大家请不要害怕,我们现在进入的山洞叫遇龙洞,是葫芦寨去县城的必经之路,我们葫芦寨祖祖辈辈每天进出这个山洞也不知道有几百上千年啦!遇龙洞有不少美丽的传说……”
  人们在跟着英子的竹排进入遇龙洞的同时,又跟着英子的话语进入了遇龙洞的传说。听着听着,人们就感觉自己也成了神话中的某一个人物。直到前面出现了一线亮光,英子的故事也讲完了。
  出了山洞,豁然开朗,大家这才走出神话世界。竹排上的人们不由自主地转过身来,回望着这大自然鬼斧神工般造化成的遇龙洞,啧啧称奇。
  一位老专家模样的人指指点点,“大家请看:这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构造。”
  老专家的专业术语没有几个人能听得懂,不过大家都被这青山绿水、奇峰异洞彻底征服了——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那个世外桃源吗?
  那位干部模样的中年人自我解嘲地说:“覃英同学,刚才是我用词不当,在这里,还是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较贴切。”
  英子笑笑说:“是吗?等进了葫芦寨,你们‘莫笑农家腊酒浑’就行啦!”
  中年人呆住了,其他大人们也都吃惊不小: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小姑娘懂得古诗词!中年人不相信地问道:“你知道这是谁作的吗?”
  英子依然笑眯眯地说:“知道哇,我喜欢唐诗宋词,这是陆游的《游山西村》。五岁的时候爷爷就教我背啦!”
  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有人感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古时候出了个刘三姐,现在又有这样的小姑娘!了不起,了不起呀!”
  忽然有人嗅嗅鼻子,“咦?我怎么觉得这里的空气味道都不一样了呢?”听他这么一说,人们也纷纷嗅起鼻子来。
  有一个行家似的人说:“是负离子的味道?我们就像是在氧吧里。”
  另一个嘲笑他,“小家子气。应当叫天然大氧仓!”
  前面就是葫芦寨。清澈见底的遇龙河水把葫芦寨分成了两半,一座高高的石拱桥又把葫芦寨连在了一起,桥的两头都有几个人合抱不过来的古榕树……
  下了竹排,踏上用条石垒成的古老码头,就到了葫芦寨。大人们被鳞次栉比、依山而建的木楼惊呆了:每家每户的整个建筑没用一块石头、砖头、瓦片,从底到顶,全是用木头建成,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气势恢宏……
  考察团成员们发出阵阵慨叹:竹排漂流、迎宾山歌、奇峰异洞、小桥流水、古寨木楼,这里真像是世外桃源……这些本身就是一个大景区呀!
  
  7
  勇勇对这些不感兴趣,嚷嚷着要去看望老牯牛。英子说:“老牯牛正在小山坡那边吃草呢,歇一歇再去吧?”
  勇勇说:“我不累,这就走!”
  英子、顺子带着小朋友们上山。顺子给每个小朋友发一根小竹竿,让他们不断地用竹竿敲打路边的草丛。勇勇问道:“我们又不是盲人,为什么要拿竹竿敲路?”
  顺子告诉他:“这叫打草惊蛇。”
  勇勇打破砂锅问到底:“什么叫打草惊蛇?”
  顺子耐心地说:“我们这里蛇多。蛇一般不主动攻击人,它们在小路上、草丛里打盹、睡觉,谁要是不小心踩了蛇的尾巴,打搅了它的美梦,蛇生气了,就要回头咬人。”
  勇勇继续问道:“蛇咬人疼吗?”
  顺子回答说:“疼呀,但是一会儿就不疼啦……”
  勇勇问:“为什么呀?”
  顺子不耐烦了,“你死了还知道疼吗?”
  勇勇听完,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赶紧拿起竹竿“嘭嘭嘭”敲得比谁都响。
  两个大孩子带着一群小朋友翻过小山坡,就看见了在那里安详吃草的老牯牛,一群骑牛牛在老牯牛前后左右蹦跳翻飞,孩子们激动不已:终于见到了盼望已久的心中偶像啦!
  英子对小朋友们说:“你们在这里等一会,人太多了老牯牛会认生、发脾气,一个一个地过来,勇勇先去。”
  勇勇高兴地跟着英子和顺子走,手里的小竹竿还在不断地“嘭嘭”敲着。英子说:“把竹竿扔了吧。”
  勇勇抬起头,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呀?”
  英子说:“这里没有蛇啦。再说了,所有的飞禽走兽都害怕拿棍子的人呢!”
  离老牯牛越来越近,本来信心十足的勇勇胆子却越来越小,走着走着干脆就躲在了英子身后。勇勇最多在动物园里见到过关在笼子里的狮子老虎什么的,没想到老牯牛是个比狮子老虎加起来还大的庞然大物。
  英子问道:“怎么啦勇勇?”
  勇勇胆怯地说:“老牯牛瞪大眼睛瞧着我,看起来这么凶,它咬人不咬人呀?”
  顺子回答他:“我姐姐上次不是告诉你了吗?我们家老牯牛的脾气好着呢!”
  英子说:“老牯牛不咬人。正常情况下,食草动物一般都不咬人。”
  勇勇还是担心地问:“要是不正常呢?”
  英子笑笑说:“不正常啊?兔子急了也咬人呀!放心吧勇勇,姐姐早就跟老牯牛和骑牛牛打过招呼了,它们都欢迎你哪,给——”英子说着递给勇勇一把老牯牛最爱吃的苜蓿草:“你用这个先喂喂它……”
  勇勇的心怦怦直跳,胳膊伸得老长老长地把草送过去……老牯牛闻到苜蓿草的香味,转过头来,伸出大舌头,不客气地一下子把草卷进了自己的大嘴巴,“咔嚓!咔嚓!”香甜无比、有滋有味地大嚼起来。
  英子说:“好了,你们就算认识啦。你先挠挠老牯牛的脖子,然后就能摸摸它的肚皮了。”
  勇勇终于如愿以偿,双手抚摸着老牯牛那柔软肚皮的感觉真是太好啦!勇勇正在自我陶醉中,忽然觉得肩膀落上个什么东西,慢慢转脸一看:哇,骑牛牛!一只浑身油黑发亮的骑牛牛歪着头,正在用红红的小眼睛打量着自己!
  勇勇受宠若惊、脖子发直,只是侧着脸小声地喊叫:“姐姐、姐姐快来看……”
  葫芦寨环境封闭,大人孩子从来不伤害鸟类,所以鸟儿不怕人,鸟儿以为人和老牯牛没有什么区别。这群骑牛牛个个都是自来熟。先飞上去的,只是一个探路者,骑牛牛看见小朋友很友好,没有撵它的意思,于是就三三两两飞上了勇勇的肩膀和脑袋。
  一只骑牛牛不知道刚刚吃完了什么,把勇勇的头皮当成了抹布,尖嘴巴在上面左一下右一下地擦来擦去;另一只骑牛牛还把勇勇的脑袋瓜当成了临时洗手间,小尾巴一撅,一坨热乎乎、稀溜溜、白花花、臭烘烘的鸟粪顺着勇勇的额头淌过鼻子流向嘴巴……
  勇勇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只好伸着头、侧着脸在那儿定格啦!勇勇怎么也猜不出来,他千里迢迢跑来见着了日思夜想的心中偶像,谁知道这个自由散漫惯了、不讲究卫生、喜欢随地大小便的骑牛牛,竟然会送给他这样一份意想不到的见面礼。
  勇勇愁眉苦脸地说道:“姐姐快来救我,臭死啦!”
  英子笑得直不起来腰,顺子乐得捂着肚子在地上直打滚,站在远处的小朋友们看见勇勇吃了亏的狼狈相,都大呼小叫、手舞足蹈,个个是幸灾乐祸……
  终于摸到了老牯牛的肚皮,骑牛牛也飞上了肩膀,勇勇总该心满意足了吧?但是他得寸进尺地提出了新要求:“姐姐,我想骑骑老牯牛,行吗?”
  英子眼珠子一转,认为不能事事依着他、惯着他,也得给他留点小遗憾、小盼头什么的,就故意刁难他:“这个问题嘛,行不行我得问一问老牯牛。”
  说着英子转过身,背对着勇勇,在老牯牛耳朵边问道:“老牯牛哇,勇勇想骑在你背上,你愿意吗?”说完突然往老牯牛耳朵眼里轻轻吹了一口气,老牯牛奇痒难耐,赶紧晃了晃脑袋。
  英子说:“看见了吧?老牯牛不愿意呢……”
  勇勇不死心,“姐姐,你再问问老牯牛,它什么时候能让我骑呀?”
  英子故伎重演了一遍,这次没吹气,而是用手挠了挠老牯牛的下巴,老牯牛很舒服地点点头,“哞——”地长叫了一声;英子说道:“听见了吧?老牯牛说啦:重在表现,等你学习好了明年再说。”
  勇勇惋惜地抚摸着老牯牛的大犄角,无奈地说道:“还得一年时间呀,好吧老牯牛,咱们一言为定。”
  
  8
  傍晚的时候,葫芦寨家家户户飘出了只有过年才会有的饭菜香味。村民们把远方来的客人带回家,拿出最好的东西来招待他们:山鸡、野鱼、蘑菇、腊肉、自家酿的米酒,吃得客人汗流浃背、红光满面。
  特别是最后那道主食麦穗鱼钻面条,客人们见了,拍拍肚子都说菜吃得太多,饭是吃不下去了。英子奶奶说:“我们山寨人习惯,吃不下去也得尝一口……”
  “好好好,尝一口……”出于礼貌,客人们端起碗来品尝。
  这一尝可就上了当啦——尝过以后没有一个放下碗筷的……一阵稀哩呼噜响声过后,个个碗底朝天。勇勇爸问道:“大婶,面条还有没有啦?”
  那个干部模样的中年人打着饱嗝把碗递过去,“再给我来一碗!这农家饭,太香啦,咦,这麦穗鱼是怎么钻进面条里的呀?”
  
  葫芦寨夏天的夜晚静悄悄。满天的繁星眨巴着眼睛,大概它们是想看清楚古老的葫芦寨为什么一下子来了这么多陌生人,这些人是来干什么的。
  干部模样的中年人等得大概有点不耐烦了,“覃英同学,天黑了这么长时间,你说的萤火虫到现在怎么还不出来呀?”
  英子头也没抬,说道:“别着急,萤火虫正在做准备工作呢,你看好时间:天黑以后一个小时,萤火虫陆续登场;晚上十点左右是活动高峰期;过了半夜十二点,它们就要下班了。”
  心灵手巧的英子正在灯底下用白纸给小朋友们叠东西,叠好以后,用嘴一吹,就变成一个个小纸灯笼啦。英子告诉小朋友们:“抓住萤火虫放进纸灯笼里,晚上就能当灯看书用,古时候‘囊萤夜读’这个故事,就是这么来的。”
  英子接着吩咐道:“现在有了电灯,用不着这么做了,你们知道有这回事就行啦。萤火虫在草丛里,很好抓。等它们飞起来,再抓就费劲啦!有个要求,在睡觉之前必须把纸灯笼里的萤火虫放掉!好,开始行动吧。”
  草丛里的萤火虫唾手可得,勇勇大呼小叫地捉了一只又一只。捉着捉着勇勇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顺子哥,我们家院子里怎么没有萤火虫啊?”
  顺子说:“你们那里太干净了,萤火虫没有饭吃活不下去,全飞到我们这里安家落户啦!”
  勇勇和小朋友们玩得别提有多开心了。在顺子的帮助下,勇勇的小纸灯笼很快就装满了萤火虫,许多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发出的萤光就更亮了。
  萤火虫发现了比它们更亮的东西,不知道是出于嫉妒心还是好奇,纷纷撞向纸灯笼,撞向勇勇和他的伙伴,撞得小朋友们阵阵惊呼。黑暗中,小朋友们谁也瞅不着谁,只见许多屁股上一亮一灭的萤火虫们围着闪亮的纸灯笼,在夜幕笼罩的村街上晃来晃去……
  随着黑夜脚步的移动,葫芦寨上空聚集的萤火虫越来越多,大人们全都被吸引出来了,走出寨子来到野外。田野里,成群结队的萤火虫随风飘荡,就像遇龙河的水一样淌来淌去,萤光闪烁更是无边无际。
  有人惊叹以为下起了小雪,还有人提出疑问:“不对吧?天上怎么一下子多了这么些星星呀? ”
  漫天飞舞的萤火虫萤光闪闪,看得客人们头晕目眩,分不出是萤火虫,还是天上的星星在眨眼睛。
  干部模样的中年人走近英子,用征询的口气问道:“覃英同学,杭州有三潭印月,桂林有象鼻山,你看咱们这个景点起个什么名字好哇?”
  还没等英子开口,夜色中就传来客人们七嘴八舌的建议:群星灿烂、萤火点点、流光溢影、漫天飞舞、萤光四溢、星光闪烁、盛夏飞雪……
  英子静静听完大家的话,然后胸有成竹地回答说:“萤火虫出现在我们葫芦寨,我看就叫‘芦寨流萤’吧!”
  一锤定音。
  寂静了片刻,人们才回过神来 :“好!”“芦寨流萤!”“就叫‘芦寨流萤’ !”
  “哗哗哗”“哗哗哗”的掌声突然在黑乎乎的田野里响起,把正在夜空中肆意漫游的萤火虫们吓了一大跳。
  勇勇吵吵闹闹,“姐姐我不走啦!我要天天晚上在这里看萤火虫!”
  小朋友们跟着起哄,“我也不走啦!我也不走啦!”
  
  9
  暑假还没结束,考察团专家们的考察报告就写出来了:
  
  葫芦寨景点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构造奇异。生物种类繁多,寨内古木建筑保护完整,状态原始、民风淳朴;石桥流水人家,空气清新宜人,竹排漂流惊险刺激,行走瀑布情趣盎然,遇龙河遇上遇龙洞,“芦寨流萤”佳境罕见,完全适合生态旅游。建议该景点定为AAAAA级民俗风情、山水景观旅游区。
  
  小朋友,下次暑假出门旅游,别忘了告诉爸爸妈妈带你去葫芦寨,看看英子姐姐家的萤火虫哦。
  
  发稿/庄眉舒 zmeishu@QQ.com
其他文献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前,改革首先在农村突破,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30年后,决策者的目光再次聚焦“三农”,谋划未来的农村改革与发展。  这一年的10月9日,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村公共事业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在会议
罗伯特·格林伯格和他的儿子在1992年创立了当时仅经营特种实用靴(用于警察或林业工作人员)和绒面革溜冰鞋的斯凯奇(SKECHERS)。斯凯奇源自加州俚语,意思是“坐不住的年轻人”,它代表着追求时尚、个性张扬的年轻族群。而这点也在斯凯奇员工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本届上海马拉松赛场上,来自斯凯奇热爱运动的员工组成了一支“斯凯奇GOrun Team”来挑战健康跑的比赛,他们用热情和坚持向大家传递着对体育
托马斯·莫尔在他的名著《乌托邦》中说,这是一种试图将理论变成现实的尝试。而建立乌托邦者,则需要过人的智慧和胆识。特鲁西埃与冈田武史无疑具备上述条件,在众多执教中国俱乐部的外籍教练中,他们是货真价实的足球布道者。  两位曾带领日本足球崛起的功勋教练期待着见证另一个东亚奇迹,却在经历了种种是非后,于2013的年末黯然离去,匆忙中丢下的是一个未建成的乌托邦吗?
疯狂的统治  如果给今年的男女网坛冠名,那必然是“德约科维奇”和“小威廉姆斯”。这可能是21世纪最具统治力的一年,他们早早就拉开了与身后所有人的巨大鸿沟,用大满贯仅输一场的方式蝉联年终第一,让追赶者们只能偷偷觊觎巨人打盹时丢弃的残羹剩饭。  5年内第四次锁定年终第一,占据世界第一周数跻身史上前五,成为公开赛时代第五位大满贯上双的男选手,创造了2009积分改制以来单赛季最高积分……德约科维奇在本赛季
朱大可本人通相学,据他说自己天生有个“猪鼻”。因此,他的性情与文章完全不同:文章一出,霸气天成,满是傲气与威风;性格却是猪的笨拙与朴实,与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闲聊的他便是如此。  “我的精神摇篮是70年代”  1956年,朱大可出生在上海。7岁时,他上了当地一所有名的小学,却不怎么被老师喜欢——成绩最好、不听管教,朱大可的这种个性让老师深感困惑。  小学尚未毕业,“文革”到来。那是个荒诞的年代,但没妨
2013年10月15日是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对他的一生,他的夫人齐心有一句深情的概括:“我常说,仲勋英雄一世,坎坷一生。他胸怀宽广坦荡,为党的事业历尽艰辛,但他从不计较个人的恩怨得失。”  “英雄一世,坎坷一生”,这简单的8个字背后,却是波澜壮阔、起伏跌宕的人生故事。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习仲勋传》一书,用上下两卷、94万字的宏大篇幅,讲述了他不寻常的一生。据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了解,早在
“能有她这样一个名人,是好事”  3月1日,作为湖北省41名全国政协委员中惟一的体育界别委员,韩爱萍随团到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这次,她准备了三个提案:一、加强对全民健身站点的管理;二、规范和改进对大型体育场馆的管理和使用;三、马彩的可行性建议。  韩爱萍的提案更多侧重全民健身,这与她目前湖北省群体处副处长的职务和工作不无关系。  此前,她拜访了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调研了武汉市所属县乡的
在新赛季CBA联赛的前几轮中,现场多次发生计时故障,甚至出现了“时光倒流”的奇观。而在赛场之外,CBA还被卷入到另一场与计时有关的纠纷,那就是联赛官方计时器赞助商几经更迭,直接闹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  不妨梳理一下整场风波的时间轴:首先在9月底,泰格豪雅与身为CBA市场代理商的盈方体育传媒(中国)有限公司签约,成为2015-17赛季CBA独家官方计时器和官方腕表赞助商;没想到短短几天之后,盈方体育
从1975年拍摄第一部电影《南海长城》开始,刘晓庆凭借《小花》、《瞧这一家子》、《原野》、《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芙蓉镇》、《春桃》、《大太监李莲英》等一系列代表作,成为金鸡奖、百花奖双料影后。上世纪90年代,她转身投入电视剧领域,一部《武则天》又成为经典。  刘晓庆的确称得上一个时代里中国最好的女演员。  《小花》初吐蕊  尽管拍摄于1979年的电影《小花》不是刘晓庆的巅峰之作,尽管凭借
刘晓庆从艺近40年,围绕她,近几年最热闹的话题就是整容。与她同时代的女明星、她的影迷们,喜欢和不喜欢她的人,都老了,只有她,似乎没什么变化,有些照片看起来甚至更年轻了。  6月6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北京朝阳区的一家咖啡馆见到了刘晓庆。刚刚接受完一家电视台的采访,她的脸上还留着浓妆,她的美依然是艳丽的那一种。她一边接受采访一边叮嘱摄影师注意光线和背景:“光线不好的话,谁都可能被拍出很难看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