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哈尼,为什么是你?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2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伊朗与西方世界的关系持续恶化之时,该国的总统大选给了外界一个“惊喜”。
  当地时间6月15日,温和保守派总统候选人鲁哈尼当选伊朗第11届总统。作为6名候选人中唯一的温和派代表,鲁哈尼在首轮即赢得超过50%的选票,确实出乎不少观察人士的预料。名不见经传的鲁哈尼成为胜出的“黑马”,反映了国内各派政治势力的斗争与妥协,也表明了将来外交政策的调整方向。国际社会普遍期待新总统重塑伊朗的国际、国内形象,脱离强硬保守派的路线,在核问题、经济发展、民权等议题上实现突破。除以色列之外的西方各国领导人纷纷向鲁哈尼发去贺信,对他的当选表示谨慎的乐观。那么,身兼总统和宗教职务的鲁哈尼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他在此时能高票当选?
  半路杀出的“黑马”
  鲁哈尼的当选的确出人意料,在宣布参选时,他并没有引起选民的关注。2003年~2005年鲁哈尼出任伊朗核谈判首席代表,他的让步举措没有化解危机,反而招致西方国家更多的要求和责难。以致强硬派人物内贾德当选总统后,鲁哈尼不得不主动辞职。为此,鲁哈尼在国内遭受保守派的压制。此次选举,保守派力荐强硬派代表贾利利,揭鲁哈尼的“旧伤疤”,并没把他看成有威胁的竞争者。
  然而,回顾竞选历程,不难发现鲁哈尼当选的有利条件。
  首先,鲁哈尼的竞选手段非常“犀利”。在伊朗这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他敢于挑战“禁区”。他承诺当选后要释放政治犯,包括2009年改革派的总统候选人穆萨维和卡鲁比。他和贾利利针锋相对,避开全国媒体,发布竞选录像,表明自己在两伊战争和核谈判中的功绩。他的手段极具侵略性,引起选民的关注,也吸引了不少政治盟友。
  鲁哈尼也受益于伊朗政坛的一个新趋势:不断受挫的改革派和中右翼人士组建了同盟(鲁哈尼本人正属于中右翼)。改革派借助中右翼人士重回伊朗政治舞台的中心;中右翼人士借助改革派赢得更广泛的选民。更关键的是,改革派唯一的候选人雷阿夫中途退出,大批改革派选民转投鲁哈尼。相比之下,右翼的其他保守派人士各自为战,选票也更加分散,最终败给了鲁哈尼,连第二轮选举的机会都没有。
  另外,最显著的因素是伊朗经济的衰退。由于核问题,美国和欧洲对伊朗进行多轮经济制裁,包括冻结伊朗海外资金、控制技术出口。伊朗只能依赖石油出口苦苦维系。尤其是近几年,通货膨胀不断加剧、财政紧缩力度加大,伊朗国内出现了新的呼声:用和平的方式改善国际环境,实现国内经济的复兴。鲁哈尼恰恰迎合了这种呼声,他把自己的当选称为“温和派对极端派的胜利”,表明要以渐进、和平的手段赢得经济发展的空间。
  政坛“常青树”
  鲁哈尼虽属半路杀出,但他却是伊朗政坛的“常青树”。事实上,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之后,鲁哈尼在数届政府中都担任过要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曾任核谈判首席代表和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政策咨询员。鲁哈尼在政界取得的卓越成就既出于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也离不开他灵活多变的政治手段。
  青年时,鲁哈尼求学英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精通阿拉伯语、英语、法语、德语和俄语。与西方领导人接触时,他应对自如,展现出求新求变、文明自强的国家形象。鲁哈尼反映了伊朗民众对变革的渴求,这也为他赢得了两位改革派前总统拉夫桑贾尼和哈塔米的竞选支持。英国前外交大臣斯特劳在回忆伊朗核谈判代表团时,这样评价鲁哈尼:“他彬彬有礼、擅于沟通、观点明确,脸上总是带着微笑。他对会谈要点了如指掌,并确信自己会得到伊朗领导层的支持。”此外,鲁哈尼著作颇丰,积极对伊朗的对外战略和政策发表观点。2012年,他的新作《国家安全和核外交》由伊朗战略中心出版社出版,篇幅超过1000页。
  鲁哈尼的政治手段也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成熟。此次大选前,他成功地将自己确立为温和派的代表人物,积极拉拢改革派。青年时代鲁哈尼就是霍梅尼的忠实追随者,1980~2000年,他先后担任议会议员、议会国防委员会主席、外交政策委员会主席和第一副议长。回顾一下鲁哈尼30余年的政治生涯,他总是在不断调整自己的立场,采取务实的主张。1999年,伊朗学生抗议政府关闭改革派报社,鲁哈尼采取强硬立场,宣布因蓄意破坏国家财产被捕的人将面临死刑。到了2009年总统选举风波,他又支持游行示威人群,批评政府阻挠和平抗议示威。看到内贾德的强硬派主张,他公开指责内贾德“冲动的言论”使伊朗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多变灵活的方针既是鲁哈尼成为政坛“常青树”的秘诀,又让国内各方对他产生了不同的期待。在赢得大选后,各派媒体纷纷发表评论文章,但关注的重点又有所不同。改革派看重他对保障民权、维护人权的承诺;温和派强调他改善伊朗对外关系的新取向;保守派则关注他能否真正改善伊朗的经济状况。鲁哈尼承载了各派的期待,这最终帮助他赢得了大选,也意味着今后他要在内外政策上受各派牵制。
  国内局势:剪不断理还乱
  伊朗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这意味着鲁哈尼想在内政外交上取得突破,首先要获得宗教领袖的支持。同时,伊朗有独特的国内分权体系,各派别对伊朗的国家利益和国际角色有不同的定位,刚刚走马上任的鲁哈尼势必要在“剪不断理还乱”的政局下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展自已的势力,进而为长期的政策调整做准备。
  伊朗的宪法规定,拥有最高权力的不是总统,而是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对外交决策和伊斯兰立法有最后“拍板权”;同时他直接掌握军队,任命高级法官,是伊朗政治权力的核心。总统的权力和行动空间因为政教合一的政治体系和最高领袖的存在而大打折扣。事实上,总统主要掌管行政和对外交往的职能,在很多关键议题上必须征求哈梅内伊的认可,方能采取行动。不少西方媒体认为,鲁哈尼的成功当选离不开哈梅内伊的默许,即使哈梅内伊不完全赞同他的主张。
  伊朗国内的分权体系也很独特,可以成为制约总统的力量。司法部门和议会常常聚集着总统的反对者。司法部门主要受最高领袖的意志影响,当前议会掌握在强硬保守派手中。在伊朗,立法由行政部门提议,需经议会批准、最高领袖默认才能生效。最高领袖在对外政策上主要咨询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该委员会中,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有重大影响力,被看成最高领袖的代表。目前担任这一职位的正是强硬保守派的贾利利。由此可见,总统选举中温和派对强硬派的胜利只是相对的,暂时的,两派间的权力平衡没有被打破。   此外,即使同一派的领导人也可能对伊朗的国家利益和角色定位有不同的解读。简单说来,存在以下4种观点:1.伊朗是一个地区性国家,应借助经济合作、和平交流的方式实现国家强盛;2.伊朗定位于地区国家,但要利用宗教号召力和教派冲突推动地区影响力;3.伊朗应关注国际舞台,与中国、俄罗斯等国建立友好关系,抗衡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政策;4.伊朗应放眼国际,在核浓缩、人权等议题上寻求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进一步合作。4种观点都认为,维护伊斯兰教的繁荣、坚持民族主义是伊朗应死守的原则。统筹如此错综复杂的国内局势,将成为鲁哈尼任内的难题之一,也是他帮助伊朗脱离孤立处境的先决条件。
  “惊喜”能兑现吗?
  4年前的总统大选颇具争议,不少民众示威游行,引发了警民大规模冲突。此次大选结果一公布,欣喜的选民便走上街头,欢庆鲁哈尼的胜利。大选中,鲁哈尼承诺组建一个“充满智慧和希望”的政府,“奉行和解、和平政策”,与国际社会进行建设性互动,以避免制裁或减少制裁影响。但选举中的表态和上台后的实际政策并不会完全等同。此刻,鲁哈尼正面临着不少棘手问题,有的源于竞选承诺,有的源于地区动荡。在美伊关系、核浓缩活动上,他也要静观其变、伺机而动。
  最迫近的议题就是释放政治犯。这既是鲁哈尼的竞选承诺,也是民众欢庆胜利时打出的标语。政治犯包括了几位反对派人士,部分律师、记者、人权活动家和基督教牧师。这一热点是鲁哈尼权威的“试金石”:如果没能兑现承诺,说明他还没有得到最高领袖和其他保守派人士的支持,伊朗政局在短期内也不会有大转向。
  此外,鲁哈尼在叙利亚问题上的表态也值得关注。他强调,在下届大选之前,叙利亚现政府是该国的合法政府,应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伊朗作为逊尼派主导的国家,无论是强硬派还是保守派,都要应对与什叶派穆斯林国家的教派纷争。现在,这一纷争又很可能波及叙利亚周围的国家,包括黎巴嫩、约旦、伊拉克和土耳其。面对什叶派的战略压力,鲁哈尼可以调整伊朗政策的风格和幅度,却很难左右伊朗的战略选择。
  在对外关系中,美伊关系是重中之重。鲁哈尼在接受NBC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不排除与美国直接对话的可能,但有一定的条件”。所谓条件包括不干涉伊朗内务,承认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他称伊朗愿意公开更多核计划,但不放弃民用铀浓缩活动。美国表示谨慎的乐观,同意与伊朗直接接触,寻求核计划的外交解决方案。欧盟也发表了相似的声明。这是令人鼓舞的进展,但只属于战术性的调整。美国的盟友以色列就对此反应冷淡,认为选择一位看似温和派人士当选总统只是为伊朗推进核项目赢得更多时间。外界普遍认为,鲁哈尼的当选不会在外交政策上带来根本性变化。
  不过,鲁哈尼仍能做出实质性的外交努力。比如,重启位于德黑兰的英国大使馆(该使馆在2011年暴徒冲击事件后关闭);通过谈判削弱西方世界的经济制裁,重整国内经济;增加与外部世界的人员交往和文化交流。
  这些举措都具有积极意义,但只靠鲁哈尼自身的主动调整是不够的。外界如何回应、如何调整对伊政策也会影响伊朗国内各派政治势力的斗争结果。尤其是美国,以前一直用军事威胁和经济制裁打压伊朗,现在是否愿意尝试和平、接触的手段?以色列又会如何应对伊朗的政策调整?可以说,鲁哈尼的“惊喜”能否兑现还是一个未知数。
  伊朗选民用压倒性的选票支持鲁哈尼,反映了他们同内贾德好斗激进政策的分离,也表达了对宗教保守势力的不满。借助民意和国际回应,鲁哈尼会抓紧时机巩固他在国内的地位,谋求最高领袖的支持。如果这位政坛常青树给伊朗带来积极转变,那对于7000多万伊朗人民的福祉和国际社会的安宁都是一个喜讯。
其他文献
中国各地的小学教材都有一个乌鸦喝水的故事,说的是:一只口渴的乌鸦看到窄口瓶内有半瓶水,但其喙够不着水,于是想办法衔来一颗颗小石子投入瓶中,使水面升高,从而喝到了水。这个故事告诉学生,遇到困难要积极想办法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  但是,现在有人做了科学试验,证明这故事可能是假的!因为乌鸦口衔石子填到瓶子里未必就会让水涨起来。用科学实验来还伪求真,这种做法当然值得肯定,因为这体现的是怀疑和求真的科学精神
1905年,26岁的德裔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5篇物理学论文,这几篇论文奠定了狭义相对论的基础。在之后的10年时间里,爱因斯坦不断对自己的理论进行探索、研究和完善。  1915年,爱因斯坦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终于完成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工程。由于广义相对论理论十分严谨,而且获得了天文观测上的证实,在问世后不久便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现代物理学的大门从此正式开启。  时至
太空什么味?  宇航员在太空生活在密闭的太空舱内,在舱外活动时又会被太空服所包裹,所以很难闻到太空的味道。不过,曾经在太空走过一遭的宇航员都表示,太空有着独特的气味,这种气味是他们刚刚执行完舱外作业,返回太空仓,摘下头盔之后所闻到的。这种附着在宇航服、头盔、手套和工具上的太空气味有点像烤牛排时所发出的,此外还有一种金属的味道。  昆虫可助预测暴雨  日本气象专家们借助一种新方法,以地面附近被上升气
2014 年7 月,联合国驻黎巴嫩部队司令向中国维和官兵授勋  勋章,是指授给有功者的荣誉证章或者标志,在古时就已出现。古代欧洲,每一个贵族都会设计出一个独特的标志,制作在其盾牌、外衣、旗帜和印章上。后来,勋章渐渐成为奖励功绩卓著者的荣誉象征。  美国的勋章  自美国建国以来,从海陆空三军到海军陆战队,共计有3000余人获授荣誉勋章。  获得荣誉勋章并不意味着获勋者可以享有个人特权,也不意味着会免
爱琴海上的岛屿星罗棋布,同时也充满着争议  按照岛屿的属性,世界岛屿争端可以被分为以下4种类型:第一,群岛型岛争。如南沙群岛、爱琴海诸岛的争端;第二,适居型岛争。即争议的岛屿上有居民居住,如克里米亚半岛、马尔维纳斯岛等几乎等同于一个地区、但却存在着争议的岛屿;第三,近岸型岛争。即岛屿离争议国的距离都很近,往往位于一国大陆架或专属经济区内,或者其归属会影响到海域划分的岛屿,如钓鱼岛、蛇岛、阿韦斯岛等
大家熟知的日本的《樱桃小丸子》可以说是颇具影响力的动漫作品了,它已连续20余年高居日本动画收视率前三位,目前已制作播出超过1000集,但是,仍于每周日黄金时段下午6点准时在日本富士电视台(相当于中国的CCTV-1)连载热播,它实际上已成为日本男女老少心中的第一国民动画。在日本,动画片被人们称为“无烟重工业”。日本的电视动画一般采用制作、播放同步运作的形式,即一部作品制作完开头几集后就开始播映,每周
一种被命名为“奇翼龙”的小型恐龙,将人类对鸟类起源的认识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种生活于约1.6亿年前的小型恐龙类群与鸟类的亲缘关系非常近,它们长相奇特,尤其是其腕部有一个棒状长骨结构。这种类似结构从来没有在其他恐龙中发现过,却与鼯鼠惊人的相似。通过CT和扫描电镜等多种仪器对化石进行分析,科学家确认了奇翼龙腕部的棒状结构是翼膜翅膀的关键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它的翅膀像蝙蝠一样主要由翼膜构成,很可能靠滑翔
几乎所有人都会牢牢记住他们的初吻,以及初吻时或窘迫紧张、或兴奋愉悦的接吻细节。在人们开始每段浪漫爱情故事时,亲吻似乎是必不可少的。在西方人看来,全人类都有接吻的行为习惯。然而,最新研究分析表明,在全世界的人类文化中,为数一半的文化并没有接吻的行为习惯,并且在动物王国中,几乎鲜有接吻行为。那么,接吻这种奇特行为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呢?如果接吻对生活有益的话,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动物都不接吻呢?为什么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有一座标志性建筑,由纯白色大理石砌成,尖塔耸立,直入云霄,这就是华盛顿纪念碑。内置石阶898级,仰之弥高;若乘电梯,亦需用1分钟方可抵达塔顶。塔壁镶嵌着铸文石刻计190方,取自世界各地,皆为歌颂美国国父的词语,旨在显示其在全世界的影响。其中,一方刻石为汉字所书,镶嵌在纪念碑第十级墙壁上。碑呈长方形,高1.6米,宽1.2米,碑文书法工整挺秀;碑石的周边刻有僧侣、游龙、武士和精美的花纹
有些人外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浑身上下就不舒服了,轻一点的睡不好觉,严重些的皮肤起了痘痘,甚至还心慌气短、上吐下泻。其实,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水土不服”。不同地区之间水文、地质的差异也是水土不服的诱因之一。如居民饮用的水有“软”“硬”之分,差别在于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含量的多少,其中硬水的含量要多,软水的含量要少。喝惯了软水的人偶尔大量饮用硬水,会造成肠胃功能紊乱。此外,长期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