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蛋白日粮诱发雏鹅高尿酸血症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jun1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色谱-质谱联用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高蛋白日粮对雏鹅血清中内源性小分子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选用1日龄雁鹅48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24只鹅.对照组(CP)饲喂基础日粮(含18%粗蛋白),高蛋白组(HP)饲喂含23%粗蛋白的日粮,试验期为14 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雏鹅7、14日龄时,高蛋白组鹅血清中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和总蛋白、尿酸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球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14日龄时,高蛋白组鹅血清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尿素、肌酐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分析结果显示,2组间有明显的分离趋势,提示HP组与CP组血清代谢谱有差异.对LC-TOF/MS和GC-TOF/MS分析结果进行代谢富集和途径分析表明,氨酰tRNA生物合成、嘌呤代谢、嘧啶代谢、β-丙氨酸代谢、赖氨酸降解、磷酸肌醇代谢、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途径发生了显著改变.热图分析显示高蛋白组和对照组差异代谢物含量显著不同.[结论]本试验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筛选出的雏鹅血清中黄嘌呤、瓜氨酸、尿酸等41种代谢物与高蛋白日粮诱导雏鹅高尿酸血症发生相关,为潜在标志物.
其他文献
精准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阶段.首先介绍了精准农业的基本概念、精准农业的优势和发展的必然性,其次说明了新型农机在助力精准农业实现过程中的应用场景,最后根据新型农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新型农机在实现精准农业过程中所需的必要支撑技术.
水稻工厂化基质育秧技术的应用,切实解决祁阳县双季稻机械化育插秧难点瓶颈,为机械化栽插提供了高品质、规格化、标准化秧苗,有效减轻了“倒春寒”及烂秧的影响,实现了传统育秧方式向现代化、规模化育秧方式的转变,对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了技术保障.
[目的]为快速、准确、无损检测苹果的外部表型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Pointnet和迁移学习的苹果表型参数估算算法。[方法]通过Kinect相机从任意角度拍摄苹果并使用直通滤波法去除背景环境数据得到只包含苹果信息的点云数据。在此基础上使用最远点采样法,获取标准输入点云,然后采用椭球曲面方程构建苹果几何模型,生成基于椭圆方程的苹果几何模型库。使用Pointnet算法训练仿真模型数据,然后通过迁移学习迁
[目的]本文通过定位试验,比较了菊芋(耐盐植物)和碱蓬(真盐生植物)对滨海滩涂的生态修复作用,探究菊芋对土壤性质及细菌群落的调控作用及驱动机制,为滩涂植物的引种驯化、开发利用及盐碱地生态修复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同一生境连续6年种植菊芋和自然碱蓬植被的土壤样本进行采集,分析其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并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连年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辣椒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常见真菌细胞外膜蛋白(common in several fungal extracellular membrane proteins,CFEM)的组成和结构.[方法]以辣椒胶孢炭疽菌CSLL-11的基因组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其CFEM效应因子的信号肽、跨膜结构域和亚细胞定位信号等结构特征;利用转录组学途径分析其在病菌与寄主互作过程中的表达特征,并对部分CFEM效应因子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C
小区播种机测程装置是精准测量播种面积的专用装置,运行稳定的测程装置能够提高育种的试验精度,缩短育种时间周期.主要阐述了国内外小区播种机测程装置的发展现状,并分类介绍了国外小区播种机主要测程装置的使用情况,最后归纳分析出我国小区播种机测程装置发展趋势.
[目的]本研究旨在从不同切花菊品种资源中筛选苗期氮高效品种,构建菊花苗期氮效率评价体系.[方法]在高氮(每株纯氮266.67 mg)、正常氮(每株纯氮133.33 mg)和低氮(每株纯氮16.67 mg)3种不同供氮水平下测定28个切花菊品种苗期生理指标和氮效率指标,利用变异系数、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筛选苗期氮高效切花菊品种,确定筛选苗期氮高效切花菊品种的最适供氮水平和评价指标.[结果]高氮水平下,植株氮吸收效率和氮利用效率指标变异系数低于正常氮和低氮水平;低氮水平下,菊花苗期的生长指标及
为了提高农用植保无人机在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当中使用的可靠性,利用系统性的研究方法进行植保无人机应用领域的技术研究,推动农业植保方式的快速转变,为现代化农业大生产服务,提高食品安全,提高农业产出效益,推动黑龙江省农业的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目的]本文旨在构建磁性纳米探针并将其应用于莠去津残留的荧光检测.[方法]通过共沉淀法合成磁性纳米材料;合成莠去津适配体及荧光素标记DNA单链形成的非完全互补DNA双链,并将其修饰于磁性材料之上,构建特异性检测莠去津残留的功能化荧光磁性探针;利用紫外、透射电镜等技术对探针进行表征分析;利用凝胶电泳技术,分析目标物莠去津与探针负载的适配体特异性结合后,释放荧光素标记DNA单链、解除材料对荧光淬灭从而恢复荧光的机制;运用荧光光谱技术,构建基于荧光信号强度变化的莠去津残留灵敏定量方法.[结果]本研究开发的荧光检
板蓝根是我国常用的一种中药材,随着需求量的增加,种植面积的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减少,板蓝根的机械化收获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通过对板蓝根机械收获方法,收获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探讨,为解决板蓝根收获中存在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费人工,收获效率低,土壤适应性差等问题提供思路,提高板蓝根机械化收获程度,促进板蓝根产业健康发展.